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服务社会。负责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便民服务与咨询;对审批项目进行协调督查。 | |
住所 | 周至县万联锦绣城商业广场 | |
法定代表人 | 李妮 | |
开办资金 | 251.1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周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6.8万元 | 19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省市县各项工作部署,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升级打造“周到办”服务品牌,聚焦标准更高、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群众、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今年以来,县级大厅共接待群众61万人次,办理业务54万件(其中现场办件14万件,网上办件40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一是推动政务服务“集成办”。通过流程优化、部门协同、联审联办等方式,实现“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后台审批、一窗发证”服务,办好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二是推动政务事项“就近办”。持续健全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四端联动”,打造“标准统一、就近交件、协同办理、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三是推动政务事项“网上办”。在陕西政务服务网上线县级部门事项1749个,镇街、村(社区)事项1609个,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电子证照复制、网上结果领取。目前,网办事项率为97%,全程网办事项率为85%,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完成54类电子证照梳理工作、15个部门22张电子印章采模工作。四是推动高频事项“掌上办”。编制移动端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做好与“秦务员”APP的融合对接,实现清单内246项事项在秦务员APP“掌上可办”,持续提升移动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五是实现更多事项“便捷办”。设置“跨区通办”窗口,实现个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异地代收代办。推行第二批高频事项“周末不打烊”服务,并及时发布“不打烊”事项清单。六是实现政务事项“明白办”。在“西安政策通”平台发布惠企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在“西安市事项中心”优化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提高办事指南各个要素的准确性,让群众一看就懂、一目了然。2.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政企面对面沟通和投诉问题解决机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用电、用气等问题,让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一是开设“水电气暖讯”联合报装窗口,实现一表申请、一口受理、联合踏勘、一站服务、一窗咨询,提升公共服务接入便利度。二是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局长接待日”活动,邀请县级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政务服务大厅窗口,今年以来开展活动40人次,接待办事企业群众118人次,受理业务115件,体验95项办理事项,发现、解决问题28个。三是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畅通投诉渠道、强化作风监督。2023年以来,共接待群众71人次,相关问题已妥善解决处理。2.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政务服务工作巩固提升“15分钟政务服务圈”工作细则》和《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政务服务工作巩固提升“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成果的通知》,对全县各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要求。实地走访各镇街进行业务指导,要求各镇街进行自查自纠、整改提升,着力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服务升级,并开展我县2023年度“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点评选工作。4.持续优化“2345”代办模式。组织开展“特殊群体上门帮办服务试点工作”,印发《周至县开展特殊群体上门帮办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系统构建由“群众跑腿”向“服务到家”的特殊群体上门帮办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温度。同时,对“西安帮办”小程序多渠道开展宣传。2023年共为全县群众和企业代办各类事项54564件,其中镇(街)代办26031件,村(社区)代办27238件,县级大厅代办1233件(其中部门代办831件、代办窗口402件),项目代办47件,红色移动代办15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立集办件、考勤、投诉、评议、监督检查为一体的考核体系。依据《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并结合中心管理工作的实际,明确了考核的范围、考核遵循原则、绩效考核方法、考核组织与管理、绩效考核的奖惩,同综合业务科、代办科、信息科一起汇总绩效考核内容,使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月度考核工作有序开展,每一季度根据月度考核结果评选出流动红旗窗口和季度服务明星。2022年共评选出流动红旗窗口21个,季度服务明星30人次,进行表彰,未发生一起因考评结果不满对中心的投诉事件。2023年,共编印《每周情况通报》40期,编印《简报》9期,季度简报3期,表彰通报3期。存在问题。1.各部门协调配合有待提高。“审管联动”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监管部门相关政策未能及时传送至政务中心,不能及时对业务办理进行指导。2.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工作难度大。因县域财政原因,各镇街、村社区自助设备配备存在较大压力,目前无法进行自助设备配备工作。3.数据共享不畅。部分“一件事”线上办理工作软件系统没有开发成功,线上无法运行。同时,仍存在数据未打通问题。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不一,系统相对独立,导致数据在接入共享平台时出现对接不全、不完整、不闭环等情况。四、改进措施。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运行机制,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优化审批环节,缩短办事周期,逐项清理、调整、规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目录,按照高效、规范、便民的原则实行动态提速。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深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体制改革。按照决策、执行、监暂分离的原则,完善“审、管”分“审、批”分离的管理体制,启动组建承担集中审批职能的行政审批机构,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内运行机制,促进审批事项、审批权限、审批人员全面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完成部门审批服务项移交、下沉和交接工作。2、加强审批服务“清并压减”工作。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力争审批服务事项的优化调整率达到30%。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对自由栽量权过大的事细化标准,减少自由裁量空间,不断压缩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规范中介行为,加强监管。按照一窗多岗的要求,结合实际办件量,对窗口进行合并整合,推动审批服务效率提高10%以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