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就业服务中心

周至县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7 14:12
单位名称 周至县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劳动就业服务。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协调指导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业务工作。
住所 周至县二曲街道石桥路12号
法定代表人 魏凯军
开办资金 65.12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6.42万元 52.42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县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人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具体业务。(一)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依托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大力推行“培训、输出、维权、创业”四位一体化的工作模式,通过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强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二)就业再就业工作。依据国家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全民创业,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开展就业援助,开发和管理公益性岗位,进行“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审批发放,统计上报城镇新增就业。(三)失业保险工作。依据《失业保险条例》,开展失业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进行企业年检;征缴失业保险基金并进行社会化发放;进行失业人员档案托管,接收灵活就业人员异地转入接续养老保险;为档案托管人员办理正常退休手续。(四)协调指导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协调指导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依托人社信息一体化网络平台,开展相关的职介子系统、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失业登记等工作;做好失业保险、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摸清需求底数,精准匹配,实现转移就业一批。一是全面摸清底数。利用春节返乡人流集中时期,下发《关于做好近期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数据核实工作的通知》,依托镇街对返乡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状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统计。同时,利用县乡村振兴局国办系统数据,以村、社区为单位,对于下发的脱贫劳动力与监测劳动力就业数据信息进行核查更新、统计录入,确保帮扶对象清、就业状态清、需求信息清;二是建立监测队伍。针对省市确定的全县12个重点监测镇村,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专职队伍,深入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务工状态,为全县精准监测奠定坚实基础,并被省人社厅通报表扬和奖励。(二)落实奖补政策,靶向发力,实现扶持就业一批。共发放脱贫劳动力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5407人共计270.35万元(其中省外务工总人数为6262人,874人因个人原因明确放弃申领、26人无法联系),发放技能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各类补贴1600多万元。(三)聚焦重点群体,多方帮扶,实现精准就业一批。累计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活动60场次,开展各类稳岗就业政策宣传19次,推介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转移就业脱贫户45586人,完成了市上年度目标任务不少于4.4万人的任务,同时高于2022年底45567人的规模。(四)聚力重点企业,竞相迸发,实现就近就业一批。以“服务企业促发展,扩大就业惠民生”的服务理念,常态化对接县域重点企业开展走访活动,已对接县域重点企业50余家,帮助企业招揽人才400多人。(五)抓好公益岗位,兜底帮扶,实现安置就业一批。围绕县域实际和就业服务需要,综合施策,创新岗位开发方式,联动镇街、部门积极开发养路、护林、保洁等公益岗位;并针对我县专项就业创业工作,在已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中遴选就业信息公益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众托稳增收渠道,推动就业兜底保障工作提质增效。全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共计1880人,其中人社部门1783人、秦保局109人、乡村振兴局3人。(六)依托苏陕协作,抢先抢早,实现无缝就业一批。累计组织苏陕劳务协作专车输送400多人,苏陕劳务协作已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3737人(脱贫人口945人),其中2023年新增实现东部地区转移就业1428人(脱贫人口462人)。(七)打造劳务品牌,集中输出,实现稳定就业一批。全年考察办理创业贷款共2534万元,完成了市上年度目标任务任务1500万元的168.9%、县上年度目标任务2000万元的126.7%,直接带动就业超过300人。(八)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维护和谐就业局势。一是社保接续,累计托管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档案8531人,其中改制企业2700人、个人参保5831人。2023年新增参保人员727人,省内转入393人,省内转出211人。发放死亡人员的丧葬费19人736843.41元;二是严格落实退休审批,及时检视核查到龄退休人员,提前一个月申报退休资料,做到了申报退休零差错,全年共申报正常退休213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79人、刷脸办直接现场确认23人。核算退休待遇176人并正常发放,检视出异常37人上报审核后补发待遇;三是特殊人群社保代办,申请7名复员干部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72257.92元,申请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59547.04元;为对越作战人员26人申请办理生活补助9人,并按时申报了养老和医保财政补助资金;四是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累计实现参保450人,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等线上线下平台通知参保人员顺利过渡至手机缴费,并顺利完成了多缴退费工作,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县域工业数量少、规模小。我县生态功能区定位,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无大型工业生产,可提供的稳定性就业岗位较少,长效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二)就业服务广度、深度不够。拓就业渠道创新性不足,开展的活动规模较小、形式单一,政策宣传和就业岗位推介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结合多平台媒介全线铺设宣传效果还不足。(三)就业补助资金结余较多。由于周至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可应用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重点就业群体个人补助方面,虽然人数较多但个体可享受的金额较小,涉及符合政策条件享受补贴的企业规模性补助项目极少,很难大幅度增加就业补助资金支出。同时,占支出项目资金较多的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和大部分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按照要求,直接使用了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进行了支出,也直接影响了全年就业补助资金的支出进度,造成就业资金累计结余较大。(四)苏陕协作就业人员减少。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苏州本地区企业较往年存在订单减少、开工时间减少等问题,同时,由于周至县域猕猴桃、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园区优势用工企业的投产,本地就业容量进一步增加,导致赴东部地区务工人员减少,苏陕劳务协作工作难度加大。改进措施。按照全市“八个新突破”和“稳就业保就业”重点工作部署安排,加快实施就业服务提质、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城暖农民工”“春暖农民工”等专项活动,扎实开展全县稳就业工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强化政策宣传,办好惠民实事。进一步利用“秦云就业”和周至就业等线上平台,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三进”活动为契机,加强各项就业帮扶政策宣传及岗位推介,进一步强化做好重点就业帮扶政策宣传落实工作。全年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1500万元。(二)专项活动提质增效,拓宽就业门路。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为载体,持续实施“家门口”新模式,多频次、多途径开展招聘活动。全年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活动不少于30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1000人。(三)聚焦重点人口,落实稳就业帮扶。依托苏陕劳务协作机制,创新就业帮扶工作新模式,持续通过帮扶车间安置、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实施技能培训、发放跨省交通费补助等举措,全力帮扶重点人口就业增收。全年转移就业脱贫户不低于45590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不少于1880人,培训脱贫人口不少于300人,实现跨省交通费补助应发尽发。(四)不断创新提升,优化就业服务。指导已建成的周至县零工市场和周至县就业服务驿站规范运行,并在全县继续推进就业服务驿站建设。充分利用县域产业园区优势,加强对接协作,努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