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鄠邑区> 西安市鄠邑区人才交流中心

西安市鄠邑区人才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9 10:21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人才交流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才流动提供中介服务。人才交流服务;组织人才交流、洽谈,鉴订人才合同服务,人才公证服务;流动人才组织与人事关系转接;流动人才档案管理;人才信息服务;人事代理。
住所 西安市鄠邑区政法路48号
法定代表人 王毅
开办资金 36.6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31万元 30.4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统筹抓落实。成立了鄠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定期研究、推动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我区《“人才服务提升年3+1”系列活动工作方案》通过抓好三个专项行动,打好鄠邑人才服务工作“组合拳”;2、夯实基础,扎实做好档案管理及相关工作。借助取消“报到证”服务契机,将我区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查询纳入所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方便群众在网上随时查询,大大方便了广大毕业生;3、按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每月开展流动党员状况调查摸底,对离鄠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动态台账;4、为方便流动人员的职称申报,对符合存档要求且劳动关系在本地并在本地参加缴纳社会保险的人员进行申报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创建了涵盖各个层面的31户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开发见习岗位414个,组织见习上岗223人。组织鄠邑区辖区内26所幼儿园联合西交院举办了“2023届学前教育类专场招聘会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综合类线下双选会”为在校毕业生搭建“家门口”就业平台;2、常态化举办各类线上线下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75余场次,推送岗位信息68597个,力促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3、积极落实各类高校毕业生政策性补贴,通过政策落实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7人3.5万元;发放高校毕业生“西安乐业卡”747张68.33万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7人2.74万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10万元;4、充分发挥“西安青年人才驿站”招才引智作用,完成西安青年人才驿站(鄠邑分站)博士、硕士、“985”人才征集入站372人次,为在我区就业的青年人才发放青年人才就业奖98人次100万元,指导并协助惠安集团申报了2023年度企业引进青年人才奖共49人26万元(其中硕士研究生46人,博士研究生3人);5、服务提升强根本。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联合驻鄠高校举办“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54场次,服务毕业生104244人次,发放政策口袋书6000余份。建立1193名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并持续开展“1131”就业帮扶(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次就业指导,3次就业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截止目前已落实就业937人次,落实就业率92.2%;6、今年新进档案4715份,转出891份,净增1775份。为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准确率,组织工作人员对95年以来至今存放的4万余份档案进行了重新排查和编码入库,结合今年取消报到证后邮递档案剧增现实,对录入档案管理系统程序和步骤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大大提高了新进档案的录入效率,并降低了人工录入可能出现的错误;7、2023年度非公单位工程类职称认定、评审共11人,其中认定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评审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卫生类高级24人,中级200人,初级133人,护资40人;2024年卫生职称考试现场确认人数429人,护士资格证考试44人。三、存在问题一是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2020年鄠邑区报到登记高校毕业生2500人,2021年2700人,2022年2974人,2023年4607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逐年剧增;二是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较弱。鄠邑区中小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三是就业偏好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当前,民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较大,但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意愿相对较低。相反,高校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意愿高,但受编制等因素限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有限,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偏好差异较大,导致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供需矛盾加剧,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懒就业”增多。四、整改措施围绕目标抓落实。坚持目标导向、考核导向,紧紧抓住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这个牛鼻子,在2024年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结合高校毕业生供需情况,持续发布我区高校毕业生急需短缺岗位目录,依托重大项目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2、围绕服务抓落实。以公共就业进校园系列活动为抓手,以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为宣传点,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并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坚持“线上”与“线下”同步,积极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求职招聘桥梁,促进求职与用工双方的信息对接。3、围绕政策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政策集中宣传、发放政策宣传资料、集合“线上线下”宣传等举措,把政策讲透说明,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同时,采取建立高校就业服务驿站等方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定位于‘诗画鄠邑品质新区’中去谋划去创新”以及牢固树立“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发展”指示精神,经认真分析研究,人才中心2024年的总体发展的思路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敬畏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当好“施工队长”,着力打造一支服务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全力以赴满足毕业生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服务需求,努力打造高校毕业生满意的人社服务品牌,全力推进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的预期目标是:全年新增就业见习基地4户,开发见习岗位300个,组织见习人员上岗100人,审核发放乐业补贴500人次,组织各类招聘招聘和公共就业进校园活动50场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