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高新第九小学

西安高新第九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5-08 10:51
单位名称 西安高新第九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定昆池三路5号
法定代表人 洪霞
开办资金 1700万元
经济来源 举办单位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98.29万元 634.9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事项,没有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3年度业务开展情况。(一)以党建创新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党建新亮点。1.抓实“三支队伍”,吹响同心“集结号”。一是班子聚心,勇于担当。以建设“担当型”领导班子为目标,落实“三张清单”;二是党员正心,知行合一。以建设“学习型”支部为目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党政同心,攻坚克难。以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党政工各条线拧成一股绳,围绕学校“质量提升”这一主线,同心同德,破难题、克难关,努力开创学校内涵发展新局面。2.抓严“六个坚持”,唤醒初心“内生力”。一是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二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四风”建设,积极创建“清廉学校”;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教育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召开“不忘初心廉洁从教”“以案促改”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定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度。“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程序执行,并及时在教职工大会上通报。四是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对学校财务收支、重大决策等进行公示,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二)以德育创新为核心,突显高质量育人新样态。1.创新少队+,聚焦全过程育人实效。一是牢记使命,强化队员理想信念。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建队日系列活动为契机,通过召开第一届少代会“聚焦少代会高举队旗跟党走”主题化教育活动赋能成长,让德育教育形式从讲述到浸润。二是阵地建设,自主管理助力成长。三是评价激励,引导队员向善向上。四是多元实践,筑牢队员成长之路。以全面提升队员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践行“和美德育”五个维度、九类课程、九大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知行合一、融通学习意识,让立德树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2.创新艺体+,打造全面育人特色。坚持“一校多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新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精心组织编排特色绳操和特色花球操;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以五大类60多门社团活动课程为载体,依托一年一度的“和健体育节”“和雅艺术节”等节日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学生艺体教育,让每个学生闪闪发光。3.创新心育+,汇聚全场域育人合力。发挥三级家委会体系优势,让家委成为学校工作的资源宝库;积极实施“和美-大朋友”家庭教育课程,利用家校社共育平台为更多家长提供走进学校、提升自我、助力成长的“合作伙伴”成长路径。4.创新文化+,展现全环境育人魅力。以“中国心·中国色”为校园文化设计切入点,分年级打造不同主题的“荷”文化,以个性化、主题化学习环境,营造向心性、和谐性成长氛围,创建“一班一特色,班班皆美好”的班级文化;紧抓校园官微这一意识形态、文化宣传阵地,紧扣九小“和合教育”文化体系核心要素进行主题化、模块化官微营运,充分发挥九小官媒的文化属性和综合效能,使其成为德育教育隐形课堂,让德育实施路径立体化,效果灵动化、鲜活化。5.创新思政+,汇聚全员育人向心力。依托“微言+”年级主任德育工作坊、班主任论坛活动,结合真实案例,从细微处讨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开展大思政主题论坛、优秀队会观摩活动,促进德育队伍内涵发展;积极践行大思政三个课堂活动,用思政之光照亮少年底色,让思政课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既走进学科课堂又走向社会大舞台;(三)以教研创新为引擎,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聚焦三个“抓手”,靶向精准提质增效。以“教学视导”为抓手,提质增效。构建“四步”视导体系,深入开展教学视导工作。以“优化教研”为抓手,提质增效。以“研训共融共长”为目标,采取“课前教研抓实效——跟踪教研抓落实——视导反馈抓整改”的教研闭环,促进教与研的动态发展。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提质增效。语、数学科分别以“新知课堂”“新知手册”的“三单”“五环”为载体,扎实推进校本研修活动。2.抓实四个“创新”,内涵发展提升实效。(1)创新教研模式,关注核心提升素养。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新教研模式,以“真问题”入手,以主题项目式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跨学科”等主题项目式教学研究。(2)创新作业管理,落实“双减”提升素养。优化作业管理。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探索作业管理与设计的高效策略。创新作业设计。通过每日“精准设计”作业,做到作业设计分层化。创新作业形式。我校各学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积极开展大单元作业设计,将单一的学科知识型作业形式转变为多样性、实践型作业形式。(3)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改提升素养。体育学科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体育课实施“2+2”走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真正投入到深度体育学习之中。(4)创新学科活动,丰盈内涵提升素养。依据学生学段特点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以趣味性、活动化、实践性为原则,体系化开展学科活动。语文学科依托“和韵人文节”,开展“在这里,遇见中国”系列主题活动,数学学科开展“拓思维”系列活动,英语学科开展沉浸式“戏剧课程”,通过学科活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其思考、创造、情感、合作等综合素养。3.强化六个“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师德建设促提升。通过主题论坛、师德培训、“警示教育”等活动,九小教师讲“教育故事”,话教育情怀,做新时代“大先生”;二是梯队建设促提升。持续开展“青蓝”“骨干”“名师”三个工程教师梯队建设,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养。三是深化培训促提升。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训、名师带动”等多种方式拓宽教师专业培训广度,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赋能教师专业提升;四是基本功展示促提升。每周“五言诗”粉笔字展示,15分钟“微型课”展示,人人参与、共促提升。五是赛教活动促提升。以“聚焦课堂转型,转变学习方式”赛教活动为抓手,全员参与,互评互议,积极打造“双减”之下的高效课堂;六是课题研究促提升。2023年,我校共申报各级课题8个,其中已结题2个,已立项省级课题4个、区级2个,正在研究校级课题31个,常态化的课题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四)以管理创新为驱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效能。1.创新管理+,以文化人同频共振。坚持和融管理之路,积极践行“三治四环融合”管理体系,坚持“以情化人,用心暖人”,行政服务勤跑腿、送上门,主动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通过“以行为先、下沉一线、走动管理”,实现以文化人、和谐管理、文化认同、同频共振。2.创新安全+,构建体系守土有责。积极构建“六化”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制度规程规范化;二是安全管理分级化;三是隐患查治清单化;四是门禁制度严格化;五是安全教育常态化;六是安全协防持续化。上放学时段,所有行政人员均在门口疏导护卫,家长志愿者1500余人次参与护学岗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3.创新后勤+,以人为本服务有质。行政后勤人员坚持以暖心、暖行的服务满足师生合理化需求,工会关心教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组织开展年级组团建、教师团辅等暖心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抓好饮食安全管理,餐厅不间断研发符合学生口味、营养可口的新菜品。二、取得社会效益。2023年,九小共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各类集体荣誉21项;教师共荣获国家级、省、市、区级各类奖项116项;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各类荣誉611项。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梯队建设不够完善,下一步在人才梯队上下功夫,为人才兴校奠基。着力打造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研体系不够创新,下一步在深度教研上下功夫,为科研兴校赋能。构建教研体系,让教学研究有方向;创新教研模式,让教学研究有深度;聚焦教研路径,让教学研究有实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活力。四、工作努力方向。2024年,我们将围绕“和合教育”理念,深入践行“和融管理、和美德育、和慧课程、和合课堂、和爱教师”和合教育实践体系,努力打造“文化氛围浓厚、教育特色鲜明、教学管理精细、办学质量精益”的区域内品牌名校,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评为“陕西省卫生单位”被评为“西安市课堂创新实验学校”被评为“西安市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实验学校”被评为“西安市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优质学校”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