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七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河路以南,西太路以东地块内 | |
法定代表人 | 付京华 | |
开办资金 | 90万元 | |
经济来源 | 举办单位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45.51万元 | 834.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以党建工作为纲,让学校管理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规范。筑牢意识形态底线,政治理论学习扎实深入。组织全体教师完成政治理论学习37次,开展自查研判4次,开展专题学习8次,线上开展“闪闪红星微讲堂”系列学习活动20期,开展8期“依岗承诺转作风”及4期“清廉故事我来讲”专题活动;组织建设标准,党员发展规范,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及“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审议通过学校重大事项12项;党建活动特色鲜明,组织开展8次主题党日活动。(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让教师在学思践悟行中成长。一是提升师德素养,强化责任担当。开展5次师德师风专题学习,4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学习,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二是多元多维培养,助力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97人次,省级培训54人次,市级培训135人次,区级培训182人次,校级培训281人次,组织教师前往杭州、厦门、成都、青岛、苏州等地学习培训24人次;先后邀请王锋、仲维健、任院玲等名师专家开展教材教法解析、专题学术报告、课例研讨等,依托高新“名师+”工作室平台,1名教师参与教育部张静名师工作室,2名教师参与“虎娃”张敏仓特级教师工作室,4名教师参与陕西省刘瑾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在名师引领下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以赛促能,组织教师参加名校+、区各类赛教,历练成长。三是潜心科研,成果显著。申报立项的3个省级课题《“双减”政策下的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研究》《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课程实践研究》《新时代提升小学新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已顺利结题,1个市级课题申报立项,101个校级课题立项,45个课题顺利结题。带领教师将教育教学成果梳理、总结、沉淀,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了《大自然的时刻表——二十四节气》电子出版物。《文化立校追光逐梦向未来》发表在10月《中国教育报》。(三)以课程建设为本,让学习在高效的课堂中发生。打造具有二十七小辨识度的“三个课堂”。打造“辰星第一课堂”,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构建IECSA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开拓多彩“繁星第二课堂”,课后服务开设艺术、体育、科创、非遗等67个“繁星社团”,为孩子提供个性多元的选择,本年度新开发葫芦、掐等21个新社团;创新开展“行星第三课堂”,组织科教、博物馆、中草药文化课程,带领孩子开展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研修,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学习。对建校初规划的“未来星五指校本课程”进行迭代升级。构建具有二十七小特色的“157未来星校本课程”,涵盖1个目,5星课,7大学院以及21个场域。全面启动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开展蔬菜、小麦、未来星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课程,形成跨学科融合课程校本10余册;扎实推进大单元集体备课,各学分主题开学科节活动,开展“诗词大会”“计算争霸赛”“英语歌曲大赛等系列活动。(四)以德育管理为先,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精彩。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班主任例会、德育论坛、教学论坛,组织体育节艺术节话剧节等特色德育活动;利用主题班队会、国旗下演讲、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每周一个好习惯”系列活动,形成2本《星星成长学院——每周一个好习惯》校本、32个系列海报及微课视频,通过“入队争章闯关”“星级班级”等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构建启明星家校共育模式,制定启明星家长成长计划,打造有温度的家校共育共同体。(五)以教育教学为要,让学校管理在规范中实现完成了2023年一年级6个班的招生任务,实行均衡编班,落实控辍保学,完成3名学生资助,开展20余次家访,开设校长信箱,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持之以恒抓教学常规,坚持日教研周教研,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立足作业管理,研磨出台作业管理方案;落实“双减”,午餐后开放学校阅览室,开设读书课;开设午嬉半小时,设立操场乒乓球活动区,为孩子们提供读书、自由嬉戏活动的时间空间。开展1+2+“N”菜单式课后服务模式,实现减负提质。(六)以建立学习型学校为标,让师、生、家长、管理者成为卓越学习者。学校管理者带头学习,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培训;为教师学习提供条件,邀请专家名师帮助教师立足专业,研究国家课程,站稳讲台,分批次轮流把各学科教师送出去集训、培训,开展启明星班主任读书会、寒暑假读书分享会等;为家长学习做好服务,向家长分享教育好文,推荐好书,开展5期启明星家长读书会、专题培训,与家长共同学习;为孩子学习竭尽所能,注重学生知识文化、体质体能、艺术修养的学习,为孩子提供多元学习空间。(七)以安全管理为重,让师生在温暖的校园中生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四全管理”落实到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建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构建校园安全责任网格图,实施“精细化清单管理”;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开展安全主题教育18次,应急疏散演练10次,心理健康教育11次,开设“保护少年的你”14期,“健康微讲堂”5期。(八)以办学条件提升为向,让教育在美好的校园发光。完成西安市“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高新区“平安校园”评估验收,并以此为契机,总结思考再出发;参加高新区“名校+”工程办学成果“1+2”模式展示活动,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别具特色的校园微景观,结合楼层主题文化,打造特色学生活动区,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二、取得社会效益荣获“陕西省教育厅百集纪录片《时代见证》原型单位”“陕西省名师专业成长基地学校”“陕西省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基地校”“陕西省啦啦操运动协会会员单位、先进单位”“陕西省美育艺术实践单位”“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我心中的黄帝陵’青少年书画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西安市小学项目式学习实验学校”“西安市新优质学校”“西安市‘5G+智慧教育’教学场景应用试点学校”“西安市美育实践基地”“西安市陶行知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高新区无废学校”“高新区平安校园”等荣誉。我校学生表现突出,成绩斐然,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7人次,省级奖项46人次,市级奖项4人次,区级奖项154人。我校教师辛勤耕耘,绽放芳华。累计获得市级奖项42人次,区级奖项10人次。中央、省、市、区级媒体对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进行了报道宣传,中央级所属媒体报道15篇;省、市、区级所属媒体报道42篇。三、存在问题一是校本课程的丰富和落地措施还需完善。二是国标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还需继续夯实。四、下一步工作学校将深入探索制度化、精细化、人文化学校管理的新思路,重点着眼于语文阅读项目、数学思维项目、民乐团、弦乐团和键盘乐团、劳动项目、幼小衔接心理课程等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陕西省教育厅百集纪录片《时代见证》原型单位”“陕西省名师专业成长基地学校”“陕西省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基地校”“陕西省啦啦操运动协会会员单位、先进单位”“陕西省美育艺术实践单位”“西安市小学项目式学习实验学校”“西安市新优质学校”“西安市‘5G+智慧教育’教学场景应用试点学校”“西安市美育实践基地”“西安市陶行知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高新区无废学校”等荣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