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高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西安高新区洨河以南、西沣路以西 | |
法定代表人 | 王淑芳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举办单位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64.93万元 | 1191.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校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校在高新区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2023年,我们深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使命担当在肩,坚持“教学寓德,活动育德,实践养德,评价导德,管理促德”的德育工作原则,形成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德育氛围,形成了高一开展迎新、学法指导及军训,高二开展职业体验,高三开展素质拓展、成人礼活动的三大主题组群活动,开展“书苑导师”、“舍文化节”,通过这些“体验式”教育,学生道德发展的知、情、行都得到了发展。2023年,学校创建中国精神长廊教育基地,并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把塑造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作为我校德育的灵魂,把学生的理想追求、与时代脉搏、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深入进行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教育。学校领导坚持听思政课,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政治教研组录制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视频课,做到了思政课教学无死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国旗下演讲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书苑导师制,让老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难题。(二)稳步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师参加“新时代展初心强师德新征程勇担当育新人”专题网络培训;参加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活动;参加西安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参加西安高新一中“名校+”义务段新课标解读研讨会;每周定期举行“卓越班主任成长营”;组织新教师参加高新一中“名校+”新岗教师培训;我们邀请原清华附中房超平校长到校进行讲座引领、新课标集中学习,以及多次分学科培训、研讨,提高我校教师思维导学与创新能力;邀请内蒙古锡林浩特六中、内蒙古乌审中学、海南中学教师来我校参观、听课以及学习交流,共同探索教学新思路;举办阿萨拉里地区高级中学师生暑期父陕学习结业仪式;景德镇昌江区各校领导来我校参观学习;国培计划2023陕西省、市县级骨干培训团队深度研修班、书记班、校长班系列活动在我校举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磊教授的团队进行“大单元教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玲老师来我校进行《新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而案例分析》主题讲座;承办高新区“聚焦素养提升构建高质量课堂”教研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知名教师与我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讲座与点评,进一步落实了课程改革精神,促进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总之,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已经全面实施,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三)落实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学校德育处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实施五育量化考核,颁发流动红旗,使各班前进有目标,工作有方向。组织教学楼和宿舍楼消防疏散演练,工作扎实有效。把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让学生始终牢记自己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强化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范自救能力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确保全校师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安全、有序、高效地撤离。结合我校实际持续开展了校园安全应急疏散安全演练系列活动。利用我校防震减灾安全实训馆必修安全课程,为全校师生进行安全实训教育。防震减灾科普实训馆建筑面积约845平方米,包括序厅、科普区、体验区、实训区、结束厅五大功能区。学生可在仿真场景中,亲身体验各种灾害带来的危害,学习防震避灾自救互救知识。目前,我校全体学生均已在科普实训馆接受实训教育,学习突发性危机应对方法及自救措施,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四)加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建成了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的“钱学森生平业绩展览”。以此为基础,开设了校本课程“走近钱学森”德育课程。用钱老百年追梦人生,他的科学报国精神激励同学们,要像他那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丰富志远课程体系,共设立“志远”校本课程49门,涵盖基础性课程28门、拓展性课程16门、创造性课程5门。以及秦岭特色文化校本课程9门、劳动教育课程5门。并把游泳课和自我救护课纳入校本必修课程范围,不断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二、取得社会效益2023年度,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27项,市级奖项44项,区级奖项21项,累计获奖约1046人次。我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开展党员研讨课、示范课、四新课教学教研活动。2023年首届高考创佳绩:文科最高643分,理科最高680分,文科一本上线率98.75%,理科一本上线率95.63%。首届初中学考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实验合格率均为100%,B等级以上占比:地理99.2%、生物99.6%、信息技术100%、生物实验考核100%。模拟政协社团撰写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提案》获评全国中学中职组优秀提案,是全国32件优秀作品之一,是陕西省唯一获奖的中学生模拟政协社团。2023年西北协作区射击锦标赛个人项目中获得青年女子团体项目中获得青年女子10米气手枪团体第一名;第20届“希望文学”写作研学全国总决赛中,我校共12人次获奖,其中张曦文、李梓尧、崔煜博3位同学获国家级一等奖,关芯宇、陶翌萌、贺逸莫、翟姿诺、熊恩铎、赵曼雅、刘晰瑞7位同学获国家级二等奖,吕妍琪、姚景洛2位同学获国家级三等奖;在2023年陕西省数理化生学科竞赛中,我校共1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16人获得三等奖;2023年一带一路匹克体育青少年篮球赛冠军;陕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2023-2024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陕西赛区)初中男子组冠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如何能更好的赓续高新教育的拼搏精神,保持青年教师鲜活的本色,坚守“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教育初心。2、如何能有效的平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坚守教育图强、育人兴邦的神圣使命。3、德育活动在丰富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精细程度上进一步提高。活动设计在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特长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找一生一策的亮点,进一步提高。(二)整改措施1、加大校本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学校课程的自主研发。加大校本研究的培训,保证教学工作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务处配合教研室、教研组、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年青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引导教师站在学校、家长和社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摆在第一位,使师德建设与学校、家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目标,更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并形成合力,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合作精神,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合作。组织评教满意率未达优秀的教师进行“诊断课”,查找原因。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紧抓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党建+学科领航”“书记项目”工程,形成教师培养与教学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启动学校“青年党校”计划和“学科骨干1+N”工程,为师资队伍蓄能,夯实学校发展竞争力。2、课程和教科研方面。多措并举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建设“三级三类”教师骨干体系,鼓励申报国家级、省市级重点课题、教育成果等。3、创新德育教育形式,追求学校德育实效,完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体系。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起“学校搭台,教师表率,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德育建设体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授予“优质生源基地”陕西省基础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篮球培训示范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会杯”陕西省青少年陆地冰壶精英赛“精神文明奖”、“优秀组织奖”;耐克中国高中生篮球联赛(西区)优秀组织奖;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陕西省第七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得最佳展示团队奖、杰出提案奖、优秀调研报告奖;陕西省委网信办网络公益工程“优秀精品项目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