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政府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办理提供服务。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办理的组织实施审批事项并协调、监督、督办、统计驻中心部门及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并受理投诉组织协调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和项目跟踪服务行政审批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 |
住所 | 西安市凤城八路9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晓军 | |
开办资金 | 883.3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590.75万元 | 9082.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持续规范政务大厅运行管理一是规范大厅日常管理。每日组织首席代表值班巡查和不定时巡查,每日发布大厅运行情况通报,每月印发《西安市政务大厅运行月报》,每季度组织召开运行通报会议。常态化开展进驻单位及派驻人员绩效考核,每月和每季度分别评选8个优秀进驻单位和15名优秀进驻个人。二是规范大厅业务办理。严格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开展业务办理,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切实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持续发挥“绿色通道”功能,保障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全年累计办结118个项目412个事项。三是规范大厅制度建设。先后印发《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人员管理制度》《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干部及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带队巡查规定》《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事项说明规定》,明确市政务大厅进驻单位考核、人员管理、日常巡查、首问负责等方面要求,强化进驻事项的管理和保障。(二)持续提升线下政务服务效能一是提升大厅建设管理水平。制定印发《西安市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管理提升工作方案》,划分5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持续提升实体大厅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2023年完成创新成果功能展示区建设、“西安政策通”惠企政策服务区建设、东西厅业务互通办理等服务升级;邀请进驻部门、区(县)开发区开展各类集中培训53次、业务强化47次,有效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二是开展政务服务“五进五送”活动。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政务服务“五进五送”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进机关、送指南,进企校、送政策,进项目、送保障,进基层、送服务,进商圈、送便利”活动,畅通沟通渠道,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做实“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处投诉”活动。组织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走进市政务大厅41次,调研审批事项办理情况,累计接待、回访企业群众106人次。(三)持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一是优化特色窗口设置。建设“跨地区通办”云见面审批区和“一件事一次办”线下服务专区,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系统操作、办件测试,推进“跨地区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在大厅落地实施。优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置,规范窗口服务流程,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托底服务。二是开展“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聚焦企业群众关心的社保、税务、医保等业务办理需求,3月4日推出第二批市级“周末不打烊”服务事项,并在西安政务服务网建设“周末不打烊”专区。通过“中午不关门”“下班延时办”和预约办、自助办、网上办等方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不间断服务。三是提供帮办代办便民服务。常态化设立导办志愿者服务岗,提供全流程“陪伴式”“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针对老龄、残障等特殊群体定制个性化专有服务,用精细化的服务提升群众办事体验。配备政务地图、便民卡片、应急医药箱等便民物品,提供免费打印、便民饮水等温馨服务。(四)持续强化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一是加强中介超市运行管理。持续引进优质中介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积极引导各领域项目业主通过网上中介超市完成交易,提升超市使用率。持续做好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的调整、更新工作,同步调整规范事项涉及的办理时限、工作流程、收费标准等并对外公示。修订《西安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信用综合评价办法》,健全中介超市评价体系。加强中介超市日常管理,指导各级政务大厅为项目业主提供全流程审前辅导、导办帮办和中介服务咨询。二是完善中介超市系统功能。对网上中介超市平台应用、系统功能、流程设计、服务内容等20余项进行再优化和再完善,实现中介服务交易全程网办、全省通办、跨省可办。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施工图联合审查云平台、“多测合一”信息平台等多系统互联互通,中介服务成果可实时共享至审批业务系统。针对关联性强、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工建项目中介服务,推行评估评价、检验检测“一类事一次办”。三是强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监督管理。组织召开中介机构、项目业主、各行业主管部门及各区县、开发区座谈会,提升中介超市运行服务能力。对申请入驻超市的中介机构进行信用核查,建立“红黑榜”机制,对已入驻的中介机构进行动态监管。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是为民服务工作质效不断提升。2023年,市政务中心累计接待办事群众320951人次,受理业务468436件,办结470261件;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34000余人次,开展延时服务2600余人次。市级“周末不打烊”服务专区全年累计接待办事群众6900余人次,办理业务8700余件。二是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应用持续推广。截至2023年底,西安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已入驻各类中介机构3352家,入驻项目业主1.5万家,可提供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技术审查、评估评价、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类别72类,完成中介服务交易1989笔,交易金额超5.7亿元。三是政务服务创新经验获刊发推广。我市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智慧一次办”被国办评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国务院职转办专题报道我市推行“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情况;“周末不打烊”被评为“西安市群众最喜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三、存在问题2023年,虽然在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实现新突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政务大厅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场景打造方面仍需加强。四、下一步打算2023年,我们将主动顺应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不断升级的需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升场景应用水平。加强大厅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市政务大厅数字体验区、自助网办专区、咨询辅导区、“项目管家”品牌服务专区等特色专区建设。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专区,推进高频涉企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协同办理。二是优化大厅窗口布局。采取“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主题综合受理窗口”运行模式,不断优化东、西厅窗口布局,持续提升窗口服务效率。三是强化标准化管理。修订完善《进驻部门及派驻人员考核办法》,持续加强大厅考核管理,规范办公秩序,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大厅平稳运行。四是加强大厅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窗口和导办工作人员培训,规范窗口收件行为,开展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和选拔性技能活动,促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持续提升。五是推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化。推进省市一体化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系统建设,升级中介应用场景,扩大工建领域和政府投资领域中介服务应用。动态调整中介服务事项,加强中介超市运行管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绩效情况:无。2.受奖惩情况:市政务中心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2023年共受理12345转单投诉4件,均按流程处理完成,群众表示满意。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