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保健咨询。 | |
住所 | 宝鸡市新建路东段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雷静 | |
开办资金 | 19650.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卫生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9350.23万元 | 99272.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围绕“三个年”活动部署,聚焦“学科、绩效”两大引擎,深化“党建+业务、临床+保健”双融双促,有力有序保障母婴安全和妇女儿童健康,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事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保障妇幼健康有力有效。提升孕产妇、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能力,外接急危重症患者87人次,下基层现场抢救9次,危重孕产妇、新生儿院内抢救成功率100%。妇幼卫生项目监管有力,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总体向好,项目管理全面高线达标。启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组建项目师资,开展规范化培训。举办全市产儿科危重急救、儿保医师跟班培训、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托幼机构保健员培训班等,培训覆盖1596人次;组织专家深入市辖各县区开展基层母婴安全和妇幼健康服务项目技术轮训班,累计培训1830人。2.学科体系功能持续完善。精准对接妇女儿童健康需求,不断优化“四大部”学科设置,新增中西医结合科、磁共振2个一级学科,耳鼻喉颌面外科、胸外科、甲状腺外科、介入门诊、镇静中心、睡眠障碍门诊6个亚专业,设置产前特需门诊。小儿外科通过终期评估验收,获批试管婴儿技术筹建资质,顺利通过夫精人工授精、产前诊断技术校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中医药破壁行动,启动首批“西学中”培训,强化中医科质控作用,有序推进中医药质量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单位,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成功入选陕西省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3.诊疗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乳腺科入选全国乳腺微创介入建设中心,成立宝鸡市川崎病诊疗研究中心。实施中医药破壁行动,成立中西医结合科,强化中医科质控作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单位,入选陕西省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成功开展先心病介入、肾穿造瘘、血浆置换等技术,实施甲状腺腺癌、腺瘤术,稳步推进业务更新、技术创新,全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1项、完成年度计划71.76%,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占比同比分别增加14.03%、0.29%,内镜诊疗突破1426例次,同比增长414.68%,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4.科教研学迈出崭新步伐。入选全国乳腺微创介入建设中心,生殖医学与妇科内分泌疾病、遗传病(优生与遗传)两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落户我院,成立宝鸡市川崎病诊疗研究中心,签约成为西京医院军民融合医联体成员单位。争取省级科研立项1项、获批市卫健委科研项目20项,携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州妇儿、交大一附院开展多中心课题研究,争取项目经费35.26万元。外聘高年资专家5人,招聘医学生10人,发布公开招聘计划61人,外派进修33人,接收基层进修86人。举办省市医学教育项目、学术活动30余场次,发表论文132篇。5.群众就医感受不断改善。积极应对季节性传染病多发,增设夜间门诊、延时门诊,加开收费窗口,扩增留观和住院床位,启动“先检查后诊疗”,增派志愿者强化班内外引导分诊,多措并举提升诊疗效率。率先启动电子票据试点改革,建立“爱心驿站”,整合导诊、分诊、便民服务,优化标本采集收发流程,减少患者院内流动。“互联网+护理”上线运行,网约护理上门服务81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统筹全院医技人员调配,升级生化检测平台,推进检验业务一体化管理,实现医技科室业务同质化管理。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较去年分别下降0.2%、9.47%、0.3%。6.综合改革持续纵深推进。荣获全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秀医院”称号,包揽运营管理、医疗管理、持续发展组所有奖项,现代医院管理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新步伐。拓宽妇幼专科“朋友圈”,牵头组建宝鸡市妇幼中医药联盟,新增妇儿专科联盟成员单位3个,深入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组织专家下沉高新东社区、龙山雅居社区开诊,不断扩大城区影响力。以抢抓高新院区建设进度为核心,聚力“赶进度、抓质量、保安全”建设目标,实现提前45天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7.医院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举办中青年骨干“责任与使命”团队培训班,组织110名干部参加政治能力大提升轮训,完成干部年度测评考核,新提任配备干部3名、取消试用期2名,实施药品、物资采购等重点岗位轮岗,开展新闻采编、钉钉运行和合同管理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探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科学配置、精细管理,规范实施新增试剂、耗材和设备采购论证、考察和招标,集中开展量大、价高耗材试剂二次议价,成本降幅分别达到22.46%和9.3%。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品牌影响稳中有进。以绩效考核和等级复审为统领,促进质量内涵建设提档升级,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中再创佳绩,跻身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第32名,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牢牢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2.行业认知不断提升。在第四届全国妇幼建设与发展大会分享经验,被中妇协授予“母婴保护者行动-母婴营养千日计划项目优秀单位”称号,荣获第八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擂台赛优秀案例奖、陕西省护理科普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入选陕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年获得集体荣誉56项。3.示范引领作用初显。全年获得集体荣誉56项,全院职工奋楫争先,在卫生健康、妇幼健康等行业躬耕不缀、建功立业,全院多名“老、中、青”代表在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作表率、创佳绩、立新功,116人次荣获个人荣誉,雷静同志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4.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安排重点工作688项,完成670项,完成率97.38%;完成门急诊及保健742893人次,出院30818人次,完成手术13321例,分娩4064例,无痛分娩率87.19%,病床使用率85.42%,平均住院天数6.61天;全年总收入6.60亿元,其中医疗收入3.31亿元;门急诊、出院、手术量同比增长15.36%、18%、5.1%。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核心能力培育仍需持续发力,学科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在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出生人口下降、服务群体锐减,顺应对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上转型发展应对不足。2.中高端人才引进难,专科人才培养周期长,优势学科人才储备不足、梯队建设滞后。在资源整合、人力配置、应急调度等方面“平急结合、平急转换”还不顺畅。全要素考核、全成本核算体系还不健全,绩效考核与支付方式改革不同步。3.干部角色适应和能力提升不够,科室之间、部门之间联动性、协同力不够,中层干部“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能力滞后,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在促进团结、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上仍需持续发力。(二)改进措施1.以人为本,借势发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突出重点,示范引领,谋求高质量发展新突破。3.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模式。4.统筹协调,从严监管,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效能。5.守正创新,弘扬正气,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四、2024年工作计划1.建立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在全市妇科、产科、乳腺、儿科、生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名医名家,引领妇女儿童疾病诊疗医学前沿。建立人才培养和长期激励计划,打破临床保健、医疗医技科室和专业之间“壁垒”,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建设职业化医院管理团队,分批次选派科主任外出跟班学习,探索职能科室MDT管理模式,培养具有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能力和战略思维的管理人才。 2.瞄准妇儿疾病尖端技术、医学前沿,重视平台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的临床保健学科集群。依托妇、产、儿专业质控中心建设,加快制定优势病种诊疗规范、技术指南,增进专家共识,争取妇儿疾病诊疗、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话语权。加强与全国一流医院学科共建、科研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开展妇科肿瘤、辅助生殖、儿科疾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全力推进核心竞争力塑造,强化重点学科、发展特色学科、改善短板学科,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多维度早期预警系统,实时监控敏感指标,确保质量安全。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开展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多学科诊疗、专病门诊、药学门诊,适度发展特需医疗服务,有效承接多层次、多维度服务需求。4.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全要素、全成本考核机制,综合人力资源、成本管控、风险因素、CMI值等指标,引导科室找准优势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人、财、物、技等核心资源,完善医院运营管理系统,聚焦关键环节和流程管控,推进业财深度融合,加大科室运营助理员培训力度,探索运营管理前置,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合理控制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5.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打造精品党建品牌,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政治意识、工作责任、履职担当、工作落实为主线,“育选管用”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化妇幼文化建设,赋予人文妇幼新的时代内涵,涵养人文妇幼精神特质,用文化软实力提高医院凝聚力和创造力,用先进文化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36年12月30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在2021年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全国32名,荣获母婴保护者行动-母婴营养千日计划项目优秀单位、第八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东北西北赛区决赛“优秀案例”、陕西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秀医院等国家级5项、省级9项、市级38项、区级4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