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9 16:09
单位名称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服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和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及保护;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引进和推广。(业务范围涉及资质认可或行业许可内容的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内容为准)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243号
法定代表人 杜少喜
开办资金 2090.5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587.1万元 3801.5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中心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突出。“镇安县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发现20处锶型、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圈定5个开发靶区,流量合计1296m3/d,预计年市场规模11.83亿元,该项目被评为“2023年度地勘基金找矿推进突出项目”。启动“渭河盆地水溶性氦气资源现状调查评价”项目,初步调查发现渭河盆地地热水中普遍伴生氦气、甲烷、氢气等气体,气水体积比一般为1∶10~1∶100,氦气含量介于0.05%~3.58%,平均1.09%,达到氦气工业标准(≥0.1%)的占92.31%,超过富氦气工业标准(≥0.7%)的占65.93%。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编制《渭南市(潼关县)国家土壤防治先行区历史遗留提金废渣风险管控总体方案》,共设置20个治理工程。编制《旬阳市土壤污染防治可研报告》,申报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约2.3亿元,其中4个项目入选中央环保投资项目储备库。持续加大地热能研发投入,初步查明了陕南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和我省干热岩资源赋存地质条件,填补我省资源勘查工作薄弱区。支撑市(区)地热能建筑供暖项目建设,保障全省“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高效推进。省地热协会携手各会员单位亮相世界地热大会,央视新闻频道重点报道了我省地热项目,出版《陕西地热发展报告》(资源·区划篇),推动我省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406万平方米。三、服务乡村振兴主动有为。完成了安康市全域2.35万平方公里1∶50000硒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查清了安康市硒资源“家底”,高硒及以上土壤面积占全市面积约37.33%,部分成果已移交安康市、县(区)政府,在省政府网站和第七届中国·安康富硒产品博览会上公开。编制完成《秦巴山区健康地质资源分类分级管理方案》,支撑安康市工信局成功申报“富硒产业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项目。四、支撑地灾防治成绩突出。第一时间参与长安区“8.11”山洪灾情应急调查,提交了应急调查报告和灾情调查报告,得到了省自然资源厅和院党委肯定。全力支撑我省避灾搬迁工作,服务8市27县申报国债地灾避险搬迁项目40个、资金约7.8亿元,搬迁安置5200户1.8万人。完成7个城镇地灾风险调查评价项目,3个项目野外验收、2个项目成果报告获评“优秀”。五、技术支撑领域不断拓展。2人驻省自然资源厅,参与避险搬迁日常服务工作,编制完成《陕西省避灾搬迁观察点实施方案》《陕西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1人驻省能源局,参与地热能政策制定,编制《陕西省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实施方案》等文件。2人驻省农业厅,全力支撑土壤“三普”工作。六、地质科技创新卓有成效。2023年,中心编制标准规范1个,申报专利3个,发表论文13篇,承揽省科技厅项目4个,申报及升级环保类资质3项。陕北地区废弃油气井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成运行,完成“无固相钻井液”发明专利申报。在城市地下空间研究方面,首次对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多滑面断层带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建设生态修复示范工程1处,整治历史遗留提金废渣38万立方米。研发碱性和酸性土壤安全利用技术。推进省重点研发项目“关中地区地热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七、存在的不足。一是事业发展仍有差距。二是发展资源仍然不足。三是治理水平仍需提升。八、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水工环中心将全力支撑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握全国水资源基础调查、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地热能建筑应用等政策机遇,推动各项业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心拟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党建引领,强化自身建设与组织管理。深化“五星党支部”创建,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建实建强野外党小组,扎实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二)大抓项目,促进深度研究与创新探索。积极争取地热能开发利用、水资源基础调查、城市地质安全防控、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富硒产业链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类项目,力争在奖项申报、标准规范制修订、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拓宽视野,推动链条延伸与技术发展。向全产业链式的勘察、设计、建设、运维、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服务拓展。持续做好避险搬迁技术支撑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工作。拓展秦岭生态环境调查和综合整治项目,争取潼关废渣综合整治工程施工项目和旬阳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施工项目,承揽新一轮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项目。(四)优化管理,推动人才培育与效益提升。建立老带新、熟带生的项目质量提升机制,将优质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融入项目精细化指导中。全面提升中心班子和干部职工的工作品质与效益水平。注重团队建设,倡导个人贡献,强化各类优质项目的落实与实施,持续优化项目管理,对现行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1.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甲级,有效期:2029年2月20日2.陕西省环境综合服务(环保管家)能力评价证书丙级,有效期:2025年1月29日3.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施工证书,有效期:2024年7月25日4.陕西省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丙级,有效期:2024年7月25日5.陕西省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乙级,有效期:2025年9月5日6.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单位水平评价证书乙级,有效期:2024年12月30日7.水资源论证单位水平评价证书乙级,有效期:2024年12月30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