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苏村镇中心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大荔县苏村乡洪善村 | |
法定代表人 | 刘辉 | |
开办资金 | 2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5.6万元 | 832.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苏村镇中心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6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深化课堂革命,大力推进“三个课堂”建设(1)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探究式等,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涵,拓宽课程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质量,3月份聘请退休教师对我镇全体教师进行硬笔书法培训。(4)完善学生评价机制:采用多元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2.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1)德育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2)智育教育则采用“课程熔铸”等方式,把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促使活学活用。(3)体育教育则通过多种文化体验和运动会召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4)美育教育通过美术课实战练习、音乐演奏欣赏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审美品位。(5)劳动育教育则在学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校内劳动、鼓励家务劳动等方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意识。3.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及“九个一百开展情况”(1)按照县局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校长思政课,学校中层领导按照“三进”讲堂活动安排,每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艳红、何芬老师分别在“思政课大练兵”赛课中荣获仁厚里教育集团二等奖、三等奖。(2)结合“十项技能”,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基础设施设备与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质,各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分别举办了学生秋季运动会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中心校在“六一”儿童节组织了全镇校园文化节,获得了师生、家长的喜爱和称赞。同时,劳动实践教育的积极开展,让学生的价值得以提升。4.取得的一些成绩3月30日,任艳红同志在2023通讯员培训中摄影作品被评为优秀并在大荔教育公众众号上发表;5月12日,渭南市文化艺术网宣传报道了我校的“清廉建设”工作;6月9日,大荔教育公众号宣传报道了我校的“激情早读”;7月5日,刘辉同志在渭南日报上发表了《起跑线不决定输赢》;8月18日,刘瑶同志在大荔教育公众号上发表了《读管建刚的“一线教师”有感》获优秀作品奖;9月26日,刘瑶、韦乐、方媛媛同志在“相约暑假以文润心”征文中分别获优秀作品奖。10月张晨同志的课后服务作业设计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12月苏村镇中心小学被大荔县教育局评为“三个课堂创建示范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1.关心教师生活,开展暖心工程(1)疫情期间,中心校建立“苏小后勤群”。每天专人统计吃饭人数,更新食谱,荤素打配(早餐有红薯、南瓜、鸡蛋等,午餐以米饭为主,有红烧肉、鸡腿等,晚餐有手擀面、蒸饺、菜卷、包子、菜团等),合理听取教师们的建议,想着法的改善生活,为教师做好后勤服务。(2)为全体教师提供桶装水、厕纸、配齐洗手液、香皂、医用酒精、84消毒液、口罩、喷壶、竹门帘等;为宿舍和办公室配备了绿萝。(3)每周进行隐患排查,随时维修水龙头、角阀、指压阀,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2.开展“万师进万家”活动。利用课余和星期天时间开展“万师进万家”活动,制定了《苏村中心小学开展万教师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我校党员教师率先垂范,示范引领,广大教职工走村入户,70余名教师进行了家访活动,对家长们提出的有关政策和问题,当面进行解释,受访家庭1000余户,组织召开家长会3次,家校共育进一步强化。3.资助工作为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实现“助学、筑梦、铸人”目标,全体教师利用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发放《致全县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入户走访将教育扶贫资助“爱心卡”张贴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明确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发放时间、发放渠道、补助标准、申报流程及监督电话,切实维护家长和学生的“知情权”,努力让此项民生工程政策深入人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家校教育严格脱节,留守儿童居多,大多是爷爷奶奶带娃,他们大多数在家里种着农田,而且属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低。(2)对新课程基本知识学习不够,缺乏新课改的基本常识。(3)缺乏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教师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多缺乏经验,流动大。2.改进措施:(1)搞好课后服务,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抓好万师访万家活动,争取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开展有性的学业辅导,平时生活中和心理上对学生要施以援手,帮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类难题和成长的困惑。(2)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主题教育年活动,努力夯实学校发展的思想根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打造“高效课堂”,要研究农村当前条件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问题。为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功能,创设让学生充分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加强教师培训,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3)学校领导班子要制定包括中青年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发展规划;进行教师职业事业感幸福感教育,鼓励教师终生从事教师职业;创造成名成家的条件,教师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树立名品意识,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各校继续开展特色教学和特色教育工作,努力提升特色校园建设。花大力气、持之以恒抓好已定特色项目的建设,力争早出成果,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提升领导班子能力培养、班主任管理水平、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为重点,依托名师工作室、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研教改、培训学习、校际交流等方式,以学促改,狠抓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更新观念,提升教育教质量。3.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科、每一项活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努力实现德育社会化、生活化、常规化、基础化、课程化,从基础抓起,追求实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