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中心医院

渭南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5-13 08:54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中心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内、外、妇、儿、五官、口腔、肿瘤、理疗、康复、放射、检验等。
住所 渭南市胜利大街中段
法定代表人 乔梵
开办资金 5766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1347.7万元 101138.4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中心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9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战略合作,全面提升诊疗水平一是与唐都医院开展战略合作。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外科、全科医学科及健康管理中心等学科的技术帮扶和业务指导,推动医院学科建设、诊疗技术和科研教学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与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开展战略协作。帮扶我院心脏外科达成意向,加强学科帮扶交流,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及医疗质量水平。三是与延安大学共建共享高等教育资源。获批成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机制,细化教学管理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速科研成果产出,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愿景。四是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交大一附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开展业务项目合作。针对医院无法开展的检测项目,在提高检验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检测项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满足了医院临床患者诊疗需求。五是制定外聘专家管理制度,支持各科室外聘优秀专家,充分发挥外聘专家引领和带教作用。(二)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提高科学运营水平一是全面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对口帮扶、专科联盟等形式,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带动我市区域医疗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二是启动三甲复审工作。细化分解任务,将医院发展与三甲复审工作相统一,进入全面自查整改阶段。三是加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明确2023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导向,建立了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规范科室数据提取标准化流程,形成数据月上报监测机制,建立新型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更好地发挥了绩效体现价值、绩效激发效能的作用。四是推进信息工程智慧升级。实施完成智慧药房建设项目、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HRP)等信息化系统建设,部分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逐步实施推进。五是规范运营理念不断加强。通过二次谈价,医用试剂、耗材采购成本、耗材占比逐年下降;集采药品占全院品规数的22.8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降至33.45;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三)夯实人才梯队基石,深化医教研同步发展1、队伍建设。全年共引进研究生45名,本科49名;选派98名医护骨干前往北京、上海等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真正打造人才“新高地”。2、教学工作。开展院级督导5次,组织各类授课及培训30场次,组织骨干师资参加省级及以上师资培训班14次。共招录住培医师37人,转岗医师39名,院校实习医师88名。3、科研工作。获批立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中医药科研课题2项、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科研攻关项目1项、陕西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渭南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年总诊疗人次958076人次,出院56085人次,手术13669人次,医疗总收入同比增长20.07%。荣获省级集体奖9项,个人奖2项,市级集体奖11项,个人奖27项。(一)专科建设工作。心血管内科、产科、普通(肝胆)外科、神经内科先后获批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外科被纳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胸外科、骨科、肝胆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5个专业被纳入陕西省首批45家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医院名单。胸外科正式成立开科,学科专业朝着精细化方向迈进。(二)中心建设工作。胸痛中心收治胸痛患者901人,收住专科诊治患者1571人,门诊手术1390例,成功率100%;关节中心完成各类手术400例;内镜中心诊治人数16151人次,内镜下的各种治疗人数2246例;支气管镜内镜中心开展2812例,内镜下病损破坏术24例;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总人数34400人。(三)护理工作。开展各类业务培训43次,累计2716人次参与;开展院级规范性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护理MDT共计15次。开设血管通路护理门诊并接诊421人次;伤口造口门诊接诊6022人次;糖尿病护理门诊接诊521人次;孕期营养门诊接诊795人次。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四)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优化医院布局对口帮扶工作。我院与渭南地区五家县区级医院(蒲城中医医院、合阳县医院、潼关县医院、华州区人民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从22个专业抽调22名专家分别前往以上5家医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脱产对口支援,累计诊疗人次8713人次,指导受援医院阅片4897人次,协助受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2个,定期定点开展学术讲座90场次、教学查房765人次、疑难病例讨论122人次。援藏工作。从超声诊断科、产科、药剂科、神经外科派驻4名专家前往阿里地区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共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项,诊疗2208人次,指导查房149人次,指导受援医院开展手术22台次,疑难危重患者讨论43人次。医联体、专科联盟及乡村振兴工作。今年共开展医联体、专科联盟活动331次,学术讲座148次,专家基层坐诊120天。接待医联体单位学习交流36次158人。接收医联体单位86人免费进修学习。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等主题义诊活动14次、健康科普公益巡讲15场。开展百名医疗专家团实施基层服务行动。从14个专业抽调63名高级职称专家参加全市百名医疗专家团,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援助服务活动,累计开展30次援助行动,受到当地医疗机构一致好评。全年完成各类政府指令性医疗保障任务55次,参与医护人员317人,派出120救护车60辆次。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医院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医院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形势是尖锐的、严峻的。一是DIP付费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矛盾突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二是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干部管理和梯队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三是医院日常运行压力加大,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能力落后;四是对外协作交流、医联体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五是业务水平行业优势还需持续加强,专科建设任重而道远。改进措施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水平为重点,突出专科建设,坚持外联工作和医疗能力提升两手抓,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促进核心能力提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省内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人才“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3、持续开展DIP政策解读培训,对DIP病种分组存疑病例申诉反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特例单议申报、DIP结算运营数据分析反馈,根据需求不断完善院内DIP管理系统。4、强化预算管理,深化成本核算,围绕人力、财务、物资、基础运行、综合决策等5大领域,医疗、医保、药品、教学、科研、预防等6大事项,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四、2024年主要工作任务2024年医院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门诊诊疗92.5万余人次,急诊诊疗9.8万余人次,健康体检3.7万余人次,出院6.5万余人次,出院患者手术1.6万人次,四级手术占比≥18%,微创手术占比≥18%,平均住院日8.0天以内,床位使用率95%。(一)全面实施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行动。加快实现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帮扶与协作,不断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并规范双向转诊流程。加强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及外联工作,推进医联体建设,搭建“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管理指导、学科优化、信息共享、双向转诊”六个平台,与基层医院加强交流合作,发挥区域医疗中心核心和引领作用。(二)全面实施开展新运营管理行动。一是强化考核措施,严控成本支出,优化费用结构,整体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加强运营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决策分析体系。三是持续推进三甲复审院、科两级自查改进,向省卫健委提交自评报告和评审申请。全面实施医院质量总提升管理行动。一是着力推进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力争新增省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创建项目2个,积极申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力推行医疗组长负责制,进一步推进日间化疗、日间手术,落实临床医生急诊科轮转,创新制度流程、考核标准及奖励措施。二是进一步开展医护一体化、MDT多学科护理会诊,继续推进安宁疗护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落实临床护理专业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推进一站式服务,开展预约住院、床旁结算、全院一张床服务,做好慢病管理。三是加强专业基地内部建设,健全教学小组,完善住培导师管理制度并落实。完成二期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不断健全科研管理,加强科研培训。持续推进临床研究中心及基础实验室建设,争取建设成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是强化院感预警监测与风险管理,充分发挥院感监测的风险预见作用;完成合理用药支持系统、处方前置审核系统、集采药品管理系统等软件的磨合及规则优化。逐步建立审方中心,完善处方前置审核,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19年6月27日至2034年6月2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