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宝鸡分校)

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宝鸡分校)

发布时间: 2024-05-20 10:37
单位名称 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宝鸡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采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全市农业信息;培训、认证全市农业信息员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行业协会会员;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职业技术和远程网络大专教育、中等职业技能学历教育;提供全市农广校教学管理、业务指导、相关培训和社会服务。
住所 宝鸡市峪泉路1号
法定代表人 赵艳萍
开办资金 4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1.46万元 80.4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全力推进市培育办工作。一是召开2022年度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暨农业宣传信息培训工作会,总结考核上年度工作,安排部署下年度工作任务。二是全市开设培训班62个,培训3273人。对上年度3249名高素质农民进行考核认定,通过3181人,其中:高级46人、中级735人、初级2399人。三是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班3个。培育高素质女性农民761人、青年农民430人、退役军人兵支书401人,该项工作被省厅绩效考核为“优秀”,并获得省厅书面感谢信。(二)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市做典范。一是结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及学员需求开展调研摸底,确定专业、班次、课程、师资等。二是领导包抓、各科(室)长为班主任、全员参与,共分5个培训组,全面开展培训。三是分别在岐山、陈仓、扶风等县区开设夏粮保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综合治理等5个319人专业培训班。四是通过严格遴选学员、设置课程、聘请师资,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完成率106%、学员入库率100%。(三)创新方式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全面上台阶。一是围绕“八大产业链”,深入调研,并制定培训方案。二是开设粮食高产、农作物种子、奶山羊养殖、农业生态环保等12个757人培训班,完成任务率达106%。三是采取老师上课与学员提问,理论与实践,讲授与讨论,学习与分享,破冰与路演相结合。四是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全市绿色农业发展学术论文征集活动,共投稿8篇,均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五是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培训一期201人。(四)突出宣传信息化建设,用活新媒体。一是发布各类信息稿件127篇,年阅读量14089次,单篇最高阅读量517次。并增设高素质农民讲农技微课堂栏目。二是在农广新天地、掌上宝鸡、中省市行业网站推送重要信息、典型做法等新闻稿件401篇。三是处理“12345”政务热线平台问题,处理工单49个。四是对20台办公电脑统一安装了火绒安全杀毒软件,重置开机密码,保障单位网络安全。(五)强化体系师资能力,各项工作提效能。一是举办全市农广校体系师资说课比赛,推荐张旭锋、王振西两名优秀教师参加全省比赛,分别荣获全省“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心荣获“优秀组织奖”。同时张旭锋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比赛,荣获三等奖。二是中央农广校为宝鸡市县农广校校长、业务骨干及产业带头人举办素质能力提升研修班一期50余人。三是举办全市农广校师资能力提升培训班两期123人。四是组织24名教师参加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方式创新培训班。(六)开展冬春农民大培训,为农助增收。一是通过中央农广校远程教育网、云上智农APP等手段,组织全市农技人员、高素质农民1.5万余人进行了线上学习。二是根据农事季节开展小麦、猕猴桃、苹果田间管理线下培训4期160余人。三是紧扣“八大产业链”,开展了农广校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对一精准式培训5期150余人。(七)其他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推进。组织专题学习15次、领导班子理论学习11次、党员理论学习34次,开展领导班子讲党课4次。二是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17人125次,“双报到”24人108次216小时。三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抓手,组织开展卫生整治8次、交通引导2次、献爱心、慈善募捐2177元、公益宣传12次、九率一度平安建设8次、举办趣味运动会、重阳节、三八节等活动12次、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1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丰富活动,扩影响。一是配合中央农广校在陇县成功举办了“耕耘者振兴计划”玉米单产提升专题培训班一期60人。二是举办农民话丰收节分享会,提高了高素质农民社会影响力。三是挖掘优秀年轻高素质农民9名,联合宝鸡电视台、宝鸡手机台录制了“出彩新农人,逐梦沃野间”节目,“五四青年节”前滚动播放。四是接待四川省广汉市、吉林省大连市、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等省内外农广校体系师资、高素质农民参观学习15次。(二)多项荣誉,得肯定。一是第39个教师节期间,宝鸡作为市级校唯一代表在全国做经验交流。二是协助中央农广校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三是撰写的“探索新路子孕育新农人”在《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四是高级职业农民肖倩当选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宁广红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23”网络感动人物,胡全让、赵小莲喜获“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李博、马超入选全国“百项高素质农民科普工作典型事迹”,齐昆和林熙获得全国“百优保供先锋”资助,姚林东蜂蜜喜获“中农优品三秦名优土特产”银奖。(三)跟踪服务,促提升。一是组织优秀高素质农民赴成都市参观学习。二是遴选69人赴湖北星光村、陕西梁家河村等地参加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选调生培训。三是遴选11名优秀高素质农民参加全省农机(飞防手)培训暨技能比赛。四是遴选155名中级职业农民参加全省领军人才、农业经理人等培训。五是推荐25名爱钻研、有发明的“土专家”型职业农民参选“寻找农民科学家”行动。三、存在问题1、因旧城改造未能按预期回迁,且过渡费不能如期支付,职工思想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单位正常办公和下一步发展。2、市级缺乏扶持高素质农民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严重影响了他们从事农业和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实施乡村人才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年内培训乡村振兴人才600人。二是全力以赴争取项目。想方设法进京赴省,争取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项目支持,打造高标准农民田间学校1—2所,达到有教室、有设备、有基地、有制度,围绕区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培育环境,提升田间学校在农民培育中的职能力量,满足参训学员的实训需求,助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三是与有关部门继续督促旧城改造进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对标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秉承“四个一”(一班人、一条心、一件事、一定成)工作理念,抓好“123”项工作(实施“一项培训”,举办“两项活动”,谋划“三项特色”)。牢记心中使命,扛稳肩上责任,为我市农业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重要指标1、实施“一项培训”。培训乡村振兴人才600人,其中:电子商务人才50人,乡村治理人才50人,高素质农民100人,基层农技人员400人。2、举办“两项活动”。举办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活动、“永远跟党走——高素质农民话丰收”分享会两项活动。3、谋划“三项特色”。打造省级农民田间学校1-2所,冲刺全国农民田间学校。挖掘一批优秀高素质农民入围全国十佳职业农民、全省领军人才表彰序列。用好微信公众号功能,开设高素质农民和农技人员讲实用技术栏目,制作专业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短视频,强化宣传信息工作。(三)主要措施1、实施人才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年内培训乡村振兴人才600人,其中:举办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班1期50人,乡村治理人才培训班1期50人,高素质农民精准培训班4期100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8期40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①围绕宝鸡实施“一四五十”战略,对标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对乡村治理人才、种养加能手技能人才、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等培训对象进行分类调研,归纳、梳理学员对培训课时、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需求。②抓好培训观念、内容、方式三个转变,方式做到“理论+实践,以实践为主”,教学做到“辅导+参与,以参与为主”,学习做到“请进来+走出去,以走出去为主”,授课做到“线上+线下,以下线为主”。③突出精准培训。紧扣市局遴选的16项农业推广实用技术,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联合,设置精品小班,开展精准培训,为企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④打造三能人才。围绕宝鸡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养“能说、能干、能写”的三能型人才。通过精准遴选培育模式等手段进行培训,根据农事季节,深入田间地头,专家手把手教、农技人员点对点学、做到面对面指导。2、创新工作方法,展示农民风采。①举办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活动。为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提升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能力,通过果树园艺工、家畜饲养工、农作物植保等专项技能大赛,进一步检验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②举办“永远跟党走——高素质农民话丰收”分享会。拟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举办,由各县区选拔推荐1名高素质农民参加,讲述党的“三农”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不断扩大高素质农民的社会影响力。3、谋划特色亮点,唱响宝鸡招牌。①冲刺全国农民田间学校。积极对接中省业务部门,推荐产业特色鲜明、业态模式先进、示范带动性强、教育教学条件完备的农民田间学校1--2所,打造成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冲刺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②挖掘优秀高素质农民。在全市近年来培育的优秀高素质农民中,深入调研、挖掘、培养一批产业规模大、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通过讲好高素质农民故事,宣传宝鸡培育模式,分享典型人物事迹等形式,进一步推介打造入围国家级十佳农民、优秀学员、百优保供先锋、省级领军人才、高级职业农民等表彰序列。③强化宣传信息。优化宝鸡农业宣传培训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根据市局印发的《宝鸡农技视频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开设高素质农民、乡土专家、大国工匠和农技人员讲实用技术栏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中央农广校表彰为“2023年特别贡献奖”。2、被省农广校评为“2023年先进集体。”3、农学会授予“2023年宝鸡市绿色农业发展学术金秋研讨会优秀组织奖”4、被中共宝鸡市委文明办认定为“2023年度三星级志愿服务组织”5、2023年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继续保留。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