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渭南高新区工委党群工作部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高新区建设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全区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业务管理。 | |
住所 |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崇业路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婉宁 | |
开办资金 | 199.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共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73万元 | 41.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3年9月15日,按照渭高党发﹝2023﹞13号文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由亢鹏更换为胡婉宁。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党群工作部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紧紧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干部、党建、考核、人才、宣传各项重点任务,组织优势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明显。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是锚定目标方向,体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以开发运营去行政化为方向,构建“管委会+集团公司”运营模式。实行大部制、综合性、扁平化管理,将机构整合压缩、归并分散职能、集中同类事权,较改革前压缩机构39个。优化整合区属企业,组建“1+8+9”架构的高新投资集团,系统重塑高新区经济功能和管理职能。探索实行“三分离、双轨运行”人事管理制度,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探索“以岗定薪、按岗取酬、岗变薪变”的薪酬体系,变“死工资”为“活薪酬”。制定印发《重点工作平时考核“奋飞奖”“鸵鸟奖”评定办法》,突出大事要事开展经常性考核,策划开展“抓作风促融合、提能力促发展”系列活动,全面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创业氛围。二是突出固本培基,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精心组织举办区党工委领导班子读书班,班子成员确定课题13个,深入一线调研30余次,发现解决问题36个,确定正反面典型案例2个。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抓好9506名党员学习,通过微信、邮寄等方式抓实1039名流动党员学习,深入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等活动。累计举办各类主体班次5期、专题培训班等各类非主体班14期,培训干部1400人次。探索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选派98名干部“一对一”包联服务重点企业,累积选派29名干部到市、区两级信访大厅轮训锻炼。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持续向好。管好用好17名驻村第一书记,组织52名村党组织负责人观摩考察学习,集中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和星级村创建。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为群众办实事580余件,真正做到“群众有需求、网格有回应”。常态化抓好“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排查,新组建社会组织4家。扎实专题党课、慰问授章、表彰激励等七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比学赶超。四是健全工作机制,人才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出台《渭南高新区智汇高新产才融合发展若干措施》政策,推行梯次化人才管理结构,开展“名师带徒”活动,组织区内34对师徒结对指导帮扶。多渠道面向社会发布提供487个工作岗位,先后13次赴西安高校组团招引人才活动,累计招引人才1200余名,组织5家企业与区内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人才供求对接桥梁。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意识形态阵地逐步稳固。依托“渭南高新”全媒体宣传矩阵,做好招商引资大会、第七届丝博会等重大活动宣传报道。指导各协会举办“墨香迎春暖民心”送春联、“书法进基层”等系列活动15场次。紧紧守牢意识形态9大阵地,持续开展“扫黄打非”5大行动,针对校园周边、印刷企业、宗教场所等重点区域,在重要时间节点,集中人员力量开展联合检查2次、专项检查15次,全区意识形态大局平稳,未发生敏感事件。六是凝聚发展共识,群团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王友民、全国人大代表刘盼、陕铁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崇智等深入街道、社区、村组、企业和学校宣讲86场次,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中。印发《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等制度,落实“四个1+N”包联服务制度,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民营企业专题调研,统战工作格局不断扩大。夯实群团阵地建设,新建工会组织17个、共青团组织4个,建立妇联组织1个、女子学堂1个,申请建立省级职工书屋1家、市级职工书屋2家,设立社区家长学校5个,17户家庭荣获市“最美家庭”称号、5户家庭为“绿色家庭示范号”、3名同志荣获“渭南好青年”称号。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12次,荣获“全市学习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单位”称号,推动理论学习提质增效。二是建成渭南容厦双拥展览馆“市级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单位)”,5个党组织荣获“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支部”,6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2个村被评为全市五星级村,庙南村被评为市级“五星级”村党组织。三是成功获批省级、市级专家工作站各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7人次,慰问各领域专家人才133名,申请各类人才奖励补助100余万元。四是全年对外发稿10399篇,市级以上媒体1623篇,57篇在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刊发,展示高新区良好对外形象。五是积极搭建银企平台,协助指导正奇印刷、大东印刷成功融资3000万元。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机构改革后续的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制度还仍未出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员额制人员管理相关政策和办法衔接存在空挡。二是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大,引才机制单一,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结合不紧密;人才离职率较高、流失严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更偏重于党政人才。改进措施:一是持续推进体制创新。制定完善机构改革后各类人员人事管理相关配套制度,着手谋划制定员额制人才招聘办法,巩固改革成果。二是持续扩宽人才招引渠道,继续开展入企业、进高校走访活动,搭建“校企桥梁”,通过双向交流提高人才招引率,探索人才市场化运作途径。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根据中省市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加快推进我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员额制人员配套办法和细则的出台,落实好工作人员各项福利待遇。二是壮大农村发展力量。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七个标准化”建设,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力度,持续推动农村党员队伍年轻化,全面推行“5221”分配机制。三是优化社区服务体系。做实做细“城乡治理一张网”,整合各方力量,探索“居民点单、社区接单、服务反馈、事后评级”机制,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四是开展非公提质行动。开展新业态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应建尽建,并适当倾斜发展党员指标,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以及联合党支部调整优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