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档案馆
西安市鄠邑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4-05-09 10:36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档案资料的储存、利用、咨询及服务。
住所
西安市鄠邑区东大街7号
法定代表人
葛红卫
开办资金
107.2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西安市鄠邑区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0.13万元
2895.84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进度。实现档案资源“传统化”向“信息化”转变,到目前为止共投资450.8万元,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位居全市区县前列。馆藏婚姻档案数字化已完成,省内民生档案跨馆查询业务已开展。2.做好重大活动档案接收工作。接收了区人代会、政协会影像资料,其中照片820张,容量4.98G;新闻报导14条时长69分钟、容量1.76G。接收了区委宣传部照片112张、容量6G。3.开展文书档案接收工作。全年共计接收978盒、31652件、21卷。一是到期档案,接收了全区53个立档单位档案共计765盒24110件。二是撤并单位档案,接收了渭河示范区2006—2022年文书和科技(项目)档案共计52盒3033件21卷,数字化18967幅。三是提前移交档案,接收了区委办2022年档案109盒3723件;2001—2021年档案52盒786件。4.做好档案保管“十防”措施,确保实体档案和数字档案的绝对安全。5.全力做好查档服务工作,2023年累计接待查档群众1746人次,调阅2223卷(件),复印6139页,群众反馈满意度较高。6.全力做好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今年以来,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和鄠邑建设集团全面梳理建设工程细项,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压缩工期,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已完成92%工程量,外墙保温、地下室墙体砌筑、室内外地砖铺设、墙面粉刷、电梯安装、公共区域消防、库区高压细水雾、水电工程、室外给排水、围墙、绿化铺装已完成。目前,项目已进入后期装修装饰阶段,室内装饰装修和外墙玻璃安装即将完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多方位开展档案征集工作。今年重要社会档案资料征集共计271册、180卷、67张。其中区诗词楹联协会捐赠诗词书籍149册、奖牌等实物档案8个;区农民画展览馆农民画档案共计180卷;《李萃亭烈士译著》《家传》及《日记》等红色档案17册,社会各界捐赠书籍资料共计105册、照片67张。2.扎实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我馆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发掘区内档案资源,和市档案馆联合编写编研书籍《土地的颜色——户县农民画纪实》《档海钩沉——西安近现代档案史料研究》《档案馆里的西安故事》《〈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编》共4本,编研成果显著。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档案业务学习方面,一是学习上还不够深入,对档案业务的学习和讨论还不到位;二是开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学习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2.服务群众方面,一是服务质量还需继续提升;二是服务方式不够丰富,不能满足群众多样的服务需求。3.档案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工作效能需进一步提升。四、整改措施1.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一是继续组织学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进一步掌握新的业务要求;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多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加强业务学习深度。2.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准,一是加强服务力量,热情接待查档群众;二是强化服务能力,高效便捷的提供高质量服务。3.积极开展馆内传帮带活动,积极联系市档案馆、区县档案馆,开展业务交流学习活动,提升档案业务水平,提升工作效能,补强档案工作短板。五、2024年工作重点及措施1.积极争取项目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加快综合档案馆建设进度,确保新馆完成二次装修,投入使用。2.全面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积极争取档案业务资金,完成2019年档案数字化加工收尾工作;督促宝葫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022年数字化加工工作;督促广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023年数字化加工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