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鄠邑区救助管理站(西安市鄠邑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满足健康和安全的基本要求。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帮助其及时回归家庭,为其提供各项必要的生活、住宿和保护设施。 | |
住所 | 西安市鄠邑区兆丰西路543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位峰 | |
开办资金 | 153.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鄠邑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3.61万元 | 133.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根据制度定措施,落实责任促工作根据市民发[2022]132号《关于转发〈疑似精神碍乞讨受助人员送医诊治工作规程〉的通知》、市民发[2022]134号《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区民政局联合公安、财政、城管、卫健等几个单位,下发了鄠民发[2022]9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已查明身份的本地户籍流浪乞讨人员送返安置工作的通知》和鄠民发[2023]46号《关于印发〈鄠邑区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医疗救助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规范救助流程,更好地服务于流浪乞讨人员,切实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2.“寒冬送温暖”救助工作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在极寒天气下,区救助站主动联合公安、城管加强街面救助巡查,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2023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10日开展以来,我站共救助34人次,站内救助26人次,站外救助8人次,发放棉衣32件,棉被15件,食品130份,防疫物品240件。发放宣传册1800份,引导卡150张。发布寻亲公告5条,为5名流浪人员寻亲成功。3.扎实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自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以来,我站共救助17人,站内11人,站外6人,走访易流人员及返乡人员43人,发放救助食品460份,防疫物资430份,出动救助车50次,人员150人次,发放宣传单3000份,引导卡600张。主动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确保行动顺利开展。4.健全易流人员台账,走访回访工作进展顺利,落实社会救助政策2023年3月和11月,我站联合街办对全区11个街办(景区管理局)的38名易流易走失人员的家庭进行了2次走访和回访救助活动,对于家庭存在的问题,导致外流的原因,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并在救助系统里面做了完善,录入信息库,做到了底子清,责任明,维护了鄠邑区的社会秩序,有效地控制了外流现象。5.精心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圆满完成今年6月19日是第十一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以“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为主题,救助站一是主动邀请区领导、局领导及区级13个成员单位和11个街道(景区管理局)负责人及各届受心人士及代表共计80余人进站参观学习,充分展示救助工作成效。二是宣传救助政策及召开“开放日”座谈会。三是上街宣传。悬挂横幅6条,制作宣传展板18个,发放宣传袋300个,引导卡1000张,宣传资料5000份。大家积极参与,形成了传递温暖,社会关爱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良好氛围,“开放日”活动圆满成功。6.严格救助管理工作,顺利完成迎检工作2023年,我站严格按照上级各项工作指示,做好自查与迎检工作。一是5月迎接国家审计专项整治行动“回头看”工作及省际交叉检查;二是9月迎接市民政局对全市救助管理领域工作的交叉检查;三是10月迎接省民政厅在全省民政服务机构(站点、窗口)安全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督导检查。救助站积极迎检,并根据检查反馈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立行立改,不断提升我站救助管理工作能力。7.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救助管理工作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为不断提升救助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今年5月和8月,我站邀请专业讲师对全区40多名救助工作人员进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解读和如何对受助人进行心理疏导、生活护理,以及救助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具体处理进行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救助工作人员的救助专业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认真贯彻落实市民发[2023]11号《关于转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高质量完成了站内的日常工作。1.流浪受助人员由站内专人照料,救助工作流程明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救助渠道畅通.2.对来站寻亲群众及受助人员的救助寻亲工作,严格执行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登记、入站24小时内在“全国救助寻亲网”等新平台发布寻亲公告、及时在媒体报刊上发布寻亲信息、入站7天内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进行人脸比对等工作要求。3.今年以来对1名易流人员进行了安置,落实了五保政策,解决其生活照料问题。帮助2名精神残疾易流浪人员与村委会建立监管机制。为1名已落户安置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找到家人。4.做好与相关救助管理站的对接,对于已查明身份本地户籍受助人员的送返安置工作,对已查明身份的本辖区受助人员,做好送返安置工作.5.健全救助工作体系化建设。今年完成对全区各街道、各派出所、各定点医院的走访,更新了救助联络员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6.加强站内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站内消防通道、厨房燃气管道、救助监控网络升级进行了改造,提升了站内各项安全保障,保障了受助人员及站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7.加强对站内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录入“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及时、准确、全面,没有缺项、漏项和错项;“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未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存在问题1.本辖内由于家庭监管缺失,导致个别精神病人流落街头。2.站内软件、硬件设施还有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今后加强解决。3.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愿返乡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沟通解决。整改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创新能力,及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1.定期开展救助业务培训,增强创新能力,及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2.增加各部门的业务联系,建立各镇街的发现,报告机制。3.遇到问题和各部门积极协调沟通,相互配合,使救助工作有序的进行。五、下一年工作计划1.加强站内基础设施改造,对上级检查反馈的站内硬件不足之处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站内环境功能和服务质量,做好站内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积极主动,加大与公安、城管、卫计等部门的协作,督促各街道民政办落实属地责任,扎实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确保救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体现。3.提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机制,转变作风,建立一支能干事、敢干事的高素质救助工作队伍。4.继续做好救助工作宣传,做好“6.19”开放日工作,发挥志愿者组织作用,让更多人参与救助工作。5.做好“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工作,协调解决部分滞留人员的户籍和安置工作。6.继续做好站内日常工作与突发事件的安排。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受奖惩情况:2023年被鄠邑区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2、诉讼投诉情况: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