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渭南市人民医院)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渭南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5-13 08:53
单位名称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渭南市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产科、新生儿、妇保、儿保科等。
住所 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14号
法定代表人 孟永鹏
开办资金 1763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611万元 26760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公益 从业人数  3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2023年7月10日变更法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狠抓医疗质量管理,筑牢医院发展“生命线”。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积极参加2023年陕西省“百佳病案”评选活动,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开展危急重患者救治演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及转运联合演练、新生儿科门诊接诊呛奶患儿救治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紧急响应能力;建立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预警机制,修订处方点评制度和药物咨询制度,防止出现抗菌素滥用现象,全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3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22例。2.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根据医联体单位的实际需求,医院选派儿保科、儿科、产科、超声科、妇科等科室骨干医师到蒲城、白水、澄城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常态化帮扶的同时,继续进行驻点帮扶,并按照市卫健委组建百名医疗专家团的要求,组建了妇科、儿科、产科、新生儿科、儿保科等科主任为组长的6个专家团队,按照活动时间节点开展帮扶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分级诊疗的上下联动机制,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医院共接收基层转入患者218余人次,转上级医疗机构患者15例,深入基层和社区开展义诊18余次,医保报销62136人次,按病种付费执行228人次。3.关爱妇幼健康,守护母婴安全。积极配合市卫健委深入各县妇幼保健院指导等级创建及五家妇幼保健机构二甲市级复审工作,对15家县、乡级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儿保示范化门诊市级验收,不断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加入西安四院产前诊断联盟,和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成立“陕西省遗传病(优生与遗传)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承办全市卫健系统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作为渭南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运中心,共收治新生儿1493例、孕产妇3349例,完成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11608剂次,为18个特殊儿童建立健康档案。4.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2023年立项新技术新业务31项,已开展如妇科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1例,新生儿科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17例,儿科支气管镜肺泡盥洗22例等。积极申报市级科研项目《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技术帮扶对提升基层医院新生儿救治能力的评估》《渭南地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研究》,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5.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储备。一是以“走出去、请进来、院内学习”的方式,通过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等措施,大力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不断加强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二是与市卫健委、市人社局积极沟通、协调,将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数由66人增加到91人。2023年共派出45名临床、医技人员前往省内外知名医院培训学习,向社会招聘医务人员7名。6.优化信息系统,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院持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更新预约挂号及现场挂号,启用钉钉OA审批程序,升级医保、护理、儿保等科室的软件管理内容,大大简化了患者就医和医院管理流程,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7.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确保医院安全运行。以全市卫健系统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契机,对安全生产工作提级管理、建章立制,先后制定完善了《安全防控制度》《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治安防范、消防安全教育、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全年共排查安全生产隐患98起,均在规定时限内予以消除。8.强化宣传管理,筑牢品牌形象。为加强医院文化宣传力度,将宣传工作与医疗业务发展相结合,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医院在中省市级主流媒体发表新闻宣传稿479篇,学习强国发表文章、视频15篇,依托渭南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主题报道和电视广播专访节目61期。(四)回眸发展亮点,凸显高质量发展新成效。1.聚焦项目建设,持续储蓄发展动能。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今年5月已顺利完成所有楼的主体结构封顶,目前二次结构及水电安装已完成整体进度的90%左右,后续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累计完成投资近6.5亿元。2.开展“有温度的服务,有温度的医院”系列活动。当前医院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积极开展“有温度的服务,有温度的医院”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临床围着病人转,后勤围着临床转”的良好工作氛围。9月下旬秋冬季流行性疾病爆发,儿科患儿数量急剧增加,医院先后增设小婴儿病区、儿五病区,增加儿科门诊坐诊医生,尽最大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完善服务细节,提升患者就医体验。3.推进科教协同,激发活力新引擎。全年获批市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科研经费16万元。在儿科开展的“小儿风热清口服液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课题,已取得实效;与渭南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助产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素质高、技能强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入渭南市中心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对比2022年妇幼机构绩效考核中位值超出26.9%。4.加强学科建设,构筑发展新高地。为发挥产科、妇科、儿科、新生儿科等特色专科优势,全力助推新生儿科、妇科积极创建省级重点专科。现已聘请交大一附院妇科团队,进驻我院妇科,成立妇科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中心,多形式协助妇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也为生殖中心建设打下基础。继续鼓励各科室积极寻求在本专业知名度较高的国家级、省级名医,利用名医团队的强大学科影响力,建立“名医”工作室,进而带动医院的整体学科建设。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2023年,医院门诊服务人次460066人(含体检36876人),较去年同期增长9.05%;住院人数16510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8.44%;床位使用率58.90%,较去年同期增长10.65%;耗材占比15.03%,较去年下降7.88%;投诉较去年同期下降49.3%;全市孕产妇死亡率6.4/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8‰,婴儿死亡率1.02‰,全市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6.6/万,重大及基本妇幼项目规范运行。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管理和服务理念需进一步提升,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强。学科短板现象明显,特色专科优势不突出,科研项目偏少,仍需进一步提高和打造。管理和专技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队不尽合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整改措施:下一步将加大对医疗、科研、教育、职工培训方面的投资,力争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同时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发掘培育院内现有人才骨干,广泛引进高层次、实用型专业人才,着力推动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力、以核心专家为骨干、以中青年医生为储备的人才队伍格局,进一步促进医院人才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继续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围绕6方面30类问题梳理出的110条线索,深挖细查,压实责任,努力将医院打造成我市“清廉医院”的行业标杆。(二)加强业务及学科发展。一是面对出生率下降成为常态的现状,寻找贴合自身优势的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年薪制形式针对性招引、培养优秀专科团队,以点带面“盘活”医院;二是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推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在专业发展较为成熟和人力资源较为充沛的科室先行先试,逐步全院推广;三是与中、省级相关医院联系开展学习指导培训;四是以建立渭南市生殖中心为突破口,大力支持妇科、儿科、新生儿科、产科有序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带动医院妇幼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发展。(三)抓实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制定各类人员培养计划,稳步提升医院整体水平。二是为尽快补齐我院人才建设方面的短板,向上级部门申请适当降低引进人才的条件,调整引进人才待遇政策;三是加大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力度,选派优秀骨干组团赴首都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同时也与其他中、省级知名医院签署专科联盟协议,邀请专家来院坐诊、会诊,不断提高在职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四)加大信息化建设。一是升级完善智慧医院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创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实现患者线上线下全流程管理;二是积极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依托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远程协作平台,实现远程医疗、手术示教、双向转诊等功能,提升诊疗准确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五)新医院建设。随着主体封顶,各楼栋全面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以及信息化、智慧医院施工。预计2024年9月底完成二次结构、设备安装、室内装饰及室外管网、道路、绿化、照明等配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75亿元;2024年12月底前完成信息化、智慧医院建设及手术室、ICU、供应室等专业装修,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六)强化绩效管理。我院是市医保局第二批实施DIP付费的市级医院,为了医院更好地发展,加强绩效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要将成本价格与绩效评价相衔接,同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职工积极性和归属感,营造全体员工激情饱满、奋斗协作、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8月7日至2035年11月12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8月21日至2025年6月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