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预防保健工作开展、全科医疗专业开展、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医学影像专业开展、中医专业开展·养老服务、培训。 | |
住所 | 西安高新区定昆池一路与上林苑二路郭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韩新权 | |
开办资金 | 43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7.5万元 | 511.0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3年4月18日变更了开办资金、举办单位与法定代表人,于2023年10月24日变更了宗旨和业务范围、单位住所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高新管委会党工委和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以党风廉政、行业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准则,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需要,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任务,按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二)加强业务学习,医疗服务工作显著提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始终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患者健康作为第一要务。2023年11月8日新址投入使用,中心基本医疗工作全面、快速恢复到正常医疗秩序,门诊全科、医联体对口帮扶专科下沉、检验、B超、心电图、中医等业务有序开展,投用至年底,累计门诊7400人次,日均门诊139.62人次,群众满意度意见良好。(三)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截至目前完成辖区居民健康档案30605人,建档率100.02%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2503人,重性精神病建档165人,健康管理率为93.9%,全年无肇事肇祸事件发生。0-6岁儿童健康体检2759人,产妇新生儿家庭访视319人。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医签约服务工作,共签约辖区各类重点人群5737余人。制作健康宣传栏7刊次,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健康讲座25次,开展法定主题日宣传活动31次。(四)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根据高新管委会党工委和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相关文件精神,我单位加强中医药建设,全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2727人,0-36月龄儿童中医健康管理1429人,高血压患者822人,2型糖尿病患者321人,同时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诊疗服务,切实提高了我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五)居民医保工作运行平稳,积极落实惠民政策。中心新址投用前的临时过渡阶段,积极向辖区接种受种人群宣传医保共济政策,针对符合条件已缴纳城乡居民统筹医保的接种儿童及成人,告知可用直系亲属的在职职工医保进行抵扣共济支出。新址投用后,积极通过中心LED屏、医保窗口、便民服务台、医保定点医院签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有效提升群众的知晓率。中心积极落实医保各项惠民政策,2023年全年医保共济就诊140人,共济医保支出金额19374元,医保定点医院签约 460人,在职职工医保报销149人,其中医保统筹支出金额15469元,城乡居民医保报销570人,其中医保统筹支出金额49716元。2023年全年数据统计做到了报表规范,数据、现金准确无差错。(六)落实医改政策,执行国家基本用药制度。我单位进一步强化医药管理制度,成立了药事领导小组,对中心药品采购、疫苗采购、处方点评、药品不良反应处置、上报、追踪严格把关,药房药品已实现“三统一”药品全覆盖,管理制度完善,有独立的药品账目和盘点账目,并定期盘点,药品存放严格按照剂型分类进行集中存放及按照要求摆放,药品调配及发药能按照要求由不同人严格按照四查十对执行,2023年全年无一例药品调配错误发生。二、取得社会效益我中心紧紧围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设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加强科室建设,完善人才队伍,提升行业形象,提高服务品质等方面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三、存在问题(1)提高群众满意度方面:因历史问题,中心经历了旧址拆迁、临时过渡、三年新冠疫情,基本医疗搁浅,造成了辖区群众对我中心基本医疗诊疗救治水平的认知度低,满意度差。迁入新址后,中心将竭力重塑形象,通过自身努力、医联体的对口帮扶、医防融合,将患者引进来,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做到群众满意、放心、认可。(2)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医疗水平:新址投用后,面临开展住院、DR、CT、养护中心等业务的陆续开展,现有人员知识储备偏低,当前胜任专项岗位压力较大,专项培养迫在眉睫。建立长效性培养机制,如临床医师住院医师规培、送到医联体单位进行DR、CT等强化培训以及护养中心的运营学习等等,最终达到提升医疗水平的目的。(3)招聘中高级医师坐诊:当前中心自身人员队伍暂无中高级临床医师,主要依靠医联体单位专家教授给予对口帮扶来实现。为了更好地落实中高级医师坐诊便民惠民举措,丰富队伍建设,中心拟招聘若干主治及以上的临床医师进行坐诊,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开展住院及护养中心医养结合业务;2.发挥医联体优势,建立创汇辖区24小时急救中心;3.延长预防接种时间并提供周六全天接种;4.深入开展“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一老”借助健康小屋,建立智能化健康管理中心,“一小”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传帮带,延伸多样化儿保服务;5.进一步打造“一院一品”项目,结合中心实际,以医联体下沉以及本中心中医诊疗特色,打造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服务;6.开展每月义诊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医联体资源,通过医防融合,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出去,同时将群众引进来;7.加强与辖区签约群众的互动,通过公卫下乡随访、体检、门诊医疗干预,细化服务内容,提升签约居民的医疗及公卫服务水平;8.通过自身招聘以及医联体的支持,确保每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专家坐诊,提供医疗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编号为PDY10068661011611B1001,有效期为2023年6月13日到2024年12月3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