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宝鸡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0 15:39
单位名称 宝鸡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落实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政策规定;制定统筹基金收支计划及预算、决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参保征缴、稽核、协议监管、待遇审核支付;市本级医疗照顾对象的医疗保障;指导县区经办机构业务。
住所 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园市民中心
法定代表人 贾小勇
开办资金 366.1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57.73万元 1385.9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以来,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工伤、失业市级统筹政策规定;制定统筹基金收支计划及预算、决算;较好地完成了市本级工伤和失业保险参保征缴、稽核、协议监管、待遇审核支付等工作;有力指导了县区经办机构业务工作。(一)以兜牢民生底线为任务,按时足额发放待遇。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和工伤保险“保救治”的职能作用,保障失业人员、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基本生活,维护合法权益。(二)以援企纾困为目标,利企惠民政策落实落地。2023年,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积极推动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持续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三)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责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利用陕西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功能,实现全程网办平台与社保登记系统互联互通,参保企业的工伤、失业保险登记无需再现场办理,简化压缩办事指南及材料,将原来的参保登记时限由原来5-7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时办理。符合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开办企业”的指标要求,全年线上办理失业和工伤保险企业参保2696户40126人。落实周末“延时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四)以基金安全为底线,全面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坚持“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健全“五防”协同机制,严把业务经办审批关,强化源头治理,加强事前核验,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和高风险岗位定期轮岗制度,确保基金安全。扎实开展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问题和劳务派遣单位截滞留稳岗返还资金专项整治,通过全面核查,未发现虚构劳动关系短期参保骗取失业补助金行为。发现12户劳务派遣单位存在滞留稳岗返还资金的问题,共计467.53万元,已全部整改完毕。(五)以业务培训为依托,努力提升作风能力。分五期举办了全市工伤失业保险政策业务培训班;组织业务骨干赴县区开展经办工作针对性调研;积极参加浙大专题培训班;组织开展6期“科长大讲堂”,区分经办机构、参保企业、协议医疗机构,组织授课学习和现场交流,有效提升了全市经办机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扩面征缴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失业保险参保5249户25.7万人,完成年度职能目标任务25.63万的100.27%,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3237.81万元,结余15803.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2939户43.01万人,完成年度职能目标任务42.2万的101.92%,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1354.11万元,结余2537.21万元。(二)两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工伤保险超龄人员参保14989人,实习学生参保1954人;新业态快递行业企业参保31户1093人;今年全市审批工伤康复68人,其中62人完全康复。(三)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待遇。全年审核发放失业保险待遇6.61万人次7764.44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1.83万人次2.74亿元。(四)严格落实援企惠民政策。全市为11964户企业减收工伤保险费1853万元,为4699户企业减收失业保险费1.62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142户企业5867.79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6564人1087.55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11户1250人187.5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工作创新能力尚显不足,特色亮点工作不多。中心班子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下存在守成心理,登高望远、谋大做强的闯劲和冲劲不足。2.经办力量不足,落实重要岗位不能互相兼任要求还有差距。经办工作量日趋增加,受经办力量不足的限制,不能严格落实各级关于待遇审核、财务等重要岗位不能互相兼任的风险防控要求。3.数据共享还有差距,存在基金管理风险。目前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在人社系统内部还没实现与行政、就业、养老、劳动关系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对外没有实现与公安、民政、司法、医保、卫生健康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无法实时比对,还存在基金安全风险点。(二)改进措施1.努力推动经办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理清推动全市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全市经办工作发展。2.提高防范经办风险能力。进一步梳理经办环节风险点,修订风险处置预案,推进风险防控“进规程、进系统”。适时开展全市范围内失业、工伤保险经办风险专项检查,确保基金运行安全有效。改进完善信息系统安全设置,严格操作权限管理和密码授权,严格数据库修改操作管理。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确保经办岗和复核岗人员分离,实现业务办理在流程、岗位、权限上相互制约。3.提升经办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力推广应用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工伤保险业务经办网上受理、在线审核、网上反馈,提供网上查询和咨询服务,提高经办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完善综合受理窗口建设,合力构建综合柜员制服务体系。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深入实施参保扩面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扩面政策,保持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局势总体稳定。发挥失业和工伤保险稽核职能作用,突出基层快递网点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依法监督参保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打造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以工伤预防五年行动为契机,鼓励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带领同行业中小微企业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在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易发企业打造我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不断提升工伤预防实效。(三)严格落实援企惠民政策。根据省人社厅政策规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和普惠性稳岗返还政策,继续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经办模式,确保应享尽享。(四)强化基金安全管理。以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为契机,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上下协调、及时处置”的原则,实现工伤失业保险待遇市级统支,有效遏制基金要情发生;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聚焦违规领取、重复领取、死亡冒领、大额发放、多次发放等高风险业务,加大险种间、部门间数据筛查比对,精准定位问题线索,大力实施数据稽核,确保基金安全。(五)优化经办工作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工伤保险伤残待遇网上受理、在线审核、网上反馈;继续健全完善我市工伤救治康复一体化工作机制,深入推动康复试点工作,提高经办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