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供水管理中心

西安市供水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0 09:27
单位名称 西安市供水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供水管理保障。城市供水水质、水量、水压监测和监督管理·城市供水企业监督指导·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指导·居民小区自来水改造指导·二次供水设施运行及清洗消毒监督管理·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审查、验收备案、档案管理·二次供水新技术应用推广
住所 西安市凤城南路东段12号
法定代表人 曹仙桃
开办资金 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3.84万元 184.41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供水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中心锚定《西安市水务局2023年工作要点》及省市考核指标,对标落实,紧张快干,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用水的“幸福指数”。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加强监管,基础性工作持续向好依法开展二次供水行业监管,累计检查小区上千个。对照《西安市二次供水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市区两级联动,落实“培训+指导+检查+考核”机制,夯实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精简优化二次供水行政审批流程环节,受到市工改办肯定。同时,寓监管于服务中,开通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解决项目前期备案“难”的问题。(二)突出重点,保障性工作开展有力在市水务局统筹下,全力开展“国卫复审”工作。制定相关文件,有序推进二次供水规范管理、水质安全、应急保障、证件办理、清洗保洁等5个方面工作,明确任务和标准,确保迎检达标。会同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组成员单位,按照问题“见底清零”的要求,督促相关设施管理单位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守好群众安全用水底线。同时,组织力量逐一排查梳理部分小区作为第一批生活饮用水迎检点位报市国卫复审办备查,保障复审工作开展顺利。积极应对舆情,针对现制现售水经营群体上访事件,按照“刚性政策柔性处置”的原则,联合发改、住建、西安水务集团等相关单位赴现场协调,妥善回应诉求,遏制事态发酵。另外,针对中亚峰会供水保障工作,“一点一策”科学制定工作方案20余个,建立“属地、行业、水企”三重供水保障机制,厘清工作职责,确保信息畅通。坚持关口前移消除水质安全隐患,提前30天进入“战时状态”,按照“外松内紧、重点监管、不留死角”的目标,高频次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技防、物防措施,扫除水质安全隐患。同时,安排12名技术骨干进驻涉会酒店(场所),实行每日3检,全过程做好水质保障服务,确保万无一失。(三)精准发力,创新性工作取得实效加快标准制定。根据国家级标准化创建要求,积极做好标准编制和执行工作,加大宣贯、培训、修订、实施、自评等5个环节工作力度,严格标准全链条运行。修订规范、编写课件,撰写《标准化应知应会手册》,通过“1+X”远程教育和定点面授辅导等方式取得标准化技能证书。目前,二次供水标准化试点已于12月通过国家验收。按照“标准立市、质量强市”的工作要求,今年先后编制地标,其余标准均在发布、立项、挂网公示中。加速成果转换。因地制宜,探索小区供水新模式,按照“优先使用、错峰调蓄、动态补偿”的思路,经调研选点、专家论证,组织高校企业等多方改造市内试点小区,通过调控改善高峰期用户水量水压,建模分析阶段性数据变化,挖掘城区水池(箱)潜力,为破解西安城区用水紧张局面提供多元化思路。另外,做好引领示范,推进地标落地执行,圆满举办2023年二次供水示范化小区创建活动,拉开全市示范化小区争先创优序幕。(四)主动担当,服务性工作提标提质面对入夏以来迎峰度夏保障供水的关键时期,协调各方,通过市政管网局部增压或调节高层住宅低区供水方式等手段,改善用水高峰期水压不足的情况。同时,把握政策主动,明确任务标准,盘活资金渠道,计划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快老旧小区涉水改造,让更多群众早日享受政府水改红利。2023年,武汉、榆林、宝鸡、咸阳等4个地市水务管理部门调研学习“西安二次供水管理经验”。二、取得社会效益(一)全年问题整改率、抽检水质达标率、投诉满意率分别为95%、100%和100%,我市二次供水安全整体形势平稳。(二)线上办理二次供水竣工验收备案,全程网办率100%,办事企业和群众满意度100%,节约企业时间成本,助力营商环境提升。(三)搭建行业技能学习平台,组织区县(开发区)物业集中开展培训,分享交流工作经验,二次供水从业人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四)地方标准的出台涵盖了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清洗消毒、运行维护、监督评价、应急管理等技术领域,完备的标准监管体系已然形成。(五)补齐标准宣贯短板,在中国网、陕西网、西安发布、西安水务等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通过“信息平台”发送信息千余条,形成全方位宣传格局。三、存在问题(一)工作重视不足。个别区县(开发区)涉水事务管理部门工作不实,信息报送滞后,业务衔接不畅,疲于应付,制约二次供水工作水平提高,二次供水工作进展迟缓。(二)监管手段单一。目前,二次供水“检查—问题—整改—成效”闭环链条尚未牢固,针对个别管理缺失,长期不规范不清洗的责任单位,监管后端发力不足,仅靠反复督导检查难以根除管理“顽疾”。(三)标准执行弱化。现有5部地标涵盖二次供水设计、建设、管理、运维等方面,能够保障群众用水安全。但个别单位存在实际执行与规范标准脱节,制约二次供水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落实“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求,理顺“水源—输配水管网—水厂—市政管网—单位(小区)用水户”全链条运行管理,发挥行政辅助职能,监督供水企业强化水质、水量、水压监测,优化制水工艺,科学调度水量,做好用水高峰保障,提升用水获得感。建立“指导+协调”“督导+检查”“考核+通报”3项工作机制,压实各供水企业主体责任,确保水质安全。持续完善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区县(开发区)、供水企业强化应急力量配置,提高平急转换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二)结合国家卫生城市第四轮复审工作要求,计划开展用水单位(小区)检查,水质监测,落实行业监管。积极推进供水企业专业化运行管理,督促市自来水供水做好已接管小区的运行维护,落实“蓄水箱(池)每半年清洗1次”的要求,加快《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办理。同时,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联合卫生、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属地政府,重点惩戒拒不履责的设施管理主体单位,解决管理运维不规范、清洗保洁不及时、水质安全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三)加大标准宣贯和执行力度,集中培训物业单位,组织“全市第三届供水示范化小区创建活动”。做好《二次供水对象分类与编码规则》《二次供水蓄水设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二次供水“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技术规范》等3个地方标准的跟进出台工作。不断融合提升,制定省级《二次供水蓄水设施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实现层级跃升。(四)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安全保障水平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7年)》要求,抢抓政策“窗口期”,加快老旧小区涉水改造及移交工作,2023年各区县(开发区)已完成小区供水设施存量摸排,计划利用4年时间分步分类实施改造移交,力争2027年基本完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