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陕西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知识产权制度的宣传普及工作;承担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承担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使用的技术性工作;承担规范陕西地理标志使用和促进区域品牌提升发展工作;承担省知识产权局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路1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周澎 | |
开办资金 | 161.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4.78万元 | 107.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聚焦聚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主体更多元、服务供给更高效。一是顺利通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三年运行评估并再获授牌。TISC运行以来,服务中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工作业务开展、规范化建设以及条件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向创新主体提供精准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高了创新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了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不断提高。持续优化陕西知识产权信息云服务系统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数据资源的集成,提升了数据要素资源价值。目前,云服务系统累计访问人次4万余人次,累计下载数量5万余条,2023年为我省创新主体开通使用账户180个,全年累计推送知识产权信息63000件,筛选推送重点专利219件,申请前检索报告68份,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相关咨询服务943次,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释放经济发展动能。三是顺利完成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文献部“专利信息服务科研创新和专利质量提升项目”。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利信息推送、产业分析及知识产权培训服务工作基础上,形成《肿瘤放疗产业专利分析报告》《关键技术-多叶准直器专利分析报告》,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依托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信息等优势资源,向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便利化、普及化、精准化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与镇安县、黄陵县市监局合作,为两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开展知识产权培训、信息推送以及检索分析等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与当地产业、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了县域产业发展创新水平和区域服务能级。五是用心用力为局机关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2023年,配合公共服务处开展第二批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认定评审的相关工作和第一批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运行情况评估、配合运用促进处完成262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有效专利拥有量的检索梳理,对20项制造业专利导航项目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六是认真提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及典型案例。向国知局文献部报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典型案例3篇(《专利信息全链条服务,提升创新产品全周期质量》《地理标志“一条龙”服务助力企业强化市场竞争力》《专利信息筛选与推送: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注入创新“源头活水”》),全部成功入选。(二)持续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地理标志工作实现新跃升。一是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推广为重点,持续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规范指导工作,指导产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全面清查地理标志商标许可使用情况,并指导企业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和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规范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全年共召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家技术审查会6次,共审查用标企业46家,核准公告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市场主体40家,申请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专用标志备案的市场主体107家。二是开展全省地理标志规范用标工作,提升地理标志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市场主体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核准及用标规范开展专题培训4次,培训人员400余人,举办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柞水(黑)木耳授牌仪式暨陕西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规范使用工作推进会,编印发放《陕西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使用申报指南》《申请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指南》3000册,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用标积极性和规范用标的意识。三是开展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运用情况大调研。先后深入西安、宝鸡、榆林、汉中等地市县(区)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6场,收集调研问卷400余份,全面摸清了我省地理标志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形成《陕西省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三)提升专利转移转化运用效益,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成功举办“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暨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场活动”。活动期间,上线运行了“知助行”微信小程序,发布了《陕西省氢能产业专利导航报告》,进行了专利项目路演,举办了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实践与信用风险防范专题讲座,中国银行榆林市分行等金融机构与12家企业签订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书》,提供26亿元知识产权融资额度,达成15亿元融资意向。二是专利导航项目发布效果显著。在西安、渭南、榆林、汉中以及秦创原等地举办了乳制品、重卡、乘用车(新能源)以及太阳能光伏等10大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成果发布会,按要求在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导航项目成果备案工作。三是牵头制定了《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规程》地方标准(送审稿)。该《标准》明确了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提出培育的路径和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让研发效率更高。四是编印了《秦创原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押登记服务手册》。收集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押登记政策以及我省金融支持秦创原创新发展最新政策,为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助力秦创原内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四)知识产权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更扎实。一是全国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西安考点考务工作更高效。在国知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指导下,2023年年内组织实施了两场考务工作,克服困难,精心组织、积极协调、认真准备、加强与机考公司、考站的沟通协调,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服务保障能力,较好的完成了考试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完成了目标考务工作。全年累计服务考生5000人(次)。两场考试共有3368名考生报名参加,报名人数稳定增长,考试通过逐年率递增。二是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卓有成效。2023年组织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8期,内容涉及“高价值专利培育挖掘与布局、企业专利布局策略与实例解析、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实践与信用风险防范、专利信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专利信息检索思路与技巧培训、《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解读培训、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等领域,全年培训各类人员1215人。三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常抓不懈。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第十二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第六届新会陈皮文化节、中部四省(鄂晋皖赣)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及长江流域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陕西省商标品牌发展大会,拓宽了工作视野,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业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