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社区工作指导中心

西安市鄠邑区社区工作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9 10:23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社区工作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和改进社区居委会建设。负责社区居委会规划、建设、指导等方面工作。
住所 西安市鄠邑区中心敬老院内
法定代表人 张山卫
开办资金 14.2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93万元 7.3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业务活动情况:1、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建设。完成了2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600平方米以上的任务,完成率达到100%以上。2.坚持“线上+线下”培训,强化社工服务水平。全年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省、市级线上专题培训7次,线下培训4次,9月中旬,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财政局及甘亭、余下、涝店、祖庵四个街道,组织全区20个社区负责人共计30余人赴成都,进行为期4天的“五社联动与社区治理创新”参访研学,12月13日至14日,联合西安市联众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组织全区各社区书记及社区工作过者等200余人,在西安市社区学院鄠邑区分院进行揭牌仪式及培训学习,全年累计培训1600余人次,社区工作者素质及业务能力进一步得到有效提升。3.充实基层队伍建设。完成了35名应届生社区工作者招聘,并完成了岗前培训、分配及劳务合同签订,为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基本解决了社区工作者力量薄弱的问题。4.完成了国卫复审相关工作。全区20个城镇社区和197个村,全部建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为100%。公共卫生委员会人员组成符合要求,应急预案完备,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发挥了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活动的明显作用。5.规范社区工作经费使用。一是严格按照《西安市社区工作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每年按照社区规模户数,核定社区基本工作经费。按照社区专项经费使用范围,通过社区申报、街道审批、区级备案等程序,审批社区专项服务经费。二是今年全区20个社区,申报项目338个,其中区级统筹5个,使用经费金额共396.8728万元,使用率达到99.2%。6.积极推进社区(村)增效减负工作。一是以两办名义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鄠办字〔2023〕35号)。通过对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进行梳理,制定了《西安市鄠邑区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了准入目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二是积极推进“双百”活动,全区设置4个增效减负监测点,从8月份开始,每月按时向市民政局报送《减负增效工作监测情况反馈表》,截止目前:鄠邑区全区20个社区197村,共清理“对外挂牌”数量110块、“室外服务标识”数量230块、“室内功能室指示牌”数量259块、“上墙制度牌”数量879块、“涉及社区(村)事项”178项、“出具意见和盖章事项”233项。7.完成了省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中村(社区)基础信息完善及录入。按时完成了社区(村)基础信息、数据填报录入及完善工作,完成了达到100%。8.2023年2月16日,在胡家庄村召开村级议事协商工作经验推广会,会议对议事协商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下发《关于在全区推广胡家庄村议事协商“四段八步法”创新工作经验的通知》(鄠政办发〔2023〕13号)。并向全区22个议事协商试点村推广了胡家庄村议事协商经验做法。按照方案通知要求,22个议事协商创新示范点已完成验收。9.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积极落实。通过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截止目前,197个行政村实现了全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村级“小微权力”职责不清、程序不严、监督薄弱等问题。10.推进乡村治理实践创新情况。2023年《民政工作文选》第69期上刊登。题目为:强化社区议事协商制度,丰富议事协商形式,激发社区治理活力。11.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积极开展。各村建立了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负责,群众参与的村务公开工作机制,从公开事项、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主体等方面,确定梳理规则,逐项依程序梳理完善,形成符合本村实际的村务公开事项目录清单。12.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完成率100%。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施建设项目均已完工,并达到了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配套设施不少于1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三务公开栏”和政策宣传栏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功能室布局达到“一厅”“六室”“一场”“两栏”的标准。13.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根据《西安市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方案》市民发〔2023〕69号文件精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及时联合区委宣传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鄠邑分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西安市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制定了2023年西安市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任务清单,有力推进工作进展。14.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工作共计2次,培训村干部213余人次。其中8月份区民政局组织议事协商试点村胡家庄村1人参加村委会主任省级培训班(8月21至24日)、9月底区民政局组织村干部200余人参加进行市民政局举办的村干部会线上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了基层干部增强议事协商能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通过公建配套移交和改造提升的形式完成了人民路社区、涝店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增加到达600平方米以上的任务,圆满完成市区八项重点工作任务。2、完成了35名应届生社区工作者招聘,并完成了岗前培训、分配及劳务合同签订工作,为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基本解决了社区工作者力量薄弱的问题。3.完成了全区20个城镇社区和197个村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立,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为100%。4、全区20个社区申报项目338个,其中区级统筹5个,使用经费金额共396.8728万元,使用率达到99.2%。5、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施建设项目均已完工,并达到了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配套设施不少于1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三务公开栏”和政策宣传栏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功能室布局达到“一厅”“六室”“一场”“两栏”的标准。达到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6.、全区20个社区197村,共清理“对外挂牌”数量110块、“室外服务标识”数量230块、“室内功能室指示牌”数量259块、“上墙制度牌”数量879块、“涉及社区(村)事项”178项、“出具意见和盖章事项”233项,减负工作初见成效。三、存在的问题1、社区(村)减负增效文件制度虽已经下发至各部门,但在实际执行中不是太理想,部分职能部门仍向社区摊派工作任务。2、社区“五社联动”创新不够。专业性社区社会组织较少,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受到限制。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互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3.因单位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忙于应对日常工作,创新及主动性不足。四、整改措施1、全面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依据《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市办字[2023]66号)印发的《西安市鄠邑区关于深化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的若干措施》意见的通知(鄠办发〔2023〕35号)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社区(村)减负增效重点任务,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2、积极推进社区“五社联动”工作。引进了专业的社会组织,通过利用社区专项服务资金,开展了多项专业性的社区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慈善机构的互动性,是“五社联动”工作取得成效。3、解决了单位工作人员不足问题。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文件,标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截至目前核定编制10个,现在编在职8人。通过人社部门招聘考试及街道调入的方式,及时补充了单位工作人员。4、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要求,依据宗旨业务范围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单位章程、及时办理各项登记、及时报告涉诉涉讼情况等,切实落实事业法人职责。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持续推进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巩固胡家庄村国家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点创建成果,依托22个试点村的经验,在全区各街道办(景区管理局)选33个村、6个社区,全力推广议事协商工作。2.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建设。通过改造提升,新增办公活动用房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个。3.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及社区减负常态化机制。加大居民公约的宣传执行力度;加大优秀社区工作者典型宣传力度。4.持续强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落实社区工作者日常管理制度及“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队伍稳定;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督导甘亭街道为新建东城北路、友谊路社区配置18名社区“两委”及工作人员。5.加强社区工作经费管理。统筹计划社区经费,按时拨付社区基本工作经费,规范使用社区专项服务经费,落实每半年一次的社区经费检查工作。6.持续做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重点工作督导检查、做好农村社区试点建设项目的建设、督导、验收等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持续推广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