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互联网信息中心

西安市鄠邑区互联网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9 10:48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互联网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优化网上舆论环境,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负责全区互联网信息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北街11号(原甘亭工商所院内)四楼
法定代表人 童朝星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鄠邑区委网信办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万元 1.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2023年,组织全区各单位开展“两个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1次,督导检查1次,通报落实情况1次。加强新媒体账号登记备案工作,同时全面排查梳理全区党政机关政务新媒体账号,建立管理台账,并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制定印发了《关于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信息发布的若干措施》,对全区党政机关互联网信息发布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监测并督导整改一般性内容错误10次,落实全市通报错误整改7次,有力提升全区账号安全管理水平。二是认真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督促指导全区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排查整改网络安全风险隐患,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网络安全大核查,全面了解全区关键信息系统单位网络安全防护状况。修改完善《西安市鄠邑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保障和处置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水平。三是加强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对54家单位进行网络安全监督检查,下发《网络安全监督检查通知书》54份,下发《网络安全监督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54份。对13家关键信息系统进行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4个。指导7家单位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全面排查梳理网站风险隐患,对1009个网站进行全面排查,并将8个问题网站线索移交公安进行线下处置。督促重点单位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应急保障,2023年我区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四是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邀请省委、市委领导、网络安全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开展为期2天的网络安全专题培训,我区32家关键信息系统单位参加培训。在全区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班上进行网络安全专题培训,培训累计5场,参加学员共计2000余人。选派网信业务骨干,前往西安飞行学院、区教育局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了2023年鄠邑区第十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网络安全进高校”文艺演出活动、“e路同行,邑企守鄠”——网络安全进企业活动、2023年西安市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暨护苗行动“网”这看示范宣传教育活动。邀请我区书法名家创作网络安全主题书法作品60余幅,并进行全区巡回展览6次。邀请市委领导为西安飞行学院开展“网络安全进军营”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专题培训。组织开展“携手‘鄠’网行,共治‘邑’空间”线上知识竞答活动,参与人数超过2.2万人次,有力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五是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围绕省、市、区召开党代会和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网上舆情服务保障工作。明确了网络舆情区级分管领导牵头处置的工作制度,将“3+N”常态化舆情机制调整为“3+1+N”常态化舆情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涉事单位主体责任,全面提升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应对处置各个环节,确保抓早抓小。编写网络意识形态季度报告3份,月度舆情处置情况报告、网上舆情专报共计93份,舆情预警提示13次,舆情转办单93份,微信、电话等方式转办舆情1000余条,切实压实舆情处置主体责任。截至目前,未发生重大敏感舆情事件。六是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互联网信息中心6名事业单位干部成功申领行政执法证,同时办理了陕西省罚没登记证。安排2名干部参加全省、全市网信系统行政执法培训班,全面学习掌握《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和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有力提升在互联网信息内容领域执法力量,规范执法流程。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及时发现处置我辖区网民发布“涉东航坠机”“广西滑翔伞触碰高压线着火”“国庆期间太平景区儿童交通事故被撞”等谣言线索4条,行政罚款4人。其中,针对新浪微博账号“静观中亚”发布涉江西省不实信息,会同公安机关对该账号所有人进行传唤约谈,并对其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处以200元的行政处罚。认真组织和开展“清朗”“网上扫黄打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等专项工作,及时排查、举报、清理网上违法违规和不良有害信息。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有力提升全区账号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加强新媒体账号登记备案工作,动态更新管理台账,完善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机制,领导管理全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加强网上监督管理,强化网络安全应急保障和风险提示,明确了网络舆情区级分管领导牵头处置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涉事单位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全区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排查整改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风险隐患。开展了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并组织了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有力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三是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成效,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9个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村,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助力全区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三、存在问题一是随着反诈骗工作的广泛宣传,群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加之个别长期集纳各地负面网上信息的账号持有人具有一定警惕性,从主页或过往发布内容中找到有用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落地查人进行沟通解释的困难较大。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业务系统信息资源标准不一,不能互通共享,形成了信息壁垒、数据孤岛。三是基层单位尤其是没有关键信息系统的单位,还存在轻视网络安全的错误认识,个别单位由于缺乏懂网络、懂安全的年轻干部,一些基础性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都难以落实到位。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干部网络舆情风险意识和应对处置能力培训,全面提升舆情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水平。加强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通过专项检查、全面排查、重点督导等方式继续加强网络监督。二是进一步统筹全区网上便民平台资源,探索互通互联的新便民服务模式。三是积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专题培训会,提升基层干部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深入学习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区委安排部署做好全年网信工作。二是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和问题通报整改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全区数字乡村建设,优先推广使用腾讯“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助力打造五星级示范村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