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联合征信中心

宝鸡市联合征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0 15:35
单位名称 宝鸡市联合征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加工、处理等应用服务;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建设、运行和维护“信用宝鸡”网站;依法面向社会开展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失信投诉等服务,及时发布各类重大违法失信信息。
住所 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大道行政中心1号楼8楼西
法定代表人 张志华
开办资金 3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8万元 33.5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宝鸡市信用办紧紧围绕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十项重点任务”决策部署,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展开多项创新实践工作。结合一年来的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双公示”信息报送质量情况。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市共归集行政许可信息56862条,及时率54.2%,合规率100%;行政处罚信息2357条,及时率57.1%,合规率100%。(2022年至2023年初,受疫情严重影响;国家设置2023年5-6月为补报期,要求补报历史双公示信息,导致评价期内双公示信息及时率较低。宝鸡市信用平台统计信息及时率维度为7个工作日)2.公共信用报告应用情况。强化信息查询服务,印发《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宝信用办发〔2023〕1号),全面落实逢评必查、逢批必查机制,推行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银行贷款等领域查询应用信用记录、信用报告。市级层面实现了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市县区政务窗口安装信用信息查询应用插件,先后为各部门在公务员录用、资金申报、评优评先等工作中提供信用审查服务900多批次,涉及1.3万家企业7000余人次。3.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情况。深化信用监管,推动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民政局等20个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信用查询、信用分级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在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物业服务、安全生产、社会组织评估、校外培训、劳动监察等23个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4.严重失信名单主体情况。经查询省库统计,宝鸡市注册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299367户,被列入联合惩戒名单数量为951,占比为0.36%。印发《关于全市集中开展企业失信被执行人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宝信用办发〔2023〕12号)、《关于公布宝鸡市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暨联合惩戒的通知》(宝发改发〔2023〕591号)。联合奖惩系统已初步对接市政务服务平台,细化落实国家44份联合奖惩备忘录,在招投标、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领域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主体予以联合惩戒,逐步降低全市企业失信被执行人占比。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做实信用积分使用。在全国创新出台了《宝鸡市公共信用评价与市场信用评价等级互通共用标准》,实现了政企信用评价结果的标准统一,全省首家完成全市8万公职人员信用建档评级工作。积极推进15类重点职业人群建档立信,100多家企业自主申报完成立信建档和信用评级,公示首批诚信企业84户,为创新信用激励和监管奠定基础。二是优化信用服务载体。成立“宝鸡市诚信企业孵化中心”、“宝鸡市诚信宣传志愿服务队”等新型信用服务机构,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开展《陕西省信用条例》宣讲培训、信用惠企便民宣讲活动52次,积极参与省社会信用建设典型案例及优秀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上报优秀案例18篇、短视频5个。通过网站、公众号发布文章240余篇,累积阅读量超278万余次。三是扩大信用知识宣传。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开展大型融媒体访谈、公益晚会、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报纸、广场、商区等发布信用红黑榜,广泛开展诚信征文、演讲、书画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比赛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信用知识,努力提升信用建设社会参与度和覆盖面。四是创新信用服务经济方式。在全省地市中率先建成“信易贷”平台,各类市场主体注册6万多家,累计发布各类融资需求291亿,完成融资对接178.46亿元,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融资对接达到67亿元,平均年化放款利率7.05%,各类“三查”数据查询次数8万余人次。平台入驻省内外金融机构53家,发布各类贷款产品217个,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的入驻客户经理达到555人。平台各项运营指标在全省市级平台中综合排名第一。五是创新“信用+”应用范围。在信易收方面,全国首家探索信用记录+商账催收,以向社会公示失信信息的威慑力引导企业主动化解拖欠纠纷。成功调解278起,帮助企业收回现金1.8亿元,节省企业诉讼成本800多万元,平均调解周期5-7天,调解成功率95%以上。在信易调方面,全国首家探索信用建设+司法调解。市信调委与渭滨区法院创新出台《企业信用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使恶意拖欠纠纷在司法前端解决。累计受理法院移交纠纷案件23起。在信易批方面,运用信用承诺方式推动行政审批减证便民改革。全省首家出台《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审批告知承诺书90余件。在信易管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部门双随机信用监管全覆盖,推动20万户市场主体实施信用分类分级监管。我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表彰。在信易销方面,为每个产品量身制定“信维码”,实时消费评价和监督。茵香河土蜂蜜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信易销”模式,在“陕西农民丰收节”一天时间销售土蜂蜜两千余元,销量达到平时的10倍。在信易评方面,在多个行业评先选优工作流程中嵌入信用记录核查,取消失信主体评优资格。在诚信街区方面,试行推广信用二维码+商业街区建设。六是创新信用示范县区园区活动。部署安排全市争创省级信用示范县区和市级商业街区、工业园区和社区活动。金台区已经获得省级信用示范区命名,西府老街、陈仓老街、东岭社区等6个商街正在按照信用示范街区标准积极创建中。信用示范县区、园区、社区、街区创建为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市夯实了坚实基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宝鸡正全力以赴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省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市信用工作机构为科级,工作协调难度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平台”提升较慢;三是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个人信息至今从还未实现互通共享;四是信用服务市场仍未打开。信用服务在全市行政、商务和金融等领域中使用较少,信用服务产品和市场发展缓慢。四、2024年工作计划宝鸡市信用办将坚持把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市作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和突破点,持续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力争到2024年底我市获得全国信用示范市命名,3个县区获得省级信用示范县区命名。二是坚持周衔接指导,季度通报点评,半年督办约谈。通过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代码、双公示信息差错问题专项治理,确保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全核销,双公示信息及时率、合规率、完整率均达到100%;严格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持续降低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占比;深入开展信易贷平台信用贷款闭环放款机制改革,加快推动涉农信用平台建设,保持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中有进,年底参与第五批国家信用示范市申报。三是将信用工作纳入政府督查计划,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县区和部门进行督办。参照创建工作先进地区和兄弟地市经验做法,充实市县两级信用工作力量,视年度财力情况逐步增加信用机构运行经费,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