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搞好全市地方志行政管理和编纂,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地方志工作发展规划及地方志编纂、续修工作方案的拟定,《西安市志》、《西安年鉴》等地情资料丛书及相关出版物的编纂、出版、发行·全市各区县和乡镇志的编纂和续修工作的督促指导·区县地方志稿的复审和乡镇及部门专业志稿的终审及出版·相关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鹰 | |
开办资金 | 255.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44万元 | 5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1.全面完成《西安简志》和《当代修志指要》初稿撰写。2.开展“读志用志”活动,以志书进高校、图书馆为重点,持续开展志书“七进”活动。3.完成《西安年鉴2023》稿件编辑工作,开展“中国精品年鉴”申报工作。4.启动《西安市国家级名镇(街道)》编纂工作。5.完成全年6期《西安地方志》编发。6.开展西安方志四十年成果展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西安故事”演讲活动,并做好宣传推广。7.完成《“志”说西安》系列短视频制作及网络发布工作。8.做好数字化入库工作,完成《西安年鉴(2022)》《关中方言词汇和谚语集》的数字化入库工作。9.推动区县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区县地方志工作专题调研,组织各区县地方志工作人员召开西安市区县地方志工作暨综合年鉴培训会。10.督促区县开展旧志整理及地情丛书编纂工作,指导高陵区完成明嘉靖《高陵县志》点校,指导新城区开展《新城红色印迹》《咸东社区志》《西光社区》编纂工作。11.指导碑林区、高陵区做好全省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指导长安区做好全省地方史编修试点工作。二、取得社会效益1.《“志”说西安》系列短视频着力宣传全市地方志工作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结合市地方志办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以8集短视频展现西安方志事业成果,讲述西安方志发展故事,宣传西安方志精神;围绕宣传西安新时代,通过方志人视角,以14集短视频宣传我市最新成就,助力西安城市发展。以上系列短视频在西安网、西安网微博视频号、西安网原创频道等多个栏目以不同形式发布。其中3集在中央电视台央视频发布,多集被财经头条等媒体转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以“传承中华文化,书写古都传奇”为主题,我办联合市级有关部门成功举办西安方志四十年成果展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西安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作品内容涵盖全市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科教文化等方方面面,既是选手自我实力的展示,也是西安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现。3.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职能,持续深入开展“读志用志”活动。一是面向全市公共图书馆及部分驻市高校,开展图书馆馆藏地方志书及“读志用志”情况调研,并为西安交通大学、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省内8家高校图书馆赠送《西安市志》和各类地情丛书。二是与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建立定期交流合作关系,就资料共享、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交流,并对陕西省图书馆缺藏的西安市地情丛书补充完善,积极依托陕西省图书馆这一平台展示我市地方志工作成果,服务更多读者群体。三是分别赴市档案馆、碑林区西何社区、太白社区,临潼区任家村史馆、宁家村史馆,鄠邑区蔡家坡村史馆等6次开展志书“七进”活动,坚持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方志成果。4.坚持“尊重原稿,保留原貌”的原则,指导高陵区完成20余万字的明嘉靖《高陵县志》点校。加强三审三校,指导新城区编纂出版《新城红色印迹》,完成《咸东社区志》《西光社区志》资料收集工作。集中力量,督促指导阎良区编纂出版《新编关山镇志》《阎良方言字词诠释》,完成《武屯镇志》初稿编纂。指导高陵区完成《石赏春秋》初稿编纂,灞桥区完成《常家湾村志》编纂出版,启动《金星村村志》《神鹿坊村志》《永丰社区志》编纂工作。推动周至县完成《周至县司法志(1980—2021)》《周至县教育志(2006—2018)》定稿。全市村史馆(社区文化馆)新增38家,莲湖区方志馆加快建设步伐。三、存在问题我办坚持守正创新,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要求,面对我市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面对志鉴承编单位和读者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加强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围绕服务全市中心工作,讲好西安故事,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力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四、下步打算一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好全国精品年鉴申报收尾工作。在《西安年鉴》成功申报全国精品年鉴的基础上,督促指导区县积极开展精品年鉴申报工作,积极将我市打造成全国精品年鉴试点区域;按照简明志书基本要求和地方志书质量标准,修改优化《西安简志》初稿,努力将《西安简志》打造成精品佳志;在充分总结前两轮修志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当代修志指要》编纂出版任务,为全市第三轮修志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在融合创新方面,继续做好《“志”说西安》系列短视频项目,加强与区县、开发区及有关市级部门深度合作,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地方志优秀品牌;持续做好地情书籍数字化入库工作,进一步提升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持续深入开展志书“七进”活动,积极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四是在扩大方志影响力方面,我们将遴选近年来讲好西安故事优秀作品编辑成册,积极加大宣传我市各行业优秀人物和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方志人精神。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