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平利县老县镇便民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农村合疗、公共文化建设、福利救助等服务工作。业务范围:社会保险、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农村合疗、民族宗教、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救助、拥军优抚、社会福利、社区建设、老龄、殡葬等工作 | |
住所 | 平利县老县镇太山庙村一组 | |
法定代表人 | 杨蕾 | |
开办资金 | 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平利县老县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4.9万元 | 258.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名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老县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2023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缴任务积极进行督促中,截至目前合疗交费15284人,脱贫户参保率100%,整体参保率89%。截至目前共报销外伤和转外就医47人次,报销金额757220.7元。截至目前各定点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共报销1224320.13元。2.切实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参保人员7947人,待遇领取4002人,发放待遇金额6160095.13元。做好丧葬费申报工作,今年全镇丧葬费共申报149人,发放资金149090.74元。按月做好到龄人员养老金的系统管理核对,按时发放到龄人员的养老金。3.老县镇共有人口5620户18218人,其中贫困户1778户5050人,监测户105户,349人。截至目前全镇现有劳动力7854人,未就业625人,实现就业7229人,跨省就业3096人,就近就业2514人,县外市内就业815人,市外省内就业787人,跨国17人;普通劳动力4739人,脱贫户劳动力3009人,实现就业2419人,跨省就业1040人,就近就业887人,县外市内238人,市外省内254人,监测户劳动力107人,实现就业71人,跨省就业25人,就近就业28人,县外市内8人,市外省内8人,跨国2人。社区工厂9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50人,其中脱贫人口134人。4.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脱贫户技能培训工作。今年邀请技术专家在11个村进行了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使各村广大农民群众受益。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协助申请创业小额贴息贷款,使其在就业和再就业中能得到最大优惠和帮助。5.积极开展农村小额扶贫保险收缴工作。召开镇村干部动员大会,做好政策讲解与宣传,在收缴当中做到应收尽收。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6.严格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要求,严格评审程序,审查按工作要求100%入户调查,真实、客观地掌握每一申报家庭的人员、收入、财产等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2023年审核通过特困供养15人,申请上报58户98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工作,严格审核程序,对救助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截至目前2023年共申报解决临时救助上报39户,救助金额72370.5元,切实解决了因病、因灾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7.认真做好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做好高龄申报和分类调整工作。通过摸底调查,村级申报,组织档案材料上报,镇县审核等程序,已将镇辖区25名90岁以上、436位80岁及1263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向县老龄办统计上报申请补助,2023年共计发放高龄补助1269400元。积极做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兑付工作。按时准确无误地兑付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8.做好退役军人常态化走访工作。通过走访收集完善优抚对象信息管理,对全镇311名退役军人做好“三清”工作。对145名优抚对象做好资金兑付工作,截至目前优抚资金兑付至12月。按照“一网定位、两图作战、三色管理”做好退役军人稳就业工作。做好困难退役军人的摸底和政策落实工作,截至目前优抚大病报销资料收集上报3人,关爱基金资料收集上报2人。做好优待证办理工作,目前网上办理288人;优待证发放251人。9.做好人口新婚、出生、死亡的上退卡册、录系统、季度报表,生育登记、全员人口信息应用管理、数据核查修改、日常办证工作及各个系统维护,做好2023年计生奖扶对象的摸底核查、2023年计生户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对象统计上报。截至目前全镇新婚102对,人口出生93人,死亡142人,生育登记93人,十证合一办证18人,全员信息已修改756条,上报2023年计生符合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对象1146户,2251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023年审核通过五保15人,申请上报64户112名低保人员;临时救助上报39户,救助金额72370.5元,切实解决了因病、因灾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2023年共计发放高龄补助1269400元。2.实现就业7229人,其中转移就业5560人、农业就业1173人、灵活就业380人、自主创业285人。3.贫困户参保率100%,整体参保率94%,共报销外伤和转外就医47人次,报销金额约757220.7元,慢性病共报销15人,报销金额约82748.06元,各定点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共报销1224320.13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干部综合性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解、业务处理不够细、不够深入。2.站内干部力量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量大面广的救助政策兑现上还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因此导致一定的矛盾隐患。3.干部应急工作处理能力有待加强。改进措施:1.加强干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站内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人管事。2.加强干部力量整合,充分发挥每名干部的优势,制定干部AB岗,确保岗位工作时刻有人管。3.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干部责任分工表,明确干部业务责任,确保每项工作有人管。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稳保困难群众生活。一是建立完善好低保、五保、残疾人兜底保障台账,做实做细兜底人员资金兑付明细。二是紧密联系扶贫办民政局,确保兜底保障各项任务有序对接。2.稳保创业就业成效。一是积极开展好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确保常住劳动力参加培训比例达标。二是做好贫困人口转移劳动力就业摸底登记,确保信息精准。三是开展好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创业补贴工作,促推贫困户积极创业就业。3.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一是围绕民政、社保、医保、残联等重点工作,按照周、月、季工作任务要求,及时做好各项分类性常规工作。二是紧密联系县民政、人社、残联、医保等主管部门,积极对接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时限性、要求性做好各主管部门工作安排。三是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