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参与制定全县果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标准;组织协调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与贸易;果业技术推广、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示范园建设、果品品牌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信息服务、宣传推介、展览营销和对外交流合作。 | |
住所 | 周至县上林小镇什字东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张庚伦 | |
开办资金 | 18.5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周至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30.93万元 | 530.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推进“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为战略目标,把主题教育同开展“三个年”活动结合起来,同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现就情况作如下报告: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持续推进园区建设。园区总投资33.7亿元,占地2136亩,分为马召、哑柏两个地块建设,其中在马召板块,园区总投资31亿元,占地面积约1918亩,由周至县人民政府、北京英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远海远物流公司共同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完成,到2027年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建设规模约318亩,投资额约为9.5亿元。目前,一期建设项目(318亩)已完成项目立项、文勘、稳评、规划等相关工作,土地组件资料已通过省政府会议研究批准(第十三批次),预计2024年5月开工建设;在哑柏板块,园区总投资2.7亿元,占地179亩,主要由西安市农投集团投资建设,计划投资2.7亿元。目前已完成城镇空间规划、项目立项、产业规划、园区征地、文勘现场作业等相关工作,计划2024年底建成运营。2023年12月,我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创建省级第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实施涉农整合产业发展类项目6个,项目资金1000万元,涉及5镇6村,建设1700吨冷库及配套设施;二是实施陕西1个果业重点项目,投资2200万元,已完成建设任务。3.产业人才计划。一是建立完善人才库,吸纳了陕师大、西农大、华中农大等高校猕猴桃种植、贮藏、加工等方面专家教授20余名、专家50余名,建立了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人才库。二是向周至县人才办推荐了Ⅱ类猕猴桃专业人才2名。三是征集6家企业需求人才36人,涉及贮藏管理、财务会计、物流管理和果园技术指导等领域。四是慰问高层次人才。五是组织4家“即食”猕猴桃企业参加全省“即食”猕猴桃培训会。六是成功举办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38人。4.规范商标使用。一是开展集中办理周至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工作,授权用标企业34家。二是组织召开周至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运用和法律知识培训会2场次,全面提升果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周至猕猴桃区域品牌影响力。三是完成周至猕猴桃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验收工作,配合市场监管局完成周至猕猴桃陕西省地理标志调研工作。5.品牌打造。实施“周至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营销战略。一是加强与国家品牌建设促进中心和省品牌建设促进中心合作,制定《周至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方案》。二是编写上报《周至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申报书》,2023年省级品牌价值评估中,周至猕猴桃达124.25亿元。三是开展周至猕猴桃宣传短视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四是完成周至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持有主体变更工作。五是在2023年中国果品大会周至猕猴桃荣获佳绩,荣登“2022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第七,蝉联猕猴桃类价值榜第一,同时荣获“2022消费者喜爱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奖;周至猕猴桃在以“对话世界,共创美好”为主题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荣获“点赞2023我喜爱的中国品牌”奖;组织申报的周至猕猴桃品牌荣获2023年“陕西好商标”;申报的周至猕猴桃地标品牌和5家企业品牌入选国家级农业品牌库。6.宣传推介4场次。一是起草《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中心2023年周至猕猴桃宣传推介工作方案》。二是组织召开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面了解我县猕猴桃加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加工企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促进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在全省牵头成立周至猕猴桃产销联盟,开启了猕猴桃产销合作的新篇章。四是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工作会,会上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协议4200万元。五是组织在姚力果业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周至县专业技术人才助力猕猴桃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主题论坛。六是邀请媒体多次对我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报道16次。7.工作站建设。建立了猕猴桃贮藏专家工作站,为加强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及全面提升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水平提供了支持,更为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周至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8.龙头企业培育。一是对全县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监测,经过省市农业部门层层审核,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环节。二是4家企业晋升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厅已下发正式认定文件。三是完成了省市级龙头企业监测季报工作和龙头企业摸底工作。培育龙头企业11家。四是龙头企业加工基地申报工作。我单位努力争取了西安异美园加工基地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395万元,财政资金100万元。目前,已通过市产业发展处实地核查,项目已完成录入库工作。五是按照省厅文件精神,征集了周至县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4类(全产业链、产业强镇、龙头企业、省级产业化联合体)资料上报省厅。上报了3名陕西省2023年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其中周至县姚力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力获得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涉农整合资金项目。2023年我中心主管的6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冷库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资金1193.44万元,资金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6个项目均完成建设任务。联合财政局、乡村振兴局对2022年12个村集体项目进行全面验收,12个村集体项目投入资金2079.4万元,涉及7镇12村,直接带动农户1435户。目前项目已全部完成,并完成了资产移交工作。2.楼观镇都市农场项目。楼观镇都市农业现代农场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园1000亩,资金1334万元,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完成验收和资产移交工作。3.果业优势产业发展项目。该项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家单位实施,市级专项发展资金178.5万元,自筹242.45万元,总投资420.95万元,建设内容涉及建设研究、示范园建设等。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审计和验收工作。4.产业集群项目。产业集群项目中:周至县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升项目、品牌宣传推介项目由我中心组织实施,委托5家优秀企业实施周至猕猴桃品牌建设提升项目。财政资金120万元,企业自筹400万元,该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5.省市级园区统计工作。按照县统计局安排,我中心对主管的省市县12个果业园区进行实地走访、统计,指导园区填报园区年度统计报表,报表已上报县统计局。6.技术研究工作。在中心指导和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周至县姚力果业专业合作社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发明“一种采后猕猴桃果实的变温催熟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解决了国内猕猴桃硬着不能吃,后熟很快腐烂软了吃不急的难题。三、存在问题。示范园建设工作推动缓慢。一是建设用地指标还未拿到省市县三级批文,不能正常开工建设。二是解决遗留问题的资金保障没有到位。四、改进措施。大力协调推进马召板块用地手续报批,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级项目支持,争取2024年开工建设。五、2024年工作打算。2024年,我中心将立足周至实际,找准坐标方位,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全面推进“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战略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新成效服务全县、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加快猕猴桃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加强与中远海运、英华资产、西安农投等合作力度,全面启动示范园建设,实现猕猴桃全产业链纵向融合发展。同时,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为重要支撑,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打造。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市级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重点以核心园区为集中攻坚区,持续发力,攻坚克难,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家级园区创建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周至猕猴桃荣登“2022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猕猴桃类第一,荣获“2022消费者喜爱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点赞2023我喜爱的中国品牌”、“陕西好商标”。2.申报马召镇获国家级产业强镇、周一村获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姚力果业获农商创业典型案例。3.申报周至猕猴桃地标品牌和5家企业品牌入选国家级农业品牌库。4.中心荣获“2023年省级节水型示范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