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长县> 延长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延长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7 17:42
单位名称 延长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缴、拨付、基金管理、保值、增值等。
住所 延长县城西社会保障局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秦丕平
开办资金 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万元 2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延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1、全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49个,参保职工7313人,其中缴费人数4761人、领取待遇人员2552人;新增参保单位1个,参保职工113人;办理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核定215人,死亡待遇停发42人;办理职业年金虚账记实271人1459.80万元(其中新退220人、县外转出32人、辞职14人、开除2人、死亡3人);办理退休人人员调待2503人人均174元;办理转移接续386人次,其中:企业转入29人,县外转出32人,县内调动转移325人;办理个人账户一次性清退业务5人,清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31.32万元;完成转入人员重复缴费退费8人次,退费2.26万元;税务缴费个人退收27人,退费28.93万元。养老保险总收入18981.3万元,其中征缴基本养老保险10864.9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8055万元,利息收入3.15万元,转移收入58.24万元。总支出20601.16万元,其中统筹内发放18658.34万元,统筹外发放1942.82万元。职业年金征缴收入1953.33万元,利息收入3.35万元,财政补贴职业年金虚账记实资金收入1459.8万元,职业年金归集上解3416.48万元,发放职业年金待遇1306人共计586.3万元。2、全县工伤保险参保单位345个,参保人数为9692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75个,参保人数为5589人,企业70个,参保人数为4103人;今年新增参保单位8个,参保职工280人;办理转移接续15人次,其中:县外转移6人,县内转移9人;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案66起(其中认定为工伤的61起、不予认定为工伤的3起、撤案2起)。工伤保险征缴534.29万元,工伤待遇支出116人次744.12万元,其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9份135.12万元,供养亲属抚恤金13份16.25万元,医疗费和伙食补助费55份93.27万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5份87.87万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4份383.04万元,伤残津贴2份10.38万元,丧葬补助金4份18.19万元。3、全面完成退休人员待遇资格实行手机APP认证工作。为了进一步防范化解我县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风险,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稽核风控工作数字化转型,全面取消集中认证、手工认证,实现“寓认证于无形”的手机APP认证工作。经优化升级,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模块待遇发放、账户信息、年度缴费、认证查询等功能,后期将完善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接续进度查询。通过使用APP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提高业务经办效率的同时,也让参保对象“少跑路,不跑路”,全面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已认证2552人,认证率达100%。4、积极做好统计报表工作。高度重视统计报表上报,按照中省市要求,全力做好财务报表统计、税务征缴统计、养老金待遇发放统计等各项业务统计报表,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按时报送原则,创新统计方法,并向其他县(区)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统计报表质量,全面完成各项统计上报工作。5、为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不断优化经办流程,最大程度方便各参保单位业务办理,实现“网上办、一次办”,着力推动线上经办服务高质量发展。8月22日起全面启动了“人员增员”和“人员暂停缴费”两项业务线上办理工作。“人员增员”和“人员暂停缴费”可通过网厅系统线上申报。推行线上办理后,所有材料线上上传、线上审核,参保单位经办人员不再携带纸质资料前来线下办理。线上办理拓宽了参保单位办事的新路径,缩短了参保单位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行“人员增员”“人员暂停缴费”两项业务“线上办,不见面”服务模式以来,共受理线上办理“人员增员”业务125笔,“人员暂停缴费”业务137笔。6、完善内控机制,严防基金经办风险。全面加强基金内控管理,加强数据稽核,全面落实取消社银手工报盘、取消手工业务,及时预警并积极化解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完善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基金安全要情报告制度,对信息系统展开重点业务、关键环节进行风险监控,开展疑点数据排查,建立健全多重参保、重复参保待遇部门协同核查机制,加大对欺诈冒领行为的打击力度。二、社会经济效益。1、完成2023年退休人员调待工作。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陕人社发〔2023〕22号)文件精神,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含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对2022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我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应调整2450人,月人均增加176元,2023年1月至6月补发共计258.72万元。于7月底全面完成并发放到位。2、建立养老金收不抵支财政预算制度。根据中省市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情由县财政予以保障。为此,从2021年起以后将收不抵支差额部分列入财政预算,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年初由经办中心上报县财政局将超支部分列入财政预算,年终据实决算调整。2023年县财政弥补收不抵支共计8055万元,保障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按时足额发放。3、.工伤保险征缴扩面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来我们突出重点加强征缴宣传,今年我们继续把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做为征缴的重点来抓落实,积极与财政部门和税务衔接,全力做好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扩面。分别在3月、5月、9月开展工伤保险宣传,并发放了5000多份工伤保险宣传资料、安全生产挂图、宣传纸杯、宣传雨伞等,全力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三、存在问题。1、.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系统的自动监控、自动预警不达标,与银行、财政、税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还不能做到,不能有效规避基金的运行风险,导致退休人员死亡不能按时办理,后续追费比较困难。2、工伤认定职能有待完善。经办中心承担工伤保险认定的行政职能,而经办中心只有经办职能,对单位而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建议移交主管局管理。3、工伤保险人员不足是我单位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专职工伤保险业务人员只有2人,内部岗位职责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开展较困难。4、档案管理未实现信息化管理。虽已建立专门的档案室,但依旧是传统模式管理,面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职和退休人数日渐增长,消耗许多人力资源,也会占用大量的房室空间,导致查询困难、修改困难、保存困难。四、整改措施。1、提高社保经办和风险管控能力。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文件精神和专人专职设定岗位责任,做好基础工作、规范业务流程,严格执行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经办能力,积极探索基金安全运行的有效途径,确保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安全。2、认真做好稽核工作。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待遇支付问题上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严格审核,以防止因管理不力所造成的少报、漏报或冒领养老金待遇的情况发生。3、加强信息工作。及时将日常工作中掌握的重要情况以信息形式上报,增强各参保单位及个人的参保意识,营造参保缴费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的良好局面。五、下一步打算。1、推进常态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各项社保政策,不断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快办工作,不断优化业务经办流程,精简业务资料,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业务经办效率,持续抓好待遇核定发放及转移接续等常态化业务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各项管理,抓细抓实全部业务,持续推进我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工作高质量发展。2、突破政策宣传壁垒。围绕“三个年”活动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五进”系列活动,进乡镇、进街道、进社区、进广场、进企业,找准宣传切入点,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持续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政策、工伤保险政策、工伤预防等宣传“五进”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宣传氛围,切实提高宣传覆盖面、关注度和知晓率。3、提升基金安全防控。认真贯彻落实《违法违规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七方联防联控机制意见》,加强信息共享,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违法行为;持续深化加强作风建设,夯实参保单位落实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主体责任,同时加大重大案件、典型案例的通报频次和力度,定期开展专题警示教育,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服务能力的提高,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以优良作风维护好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严抓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