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湿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湿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科学研究统计•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东风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杜永祥 | |
开办资金 | 238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89.81万元 | 2127.74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法人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坚持任务牵引,中心工作扎实推进1.全方位开展巡护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巡查巡护机制,持续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地“无人机”判读资源管护监测,对自然保护地内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实施全面监控,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湿地资源安全工作,积极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渭河滩区治理报批工作。全年出动23车次,累计69人次对保护区灞河入渭口三角洲、泾渭三角洲、渭河南岸等重点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巡查,对保护区内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施工建设单位下发了停工通知11份,线索移交9份,确保动植物资源安全。2.多举措实施整改销号。以“力抓整改、先行先改”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部绿盾行动问题点位销号工作,梳理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实行表格化单式管理。按照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反馈问题,完成我市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问题点位的整改并启动申请销号程序。在日常项目审批工作中,坚持源头控制、全面核实的工作原则,以全市湿地基础数据为依据,在项目选址选线中坚持深入调研,严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严控湿地资源保护的审批关。3.高质量开展保护核查。全面落实省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依照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应查尽查,不漏一个”原则,与省林业局、市区生态环境局合作开展自然保护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卫片监测判读合作。今年以来先后开展自然保护地和国家湿地公园遥感监测排查2次,完成2023年度第一批次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问题点位核查工作,完成全市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并上报省林业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清单(第四批)也已整改核实到位。4.全过程推进监督执法。配合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对西安市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地铁十号线建设现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各类公园突出问题整改,持续发力加快涉及问题整改和违法案件办理。成立案件办理领导小组,细化分工、严密部署,在完成证据搜集、勘验及相关法律文书制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擅自占用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立案查处工作,对施工单位中交二公局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以擅自改变湿地用途罚款83616.00元、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以擅自改变湿地用途罚款983406.00元,相关林业行政罚款均已缴纳到位。(二)围绕中心大局,重点工作成效显著1.项目管控展现新作为。一是完成《资源规划系统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一反三”》排查整治台账上报及西安市关于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二是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配合国家林草局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委及省市有关领导开展我省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方案调研工作,确保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在我市落地落实。三是持续加强省级重要湿地和自然保地项目管理,完成引汉济渭三期项目、沣邑大桥项目穿越省级重要湿地审核报批工作,争取中省市自然保护地、省级重要湿地项目4个,积极统筹编制并完成项目市级评审。2.宣传推广实现新提升。一是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世界湿地日”“西安湿地日”“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宣传启动仪式”等主题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知识、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使湿地保护概念在市民群众中从无到有、从有到遵守,相关工作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全局系统信息评分中名列前茅。二是持续强化各级别交流合作。先后深入各区县、湿地公园等部门调研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各主管机构建立了常态化的交流沟通机制,形成区县、开发区湿地管理机构责任台账。3.保护管理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调整,起草完成西安市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湿地保护专项,通过与各区县、开发区的调研座谈和实地察看,完成《西安市湿地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调研报告,主动贯彻落实《西安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0年)》,监督指导各区县、开发区林业主管部门明确各辖区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属地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确保各项工作不触碰湿地生态红线管控范围。同时不断强化市级湿地生态补偿资金的有效监管和利用,对各区县(开发区)林业、财政部门湿地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完成2022年度及2023年度全市湿地补偿资金汇总并上报入库,保障了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二、取得社会效益通过日常巡护和执法工作明显改善了候鸟栖息环境、提高了湿地景观生态功能、有效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在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湿地生态利用与示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三、存在问题一是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有些工作仅限于完成任务,没有立足西安湿地管理实际突出自身的工作创新和工作亮点,对部分复杂问题的判断标准掌握还不到位,在依法依规和整改措施落实上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执法监督、宣传推广等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二是基础数据底数不清。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湿地资源生态安全资金投入不稳,使得全市湿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四址范围不明确,野生动植物本底数据不全面,导致日常保护管理工作缺乏准确、科学的基础资料。三是干部队伍储备不足。中心承担着全市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省级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四大领域的监督管理职责,涉及的业务既多又专,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复杂多样,目前相关的技术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导致日常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难以有效保障。四、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摸清全域家底。实施全市域湿地资源勘测定界和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工作,湿地资源勘测定界矢量化,建立系统全面的本底数据库,将成果作为征占用湿地资源审批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为日常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础资料。(二)加快人才培养。坚持“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理念,优化人才结构,突破人岗限制,全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健全专业人才梯队。(三)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寻求中央、省市财政对湿地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落实保护区标识系统建设、遥感监管与资源管护平台建设,推动构建动态、全面、可视、联动的一体化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民事诉讼案件1件案由:招投标买卖合同纠纷原告:嘉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被告:西安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案件已审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