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服务企业生产发展。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新技术开发推广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环城东路南段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海宁 | |
开办资金 | 786.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86.08万元 | 2044.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及取得社会效益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000家。全年在全市21个区县开发区、产业园区、众创载体等地开展政策宣讲培训91场次。2023年西安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13819家。2.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突破13000家。全年先后与各区县(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举办宣传培训活动76场次,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66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6%。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配合编制《西安市科技创新主体研究开发活动与费用归集工作指南》,在全市各区县开发区、众创载体等地方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了50场次专题培训活动,走访调研企业200余家,范围涵盖全市21个区县开发区。2022年西安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5.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42.2%。4.技术合同登记额完成160亿元以上。作为西安市第二技术合同认定处,我中心现有13人经培训考评获得业务执业资格证。全年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专题培训17场次,走访调研企业200余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认定1437份,合同成交额409.88亿元,认定额位列全市第一名。5.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组织实施。大赛累计征集到近460个项目参赛,举办赛事专场培训辅导和招商落地等活动13场。为170家机构与200余个项目开展银行贷款、投融资和落地对接服务380次。有19个项目意向落地西安,4个已经落地。6.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硬科技发展专题赛组织实施。组织举办碑林硬科技创新街区、高新硬科技示范区2场专题赛系列活动。发布120个企业技术需求、征集解决方案117个。两场活动有61个技术需求签订意向合作协议。7.“科创西安”活动组织实施。配合起草、修订“科创西安”活动管理办法,对2022年举办的30场“科创西安”主体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开展2023年“科创西安”活动征集申报及跟踪服务。2023年共征集到110个活动申报材料,纳入“科创西安”活动管理体系101个,实际举办活动66个。8.围绕局“双中心”建设任务目标,持续推进“双中心”建设开展相关工作。赴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地调研考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持续开展双中心重大项目、平台征集梳理工作,征集全市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和重点项目285个,梳理汇总科技创新重点项目182个。参与编制“双中心”实施方案、“双中心”展厅规划方案、相关调研报告;筹备组织西安“双中心”建设专题论坛;参与完成第一批智库考察和第四批智库征集工作。9.开展校友经济和招商引资活动。策划组织联盟走进大庆智路暨校友经济专场、走进碑林环大硬科技创新街区暨校友经济专场、人工智能产业招商专场推介会等3场校友经济和产业招商专题活动,2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分会场暨校友招商引资活动,协助高校策划组织6场校友经济相关活动。10.仪器设备共享服务。2023年平台已完成入网检验检测仪器设备15906台(套);清洗和整理平台原值50万以上的2325台套设备数据;开展“四市一区”仪器设备共享与合作调研,全年走访高校院所及企业60余家;完成西安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灞桥分平台建设工作,更新梳理区内设备406台(套)、企业82家、需求发布41条。11.离岸创新平台项目服务。对离岸研发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科技驿站等三类31家离岸创新平台项目进行项目评估跟踪,对2020年认定的24个项目进行核定、绩效考评及组织专家上会评定,兑现奖补政策。修订离岸创新平台项目管理办法,征集2023年离岸创新平台项目。12.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服务。梳理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信息;草拟西安市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交流文稿;对接2022年陕西省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运营单位参加2023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事宜。13.技术先进型企业认定与管理。走访西安软件园(一期、二期、三期)、经开区出口加工区等园区,宣讲陕西省技术先进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政策,跟踪对接2022年26家认定单位,辅导年报颁发证书,今年新申报5家,目前在省科技厅官网公示中。14.创业社群平台网站维护与优化升级。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管理模块系统建设,优化升级高企培育库系统、孵化器空间认定考核等平台业务系统模块,全年发布和更新西安创业社群平台各类创新创业信息词条585条。15.农业科技支撑服务。配合完成选派2023年西安市特派员(301名)、组建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10个)、实地督查督导特派员(10次)和年度考核评优管理,全年特派员共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4889场次。组织市级农村科技示范户(120户)、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12个)的培育认定;实施省厅“百村百特”、“三区”科技人才、特派员云平台注册等服务工作。16.西安青少年首届“我爱科学”科普创意大赛。首次举办科普类赛事,共征集到近50所中小学的627个参赛作品,全市区县覆盖率达70%。有594个作品符合参赛条件,经过赛事选拔决出300个优秀获奖作品。17.火炬计划统计。2022年底西安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0431家,火炬统计调查信息系统(西安)中实际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0242家,因为涉密、企业异地迁移、倒闭等原因未及时上报数据的企业100家,本年度区外火炬统计入统提交率达到98.18%。18.开展武汉市重大科技专项异地评审。与武汉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签订重大科技专项异地委托评审合同,完成武汉市重大科技专项5个榜单参评项目的评审。二、存在问题市级设备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需要升级改造。目前支撑市级平台运行的硬件环境和软件架构均已老旧,平台核心功能缺失、缺少数据接口,无法与高校、第三方实现互联互通,难以支持以服务为导向的平台服务模式。升级改造迫在眉睫,计划在现有市级平台基础上,搭建设备及检测服务在线预约、供需智能化匹配、在线支付、需求发布、在线咨询等核心功能;建立标准数据接口,打通高校院所平台数据互联共享,实现设备和服务数据共享。同时建立服务需求数据库、设备仪器及检测服务数据库、检测人员及专家库。三、2024年工作思路1.西安“双中心”建设服务。主要从外出调研学习、参与智库联盟建设和相关研究、策划组织专题活动、搭建政策文件库、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等方面着力开展。2.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理顺市级设备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运营关系,做好平台升级改造,推动平台现有大型仪器设备面向企业的开放与共享。3.技术合同登记认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三类高质量合同偏少,重点挖掘高质量技术合同。4.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将中国创新挑战赛(西安)硬科技发展专题赛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揭榜比拼完成技术成果定向转移转化的品牌赛事。以其为抓手,开展常态化需求导向的技术转移转化工作。5.校友招商引资及校友校地创新合作。依托西安校友校地合作创新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从策划组织专题活动、开展调研交流、推进西安校友校地合作创新发展联盟工作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6.科技成果评价。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研究,做好知识储备和资源储备,目前与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建立联系,做好评估规程和评估标准研究。7.“科创西安”活动组织服务。做好“科创西安”活动的征集调研、服务对接和综合评价等工作。8.2024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的组织实施。加强与国内外有关服务机构交流合作,挖掘潜在参赛项目。重点关注可能落地西安发展的参赛项目,做好投融资与落地对接服务。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2024年2月19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