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业务情况(一)锤炼铁军工作作风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切实落实“监测水平大提升”活动要求,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完善实验规程,提高数据质量。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技术人员、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标准方法和环境设施等要素,严把数据审核关口,提高依标监测能力。(二)强化执法应急监测根据《2023年咸阳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城区分站制定了《2023年咸阳市城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方案》,对秦都区、渭城区、高新区、经开区辖区51家企业开展执法监测及污染源在线比对监测,针对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动植物油、六价铬、悬浮物等共计39项因子开展监测;编制了《城区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严格实施,确保应急监测方案的可实施性,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我站先后于2023年2月2日至2月5日配合市站完成泾河突发环境事件COD、石油类参数监测;2023年2月18日至20日,为排查铁桥断面在线数据异常原因,对城区十余处溢流口COD数据开展应急监测;2023年3月5日,按照西北督察局委托,对提供的4个水样进行监测;2023年3月31日,对宇宏健康花城溢流口进行应急监测。(三)持续完成监测业务一是开展渭河咸阳城区段入河排污口每周和季度监测工作。每周定期对彩虹一路溢流口、韩非路溢流口、西防洪渠和西郊污水处理厂二合一排放口、东郊污水处理截流干管一期45#溢流口、东郊污水处理截流干管一期45#溢流口临时处理设施排放口等5各排放口开展每周监测,包含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4项监测因子,城区分站成立以来,已开展周监测62次;每季度对渭河咸阳城区段的33个入河排污口开展每季度监测,包含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悬浮物、石油类等监测因子。成立以来,已开展6次季度监测。二是受理城区环境监测业务工作。2023年2月初,受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渭城分局委托,对渭城区咸阳湖补水口、古渡公园溢流口、东郊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东防洪渠溢流排口、长庆石化排污口、渭柳湿地排污口进行水质监测,针对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悬浮物、石油类共7项监测因子进行监测。三是持续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城区分站各项监测正常开展,根据仪器设备监测检定计划,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对与监测关系密切的天平室、样品柜、试剂柜等温湿度进行定期测定记录;制定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定期的发放密码样、平行样测定、人员比对等质量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确保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四)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一是全面完成2023年度上岗证考核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站监测能力,扩充监测项目,为城区分站筹建打牢基础,结合城区分站工作实际,我站先后开展业务技能培训8次,通过2023年上岗证考核,我站人员监测项目突破100项大关。二是积极参加监测能力考核工作。积极报名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能力考核,报名项目为电导率、一氧化氮和总氮;省站组织的总硬度、COD、氨氮考核。为做好能力验证考核工作,我站组织站内业务骨干,多次练兵,强化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要求开展检测,并按时完成结果上报。取得社会、经济效益我站先后于二月初配合市站完成泾河突发环境事件监测;2月中旬,为排查铁桥断面在线数据异常原因,对城区十余处溢流口开展应急监测;3月初对照西北督察局委托水样进行监测3底对宇宏健康花城溢流口进行应急监测。对秦都区、渭城区、高新区、经开区辖区51家企业开展执法监测及污染源在线比对监测;日常开展渭河咸阳城区段入河排污口每周监测,每季度对渭河咸阳城区段的33个入河排污口开展季度监测测工作、同时受理城区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对辖区内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为辖区内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三、存在问题目前,城区分站成立初期未形成监测能力,监测资质处于认证阶段;原秦渭两站监测范围小,监测项目较少,工作思路较为单一,监测人员分析经验不足,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尚未完善,部分设备仪器老旧落后,未能及时更新换代,仪器设备配置未能完全覆盖拟扩展项目。四、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完善机构运行,谋划总体思路以咸编发〔2023〕22号文件、咸环函〔2022〕200号文件为基础,加快推进城区分站职能运行,迅速落实单位登记、挂牌及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工资、社保等各项工作;成立咸阳市环境监测站城区分站党支部、工会等;对全站人员根据技术能力定职定责定岗。不断推进站软、硬件能力提升工作,加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完成实验室提升改造和监测报告、档案管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市环境监测站城区分站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客观反映城区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从根本上提升我站环境监测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二)客观反映质量、强化环境监测参照2023年工作任务,全面开展2024年各项监测任务。对秦都、渭城、高新、经开区33家涉水、涉气重点排污企业的107个点位,564个参数开展执法监测;对28家有在线监测设备的企业的162个参数开展比对监测;持续对入河排污口4个点位开展周监测、33个点位季度监测;对入河排污口67个点位的603个参数开展溯源监测;对非重点排污企业开展常规监测。(三)扩展监测范围,增强能力建设加强项目监测能力建设和监测技术的引进能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积极准备城区分站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完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建设。对两站140余台设备进行整合、维护、检定,充分利用两站现有资质能力,填充城区分站监测能力空白,将项目从38项扩展到100余项,根据拟扩展项目,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填补我站在重要监测项目、仪器上的空白,进而完成秦渭两站监测设备及监测能力的最大化整合。(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开展“三练兵、三提升”专项活动。通过开展现场采样大练兵、现场监测大练兵、实验操作大练兵和工作技能大提升、干部作风大提升、人员素质大提升等六大专项活动,每月2-3次的理论学习、每周一次的业务技能学习、不定期现场技能大比拼等提高全站人员各项综合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大力开展业务交流工作,确保全员参加上岗证考核,且通过率达到95%以上,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监测大比武活动、能力验证考核工作,争取满意的名次。从而不断提高我站人员的监测技术水平,打造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奋发有为的专业化监测队伍。(五)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效能工作不断完善城区分站21项工作制度,并要求全站人员严格执行,同时规范各项工作管理,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实行岗位分工负责制,奖惩分明,将日常考勤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奖发放标准中,充分调动全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要求每位人员做出书面承诺,切实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六)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应急监测演练活动,做好应急监测物资、设备的储备,加强人员应急演练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确保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