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宝鸡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0 10:55
单位名称 宝鸡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职业技能认定工作提供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质量监督;指导评价机构有序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及技术评价;试题试卷命制、考务管理等技术支持、指导及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住所 宝鸡市西宝路26号
法定代表人 陈建仓
开办资金 104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17.41万元 725.2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规范业务管理,发挥职能作用。1、抓好政策落实,构建全新工作体系。(1)优化备案程序,规范履行职责。对接并指导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蒙牛乳业宝鸡分公司、宝鸡路桥集团、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宝鸡猎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宝鸡世纪职业技术学校等7家单位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截止目前,全市已备案19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13个职业,244个工种(职业方向)。(2)认真组织督导,提升工作质量。在日常化督导检查基础上,组织开展等级认定工作现场督导30场次。(3)重视调查研究,完成建议提案办理。组织开展了认定评价工作基础能力建设业务调研,全面准确掌握各认定评价机构实际情况,指导帮助各机构不断规范业务提升基础能力。认真承办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委员《关于整治“山寨证书”的提案》,积极对接,坚持面对面沟通,协调多部门调查答复。2、结合产业实际,推进人才分类评价。(1)指导企业评价机构根据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实行差别化技能评价,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贯通机制,探索逐步扩大贯通领域,能扩尽扩,能融尽融。(2)在开发制定“西秦刺绣”、“林麝养殖”、“猕猴桃修剪”3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规范基础上,指导并遴选出县域内口碑好、实力强且愿意承担评价考核工作的单位备案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帮助指导完善业务基础能力。积极对接陈仓区专项开发,指导其做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市场调研和申报准备工作。(3)积极参与由团市委主办的“2023年宝鸡市青工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安排人员全程参与大赛提供技术服务和业务支持。(4)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报审核流程,今年完成2019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资料审核,实际拨付第一季度19.16万元。3.深化专项整治,增强工作质效。(1)加强协调服务,夯实全市等级认定工作基础。针对各备案机构存在的制度建设、题库开发、考评员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薄弱环节,我们梳理现有国家题库资源,鼓励自开发,协调机构间资源共享等方式解决。同时建立全市考评员专家库,对各评价机构具备高级考评资质的考评人员进行整合,实现专家资源共享。(2)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助力工作开展。利用“宝鸡人社”微信公众号开展等级认定业务政策宣传,“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宣传,扩大政策宣传面,提高政策知晓率。(3)加大督导力度,开展排查工作。根据省人社厅《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及市局领导对排查整治工作指示要求,中心成立专项排查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评价机构中开展全面排查工作的通知》通知,瞄定考评工作履职情况、参评人员资格审核、试题试卷及题库建设管理、考务工作流程、证书信息及数据留存等5个方面24项内容认真梳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开展了两轮排查整治,对三年来评价机构业务进行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如实记录,逐批次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包抓到人,针对社评机构业务薄弱问题深挖彻查排除隐患。排查共涉及552个批次,证书28708本,不予认可评价结果3个批次,撤销证书126本。(二)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根据省人社厅贯彻落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精神,中心迅速对社会评价机构集中开展安全排查工作,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记录。全面检查火灾、用电设备及老旧电器安全状况,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推进全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为全市职业技能认定工作提供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技能等级认定17288人,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2957本;高级工及以上等级1861人,完成年度任务155%;技师、高级技师10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1%,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全市等级认定工作还需强化提升基础能力。2、管理制度落地生根、运行见效还需持续用力。3、抓学习,转作风促创新方面还需用心发力。(二)改进措施1、积极发挥地域优势,开发相关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2、组织开展全市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进会,强化政策宣传,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推动我市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高质量发展。3、搭建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平台,规范考评督导行为,统一质量监管标准。四、2024年工作计划锲而不舍,抓管理转作风强能力。在前期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考核机制的基础上,继续下功夫抓好教育引导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抓好制度落实、过程考核,结果应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让制度束之高阁变成摆设。开展政策研学,树立新理念思维。近期,我们将积极响应中省人才评价改革新政策、新要求,谋划开展政策研学月活动,动员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复杂有难度改革政策文件,带头深学研究,认真备课备讲,通过讲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吃透部省等级认定改革精神,增强领悟力、提升执行力、强化指导力,彻底摒弃过去多年留存的老旧思维,推动全面树立新时代技能人才评价理念,强化技能人才评价规范管理,探索构建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监督体系。(三)加强督导检查,推动等级认定工作提质增效。认真学习领会部省监管及专项排查工作要求,继续扎实开展全市等级认定专项排查工作,认真梳理盯紧业务监管薄弱环节和风险点,结合专项排查发现的问题、不足,对全市等级认定工作开展全面审视问诊,全面剖析研究,坚决遏制不严谨不规范的评价行为,坚决杜绝乱评价乱发证的苗头发生。明确备案审核标准,将备案机构评价职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和题库建设能力纳入排查范围,进一步强化企业、院校及社评机构专业强项和行业优势,优化社会评价组织备案条件。督促各机构对排查问题建立台账,严肃严格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业务规范,明确及格线、架起高压线,引导约束各认定机构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要求。同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大投入,探索丰富监管方式手段,适时组织各机构走出去开展学习、观摩交流,促进全市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提质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