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中心(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宝鸡中心)

宝鸡市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中心(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宝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0 15:30
单位名称 宝鸡市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中心(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宝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科技资源统筹改革与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年度计划;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国家、省、市及对外科技合作,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转移;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的交互对接,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住所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宝虢路125号行政中心6号楼E座
法定代表人 赵忠义
开办资金 656.8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00.26万元 1940.9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创新举措,成果转化富有成效为加速科技成果在宝落地转化,采用“常态化路演+精准对接”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举办西安理工大学新材料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与西安理工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举办宝鸡文理学院科技成果发布会。邀请秦川机床、宝鸡钢管等70余家大中型企业参加发布会。现场路演“双轨超声波探伤检测机器人”等科研成果,进行校企现场互动;举办秦创原总窗口—宝鸡协同创新暨青禾计划校企合作产融对接会,秦创原总窗口领导和宝鸡市领导为“总窗口—宝鸡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宝鸡高新区科技创新园揭牌,授予两家工业园区“卫星岛”地市协同创新载体、四家企业“秦创原创新应用场景”称号;举办秦创原(宝鸡-陈仓)协同创新暨科技成果路演,“陕西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与评估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成立,市中心、陈仓中心、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分别与宝鸡文理学院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推介科技成果4项;组织企业参评“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组织“超声无损应力检测仪”等五个项目参评“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二)聚力推进,技术交易再创新高召开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座谈会,通报2022年任务完成情况,分解2023年目标考核任务;组织各县区合同登记点召开业务工作培训会;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宣传,先后赴全市12个县区、5个开发区合同登记点进行调研、督导。宝鸡技术交易工作受到了省上肯定,在全省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三)精准对接,校企合作走深走实联合反向科技特派员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展需求调研、征集工作。全年走访调研企业110多家,挖掘、征集企业各类创新需求134条。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京学院等院校进行联系,对接企业技术需求109项,校企合作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在中心的牵线搭桥下,宝鸡丰立德公司与宝职院达成了技术改造协议;宝鸡永盛钛业与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达成了共建“研究生试验教学基地”合作意向。征集人才需求14条;促成陕西双菱化工与西安石油大学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促成西安医学院与扶风慈缘生物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四)突出导向,培训宣传提量增质举办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培训会,解读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举办科技型企业路演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会;举办宝鸡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会;举办科技型拟上市企业金融政策培训会;组织“校企通大讲堂”西安交通大学专场线上培训4次。(五)以贷促融,科技金融突破发展开展融资需求调研工作。共征集企业融资项目85项,向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和对接,18家企业融资需求得到解决;召开宝鸡市科创企业融资项目对接洽谈会,介绍了专门针对科创企业融资的“瞪羚企业科创贷”、“专精特新企业批量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融资产品,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的服务方案。与三家金融、保险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起草《关于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启动科技金融工作站建设工作。(六)强化外联,交流活动多方开展先后赴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省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秦创原总窗口、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创新促进有限公司、中财融商西安分公司、陕西创投协会、西安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参观学习,交流业务,洽谈合作,在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金融服务等诸多领域达成了合作共识;组织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第11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果展、2023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等活动6次,参展企业17家;组织宝鸡文理学院、宝鸡钛普锐斯科技公司、凤翔高新区管委会参加了2023年陕西-韩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讨会、陕西-日本科技交流合作项目宣介会等。(七)精心工作,科技统计受到表彰统计了全市12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非企业单位、48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36类数据,实现了填报率、填报质量“双高”的目标。2023年被陕西省科技厅表彰为科技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八)优化功能,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在秦创原(宝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开展系统栏目功能测试、栏目功能调整优化、后台管理系统开发、业务系统流程开发、收集并导入各类科技资源数据、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域名申请备案、省秦创原网络平台数据资源数据共享对接等工作;开通“宝科创”微信公众号,发布科创信息70余条;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有效的系统访问限制和短信验证等安全防护机制,完成平台在数字经济局机房迁移部署工作。平台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门户、六大业务系统及七大数据库主要功能开发,阶段性开发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九)强化管理,自身建设持续向好中心以创新创优为目标,制定出台学习、考勤、岗位聘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转变作风,持续推动单位各项事业不断向好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西安理工大学路演推介了“增材制造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4个研究成果。与西安理工大学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地共赢,推动双方高质量创新发展;宝鸡文理学院科技成果发布会,邀请秦川机床、宝鸡钢管等70余家大中型企业参加了此次发布会,路演“双轨超声波探伤检测机器人”等五项科研成果;秦创原总窗口—宝鸡协同创新暨青禾计划校企合作产融对接会,路演推介科技成果四项,为钛产业领域十六项技术需求匹配了科技成果、科转企业和高校技术团队;秦创原(宝鸡-陈仓)协同创新暨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市中心、陈仓中心、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分别与宝鸡文理学院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宝鸡文理学院路演推介科技成果4项;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31项,成交总金额45.51亿元。认定免税合同238项,合同总金额4.37亿元,核定技术交易额3.75亿元,为企业减免税约1126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位列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二。四家企业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签约项目4个,融资金额1.9亿元;全年走访调研企业110多家,挖掘、征集企业各类创新需求134条,对接企业技术需求109项,征集人才需求14条,结合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评审需求,全年接受委托查新科技项目52项,为企事业单位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评审提供了参考依据。组织“校企通大讲堂”西安交通大学专场线上培训4次。全年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科技培训7场次,参培人员共计600余人;撰写发布新闻稿件35篇,在中央级媒体发布1篇、在省科技信息网发布11篇;拍摄科普微视频5部、路演视频14部、中小企业宣传片2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科技创新服务主动性有待增强,为企业主动服务的意识较弱,缺乏服务的有效手段和切入点;创新性业务开拓能力有待提升,单位现阶段已面临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调动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拓展创新性业务是助推单位发展的关键之举;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有待加强,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供需双方的纽带作用发挥不足,如何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找到有效途径。(二)改进措施:加速秦创原平台建设,创新两链融合模式,加速平台建设进度,建设两链融合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计算、展现等运用,提升平台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链、产业链相关功能的应用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构建成果转化新高地,将多渠道开展产学研合作,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推动企校合作,增强创新服务主动性,解决成果转化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科技文献服务建设,赋能科技查新新动力,中心将贴近社会需求,促进科技资源与文献向纵深辐射,扩大供需对接覆盖面,实现文献服务层级化管理,强化公益服务属性,围绕政策、服务、技术优势,提升科技服务动力;加强科技宣传服务建设,拓展科技服务新手段,将利用好职能优势和专业优势,通过新闻、影像、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增强科技文化软实力和科技服务新手段,不断提高科技宣传平台的建设水平。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科创服务工作总体思路,即构建“1”个体系(即“1+12+N”科技资源统筹暨科创服务体系,“1”指一中心、一平台;“12”是指在12个县区建立科技资源统筹宝鸡中心分中心,并加挂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分中心牌子;“N”就是在各高新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建立N个“科技+金融”工作站),做好“3”方工作(即需求挖掘、需求调研、需求解决),建立“3”种途径(即银企对接、校企对接、产学研对接),强化“5”个支撑(融资机构支撑、科研院校支撑、专家团队支撑、服务机构支撑、网络平台支撑),做实“8”方服务(创新创业服务、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引育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合同登记服务、网络技术服务、展览展示服务、项目路演服务),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将持续抓好以下工作,概括为“六抓”、“六促”,抓体系建设,促资源统筹;抓院校合作,促成果转化;抓合同登记,促技术交易;抓科技金融,促企业融资;抓人才服务,促人才引育;抓自身建设,促单位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