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南县>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4-05-08 10:12
单位名称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业务范围:引进茶叶新技术;研发茶类新产品;开展茶树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开发绿色、无公害茶叶产品并推广其生产技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茶叶品种鉴定及各类名优茶参加国家、省级评比等工作。
住所 商南县东岗街422号
法定代表人 朱先魁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43万元 43.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茶叶研究所在商南县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坚持党建引领,铸就坚实思想基础我所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清廉商南”“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等工作,锻造出一支干净、担当、作为的茶行业队伍,为商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把党风廉政工作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积极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警示教育,引导全体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面提升干部作风能力。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清廉商南”建设为抓手,利用全体干部大会、“商南大讲堂”、“商南廉洁学习教育平台”等学习理论知识,开展主题党日、党性体检、共驻共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干部技能培训、作风整治等活动,引导干部开拓创新、比学赶超、争创一流。三是全面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认真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从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五个方面下功夫,形成“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良性循环,立足茶产业实际,着力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2、坚持示范带动,夯实产业发展基石2023年,全县新改建茶园2万亩,茶园面积达到28万亩,年产量达8700吨,茶叶综合产值近16.5亿元。同时,着力优化调整茶产业布局,全面建设城关片区茶康养示范园、富水片区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试马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三大示范园区”。其中:城关片区新建无性系茶园10000亩,修复水毁及补植补栽700余亩。富水片区新建3000亩标准化茶园,修复水毁及补植补栽1200余亩,打造秦岭茶海门户区、茶马互市等12个重要景点,完成茶叶联营公司数字化茶园管理系统安装、双山茶叶清洁化加工厂7100平方米主体建设、丰富“茶园游、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康养游”等业态,成为网红打卡地和茶产业发展高地。试马片区建设智慧茶园2000亩,修复水毁及补植补栽500余亩,落实党建共建产业基地1个,建成茶叶新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沁园春数字化“智慧茶园”,完善多功能展示厅,拓展茶苗繁育基地功能,以茶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进一步凸显。3、坚持全链思维,挖掘产业增长潜力加大链主企业培育力度,将茶叶联营公司、沁园春、秦岭泉茗公司作为链主企业,协调解决项目申报、融资需求、技术升级等难题,鼓励科技创新,提倡试错容错,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带动能力。提高茶叶生产加工水平,支持茶叶联营公司等4家茶企的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工人素质提升,推进茶叶标准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加工,全面提高茶叶生产能力。4、坚持营销推广,加快产品价值转化积极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推进“茶+互联网行动”,加快落实“出陕西、走丝路”的营销策略,稳步提升线上线下立体多元化市场销售能力。推动商南茶消费者需求研究,丰富低端市场茶叶品类,推动中高端商南茶产品进入大型专业市场。2023年,在西安等省会城市建设茶叶专卖店3个以上,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8个,在“抖音”等直播平台建立流量窗口10余个。5、坚持科技服务,促进茶叶增产增效实施茶叶科技创新驱动行动,加强与中国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地建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展良种推广、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名优茶评选、土壤改良等工作。组建茶叶专业服务团队不定期服务茶企茶农100余次,发放茶叶政策与技能宣传资料500余份,承办2023年陕西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组织茶企外出学习交流1次,参加全省茶产业链培训参与的茶叶科技工作者超过30名。运用好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茶产业组帮扶力量,建成“组团式”帮扶茶叶专家工作站,建设茶叶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等科研示范园4个,开展茶叶品鉴宣传、技术培训活动7场次,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120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商南县茶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并正在实施。6、坚持做强品牌,提高商南茶知名度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品牌建设事宜,加大商南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参与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全国茶叶品牌调查等,举办商南茶品牌宣传推介活动5场次,承接市以上领导视察调研30余场次。同时,通过陕西新闻、商洛日报、商洛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以及沪陕、西延等6处跨高速广告牌宣传推介商南茶,“双山生态茶园‘春耕大片’”上CCTV-13新闻频道【新闻30分】,商南茶“双品牌”发展战略格局逐步形成。承办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项(绿茶)陕西省选拔赛、商南县茶叶开采节暨“秦岭泉茗”品鉴大赛、“茶乡商南•香飘四海”2023中国商南茶品鉴会、金融助力茶产业发展座谈会等活动7场次,参加第七届丝博会、第十七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第十九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陕西省茶产业链建设大会、秦巴山区坡地茶园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等活动8场次,进一步宣传推介商南茶。2023年,在省级以上茶叶赛事中,商南获奖10余项,其中,商南县荣获“2023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域”,“双山仙茗”获得陕西省“十佳茶品牌”,张淑珍同志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刘保柱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薛艳同志获得陕西省“十佳制茶工匠”称号。取得的主要效益1、茶产业持续做强,2023年新改建茶园2万亩,全县茶园面积达28万亩,茶叶种植规模居全省第二。2、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项(绿茶)陕西省选拔赛在商南召开,商南参赛选手分别获得第二名、第五名。3、2023年陕西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在商南召开。4、商南县茶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5、建成张淑珍茶叶专家工作站,为干部能力提升教育、商南茶交流学习、品牌宣传推介再添一重要窗口。6、商南县“双山仙茗”获得陕西省“十佳茶品牌”,张淑珍同志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刘保柱同志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薛艳同志获得陕西省“十佳制茶工匠”称号。7、2023年11月20日,商南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23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称号。存在问题一是对企业、农户工作指导力度不够,产业链条较为薄弱。商南茶产业链主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不强。茶叶细分领域企业少,资源深度研发利用不够,茶食品、茶饮料、茶多酚等茶相关衍生品开发成效还不明显,产业链、供应链短缺,竞争优势较弱。二是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商南茶区域公用品牌协同推进机制还有待完善,商南茶科技、茶文化、茶品牌统筹不足,品牌价值还不高,宣传与推广成效还较弱,品牌影响力还不强。三是建设资金压力较大。相对而言,投入到茶产业的资金较少,茶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多、强度高,品牌建设与推广周期长、难度大,资金需要量较大,就我县财政实力来讲,相应的配套资金还很短缺,还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支持四、整改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通过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方式灵活引智。同时根据当前工作需要申请招聘协管员,维持研究所工作正常运转。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瞄准国家农业绿色先行示范区创建、茶产业链建设等目标。一是提升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品种引进和品种培育并重,以茶园提质增效为主,重点突出三大片区建设,提升茶园管理水平,特别是城关康养示范园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布局民宿、景观等相应的旅游设施。二是强化品牌宣传推介。运用好茶博会等品牌宣传推介平台,唱响北纬33°商南茶。实施“百店千点”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引进战略合作者和投资者,优化传统销售渠道,拓展新型销售渠道,实现商南茶产品有效溢价。三是抓好产业跨界融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做强绿茶,做优红茶,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持续培育2个茶旅融合旅游景区,鼓励茶园观光、采摘体验、品茶赏茶等,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四是强化产业保障措施。推进全员招商引资行动,向中省市县争取各类茶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加快“三园一区”建设,推进双山茶叶研学暨清洁化加工厂综合建设、茶叶育苗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向茶产业集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