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平县刘集镇初级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教学;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富平县刘集镇街道 | |
法定代表人 | 郭彦峰 | |
开办资金 | 528.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富平县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33.83万元 | 2854.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刚刚过去的2023年,刘集初中在富平县教育局、刘集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秉承“质量立校、教研强校、文化润校、特色兴校”的理念,守正创新,笃定前行,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1、学习带动创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1)、立足常规强化教研。建立了“讲课必说课,听课必评课”课后必写教学反思的教研规则。本期我们实行阶段性质量检测,通过质量检测认真进行教学分析研究,努力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探索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把学生的分类推进业绩与教师个人考核结合起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2)、示范引领,相互成长。为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我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课堂观摩交流活动4次。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坚持以骨干教师“示范课”为指导,以老教师的“公开课”为指引,以新分教师的“汇报课”促成长,以点带面,互动提高。在课堂交流活动中,涌现出了如苏阳、王爽、刘青、孙袁珍等优秀青年教师。(3)、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工作,通过师徒结对子,以老带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采取追踪听课、任务驱动、交流座谈、检查落实、青年教师展示课等形式,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善意见,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先后培养出县级教学能手高杰、刘欢、张瑾,县级教学新秀王少波等老师。刘青老师被聘请为2023年渭南市“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共同体成员。王少波老师被聘请加入富平县“名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李娜工作室成员。(4)、阅读丰底蕴,书香伴成长。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我校深入开展“每日一诵”、“读一整本书”阅读活动,同时举行语文阅读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读书明理,庆国庆”手抄报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也为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为学生展示个性特点提供了平台。同时,我校还举行了“立德树人正师风,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的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激情。(5)、扎实开展课后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我校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答疑解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积极开展美术、音乐、篮球、鼓号队等特色社团活动,通过不断创新社团方式和服务模式,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6)、狠抓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窗口,学校一直高度重视。重视毕业班师生的思想工作,关心毕业班师生生活,通过交流、谈心,家访、座谈会等掌握师生思想动向,及时鼓励、安慰、引导与化解。针对毕业班,积极实施“培优、提中、扶差”战略,拟出名单实行“分类推进”,做到思想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和学法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求不给学生留下遗憾,全力提升各学科整体教学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3年中考中,我校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双指标任务,被教育局评为初中质量提升优秀学校。(7)、教师进修培训,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活力。以“调整、培养、提高”为目标,鼓励教师业务进修,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及公需科目培训为主导,加强多渠道岗位练兵,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带动整体教学本领的不断提高。2、德育为首、安全第一,确保校园和谐平安。一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以五项管理为抓手,积极落实“双减”工作,不断强化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德育教育常抓不懈。二是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大家访活动。四是展开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会,做好毕业班学生工作。五是“思政金课”大讲堂有序开展。六是狠抓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七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师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八是安全教育警钟常鸣。3、重视宣传工作,让刘中正能量“被看见”。学校利用公众号、视频号,大力宣传学校活动。本期已发高质量稿件25篇,视频更新7集,其中有3篇稿件被富平教育微平台采纳,并全县范围内转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家长和社会各界当中反响很好。4、规范学籍管理,让控辍保学和资助帮扶落到实处。为切实做好教育乡村振兴工作,我们坚持动态管理学籍,规范休学、转学各类手续,一生一籍,籍随人走。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大力帮扶、精准控辍”的原则,全面精准掌握适龄儿童少年在校和辍学情况,台账规范、项目齐全;学生资助和帮扶工作有序开展,本校现有县内家庭经济困难特殊群体学生67人,外县4人;本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人;共计121名贫困学生享受了2023年秋季一补,7.5625万元的发放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5、提炼校园文化,为办学提质赋能。一年来,我们经过充分酝酿,征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中心学校各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刘中发展的爱心人士,提炼出了刘中“盐滩”文化,结合盐滩文化提炼出了刘中的“三风一训”且已按要求上墙展示。6、优化后勤保障,用心服务师生。(1)、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了师生伙食质量。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对餐厅伙食满意度不断提高。(2)、强化校园亮化工程,后勤处对学校常年不亮的路灯进行了全面修缮,校园内路灯全部亮了起来,还在各个楼上安装了射灯,保证晚上整个校园明亮化,极大地消除安全隐患。(3)、进入冬季,后勤处真抓实干,及时修缮了教学楼、教师宿办楼、学生宿舍暖气管道,确保师生采暖季供暖正常。(4)、加强与校建工队的沟通协作,完成了餐厅整体搬迁和爱国广场、校园道路、操场、教师公寓的改造提升,确保了校建工程顺利进行。二、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年来,我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双减大背景下,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科研为先导,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教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1、教学改革,有序推进。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教学氛围正逐渐形成。2、示范引领,相互成长。3、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4、课后服务,加强指导。5、毕业班教学,跟踪提升。6、表彰奖励:本年度我校先后有23人次走出学校参加各类教师业务提升培训。同时一批优秀教师也脱颖而出,在2023年富平县教育系统表彰中,刘水妮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李章宏被评为“优秀教师”;在2023年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中我校孙华宁、刘水妮、杨晓蓓、高杰、王爽、刘欢等6人成绩优异,被富平县教育局评为先进个人,王少波、李红丽2人被富平县教育局评为模范班主任。我校刘欢、李章宏、王少波、杨晓蓓等同志被教育局评为“师德优秀教师”。三、存在问题1、教师培养机制尚不完善,专业成长速度缓慢。2、教研活动实效性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只是为了达到学校要求而参与教研活动,缺乏真正的研究精神和探索意识。3、成熟的家校共育机制尚未形成,家庭、社会助力办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四、改进措施1、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激发教师发展内生动力。加大教师学习培训力度,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学习培训效率,并通过课题研究、举办技能大赛等措施,加快教师专业成长。2、立足常规,细化教研专题。通过大理念引导,小切点入手,提升教研实效。3、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助力学校和谐发展。除了建立家委会、设置学校开放日等常规办法,积极探索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家校共育能力,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五、2024年工作计划1、建好两个主阵地(1)课堂——培育学生的主阵地。(2)教研——锤炼队伍的主阵地。2、培养好三支队伍。(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着力五项重点工作。(1)着力学生的习惯养成,达到德能双馨。(2)着力师生的阅读教育,做到人人有一肚诗书。(3)着力毕业班管理,让中考凸显质量。(4)着力家庭教育,推进家校共育科学化。(5)着力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刘集初中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家长的期待。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廉洁自律,努力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工作干劲与广大师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富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刘中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3年3月被共青团富平县委评为富平县青年大学习先进集体2023年3月10日被刘集镇中心学校评为刘集镇2023年教职工运动会团体第一名2023年9月被中共刘集镇委员会、刘集镇人民政府评为2022-2023学年度中考先进单位2023年10月被富平县教育局评为2023年初中质量提升基础目标完成优秀学校2.2023年度没有涉及诉讼事项。3.2023年度无投诉事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