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陈仓地质灾害防治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服务人民,减轻、减少因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参与制定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编制地质灾害“两案”并指导实施;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应急调查和应急处置,拟定防灾减灾方案;地质灾害调查、勘查、治理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定;地质灾害的日常监测、预警、防治以及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技术保障等事务性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培训;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和险情巡查排查。 | |
住所 | 宝鸡市陈仓区行政中心(陈仓中路) | |
法定代表人 | 张晓锋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4万元 | 3.8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推进责任体系落实。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我区结合实际,编制印发了《2023年陈仓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调整充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完善区、镇、村三级群测群防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即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作用,全区各级签订地质灾害防灾避险责任书617份,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425份,将避险撤离地点和路线提前告知群众,提高群众防灾避险率,对各地灾隐患点的防抢撤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做好一点一案。对地质灾害点巡查人员和责任人进行培训,动员群众主动参与隐患大排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查灾、人人报灾”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10安全生产日”和“6.25土地日”等宣传活动为载体,采取广播、电视、横幅、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应急知识等,使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思想明显提升。对镇街、学校、工矿企业等受威胁人员集中的重要隐患点组织开展应急演练70次,让宣传深入到村、组、户、中小学、企业、单位和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演练宣传排查,提升了组织指挥、科学避险和迅速撤离的整体能力水平,大大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3、加强汛期监测排查。今年汛期开始后,我局统一组织,由分片领导带队,各包抓科室负责,对全区14个镇、街的地灾隐患点进行大排查、大检查。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镇、村。认真检查“两卡”发放、监测人员是否到位。汛期以来,各级巡查、排查、检查,有效的为受威胁群众提供了安全保障,一旦出现险情、灾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度汛。积极与气象、水利等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建立地质灾害气象信息网络平台,采取手机、传真、邮件、微信等方式,及时传达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做好重要隐患点地灾险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应急值守,保证信息畅通。今年以来,根据气象预报印发了20余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排查隐患点4295处。2023年汛期,全区共设警戒线126处次,巡查人数6526人次,发放告知书324份,警示提醒89次,撤离户数137户,撤离人数340人次,集中安置21人8户。汛期结束做好复查工作,确保受威胁的群众在在险情发生时能够及时避让,安全转移。4、做好技术力量支撑。与省地矿局第三地质队签订了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协作协议,充分发挥技术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实现了我区14个镇街“平战结合”全覆盖。遵循“以人为本,科技防灾”理念,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投资15.8万元对2处地质灾害点安装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累计对45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安装监测设备227台,通过“人防+技防”手段,对地质灾害及其主要诱发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分级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了专业设备全天候24小时在线监测,提高了监测水平,扩大了预警预报覆盖面,大幅提升了防汛防滑工作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5、推进实施工程治理。严把“勘查到位、设计到位、施工到位”质量关,争取上级资金280万元,采取“挡墙+抗滑桩+截排水”等治理措施,对凤阁岭镇张家川滑坡进行工程治理。此次工程治理将彻底消除凤阁岭镇张家川滑坡威胁31户106人187间房屋多年受地质灾害带来的极大顾虑。治理工程使隐患点的整体地质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及下游农田的威胁,使得隐患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也使原来的“危险区域”变成现在“安心地带”,减灾效益非常显著。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落实各级责任人、联络员、监测人,在预警预报环节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单位及村组做好防范、避让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确保受威胁的群众在在险情发生时能够及时避让,安全转移。通过应急演练,增强了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实施地质灾害点应急除险,最大限度抑制和缓解我区地质灾害的高发易发态势,保障了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3实现全区地质灾害“零伤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总体看,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静心思考,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然巨大,同时,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等突出特点;二是群众的警惕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治理项目申报前期费用大、立项申报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切实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争取力度,尽可能将全区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挤进全省和全市盘子,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进行治理,同时进一步节约工作经费,挤出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等工作;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组织地灾办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切实提升工作能力;三是全面强化群众应急避险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发放明白卡和责任书、加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等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应急避险能力。四、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持续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多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演练,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及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推进技防和工程治理,对我区拓石镇拓石村一、二组崩塌、坪头镇坪头村崩塌进行工程治理,申请对我区贾村镇全域进行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降低地质灾害威胁,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