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电视台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播映电视节目,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电视新闻宣传,节目制作、播出、转播,产业经营、电视报刊出版发行。 | |
住所 | 宝鸡市金台区行政大道蟠龙大桥西侧宝鸡广电传媒大厦 | |
法定代表人 | 刘新虎 | |
开办资金 | 65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11.68万元 | 3024.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5月11日,单位法定代表人南忍孝变更为刘新虎。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单位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新闻宣传。1.我台先后在《宝鸡新闻》栏目开设“贯彻二十大谱写宝鸡新篇章”“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等专题专栏8个,在宝鸡电视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头条、首页集中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以百姓视角、百姓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千家万户。2.聚焦全市“三个年”活动,在《宝鸡新闻》栏目开设“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推动宝鸡高质量发展”主专栏,分设“项目一线看宝鸡速度”“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提升干部作风能力”三个子板块,在新媒体平台宝鸡手机台开设“项目一线看高质量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访谈”等专题专栏14个。3.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全台宣传报道的重要位置,先后开设“人勤春来早,实干启新程”“项目一线看高质量发展”“迎钛博会创钛未来”“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畅游美丽宝鸡共享幸福生活”等专题专栏43个,采制播出了《我市加快推进“15122”交通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构建交通发展大格局》等主题报道和《宝鸡海关助力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陇县奶山羊产业发展》等系列报道,经济报道数量占到了全台播发新闻稿件总量的一半以上。4.在全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在提升自办节目稿件质量的基础上,深化与央级、省级媒体的合作联动,深入解读宝鸡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民生建设等,向全国、全省讲好宝鸡高质量发展故事,有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截至11月底,已在中省级媒体发稿450多条,同比增加20%,多篇重磅新闻引发全网关注。《陕西宝鸡: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各地春耕备耕忙优质服务送田边》《陕西宝鸡: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初显》《陕西首次完成机器人修补高压带电导线作业》《“铿锵玫瑰”坚守49载消雹灾保庄稼》分别在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24小时》等栏目播出,《陕西眉县:项目建设阔步“春天”》《陕西宝鸡:机器人修补高压带电导线作业》被新华社采用,《宝鸡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让田园生活更加富足美好》《宝鸡迎来“最火暑期档”文化深度游成为热门》《凤县:1.1万“采椒工”确保7.3万亩花椒丰产又丰收》《宝鸡陇县:产业链上建党委致富路上不断链》等稿件在《陕西新闻联播》播出,《国内首个核级锆及锆合金标准样品在陕研制成功》《宝鸡前两个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9.2%》等稿件登上《陕西日报》和“群众新闻”。5.编发新媒体图文和视频稿件9200多条,其中短视频发稿1700多条。短视频《宝鸡文理学院教师高永顺的求学事迹》浏览量超过100万次,《极限6分钟—金台公安争分夺秒为考生送证!》等5条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0万次,《“典籍里的宝鸡”千人诵读大会》《为什么看中国一定要来宝鸡》《解码电影<封神>中的宝鸡青铜元素》等系列短视频被广泛点赞转发,《“的姐”路遇走丢老人一路护送找到家人》等短视频被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转发和点赞,阅读量累计超百万。6.利用4K超高清全媒体转播车系统,开展“电视+手机台+网络电视台+微信”全媒体直播、录制等活动80多场,先后完成2022年第四季度“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宝鸡)现场交流活动、2023年宝鸡市春节联欢晚会、第七届宝鸡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全省开展“三个年”活动动员会暨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宝鸡分会场、2023宝鸡(青岛)啤酒音乐美食季等10多场全市重大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现场直播、录制等工作。牵头举办了“典籍里的宝鸡”千人诵读大会、陕西省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决赛、“寻味西府发现宝鸡”网络达人宝鸡采风行等大型活动9场次,网络总浏览量超过3000万。制作播出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营商环境、普法宣传、保密公益、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我们的节日等50多类公益宣传片100余条14.5万条/次,时长1289小时。(二)安全播出。开展安全播出技术培训6次,对采编播发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拉网式隐患排查和整改4次,开展安全播出应急演练2次,确保关键岗位精准安全操作技能个个参与、人人过关。在全国和省市“两会”、市党代会、中国—中亚峰会、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等重要保障期,台领导坚持在岗带班,严把安全播出关口,确保安全播出万无一失。严格坚持“三审三校”、重播重审制度,重要稿件实行“五审五校”,确保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绝对安全。宝鸡电视台被省广播电视局评为安全播出先进集体。(三)媒体融合。整合成立新媒体中心专班,打通新媒体稿件的采、编、发主渠道,与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中心联合策划、采访、制作,同步发布,集中力量全力塑造“宝鸡TV”全媒体品牌,全年在视频号发稿1700多条,有130多条短视频浏览量过万。整合成立新闻中心专班,《宝鸡新闻》十年来首次改版全新亮相,新开办《民生零距离》《新闻视点》《宝鸡周刊》《金融时间》,开设各类专题专栏,统筹重大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发展成就宣传,及时发布新闻信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全台电视发稿5800多条,新媒体各平台发稿9200多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宝鸡电视台5件作品获陕西新闻奖(2件作品获陕西新闻奖三等奖,3件作品获陕西广播影视奖),15件作品获宝鸡新闻奖,15件作品获宝鸡广播电视奖。微视频《人人话保密》在全省保密宣传教育月“人人话保密”主题讲述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宝鸡电视台被授予“爱上宝鸡”西凤杯•宝鸡市首届网络短视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宝鸡市网络公益工程优秀组织单位,宝鸡手机台“云游宝鸡”系列直播被中共宝鸡市委网信办授予宝鸡好网民工程品牌优秀项目,《红色记忆口述历史系列三:一段尘封已久的峥嵘岁月》获“爱上宝鸡”西凤杯•宝鸡市首届网络短视频大赛一等奖,《一场和生命赛跑的采访》微电影在宝鸡市清廉机关建设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救赎之路》在2023年宝鸡市“禁毒杯”文艺作品征集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经营收入“断崖式”下滑,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2.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节目采制和安全播出压力极大;3.历史欠债包袱沉重,正常工作开展举步维艰。(二)改进措施。1.创新经营模式,拓宽创收渠道,努力扭转经营形势;2.严格落实勤检查、勤保养设施设备等工作措施,确保采、编、播、发全流程安全有序;3.依法依规,科学统筹,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队伍安全稳定,工作高效推进。四、2024年工作计划1.把牢正确舆论导向。以绝对忠诚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作为头条新闻,持续开设专题专栏,充分挖掘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亮点做法和生动实践,全力讲好高质量发展“宝鸡故事”。2.聚焦中心服务民生。创新宣传方式、形式和手段,浓墨重彩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发挥好《宝鸡新闻》《民生零距离》《新闻视点》等重点新闻栏目舆论引导作用,紧扣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需求等方面,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系列报道、跟踪报道和深度报道,做大正面宣传,做强主流舆论,使民生新闻宣传暖人心,政策知晓入民心。3.加大外宣上送力度。瞄准全市工作重点和亮点,突出策划引领,加大外宣力度,对标省级以上新闻媒体重点发力,努力在央视、省台等中省级媒体推出一批有深度、有看点的新闻宣传力作,向全国、全省讲好宝鸡高质量发展故事,力争全年在中央级媒体发稿不少于20条。4.加速推进融合发展。把握媒体融合发展方向,坚持移动优先,持续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广“宝鸡发布”运用,集中力量做优电视新媒体主账号,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多屏互动、矩阵传播,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5.强化节目创新创优。持续规范完善规章制度,科学设置部门机构,加大人员业务培训,优化栏目设置,找准选题、精心策划,努力生产更多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品牌节目栏目和融媒体产品,及时采制深度报道、配发评论,精准、有力配合全市中心工作,不断壮大电视媒体主流舆论阵地。6.保障安全优质播出。加强阵地管理和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逐级压实责任,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部位的值班值守,确保安全播出。持续严格落实节目“三审三校”和“重播重审”制度,加大对网络视听节目和短视频有关平台的日常监管,确保节目内容安全。7.拓宽经营创收渠道。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优势,继续加大与县区部门和企业联办节目栏目、制作专题片、汇报片等工作力度,积极联系承办啤酒音乐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以及其他各类庆典、演出、展览等活动,探索“媒体+政务+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不断拓展电视产业等多种经营发展空间和收入,力争全年经营收入达到1000万元。同时,加大向上争跑力度,积极主动化解基本运行压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1.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编号:第2327006号有效期:2022年7月1日—2025年6月30日2.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编号:SX-BJ-TV01有效期:2023年3月14日—2033年3月13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