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周至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发布时间: 2024-05-07 14:08
单位名称 周至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供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建设行业人员培训及资质监督;工程竣(交)工验收、监督。参建人员上岗资格监督。
住所 周至县二曲街道瑞光路121号
法定代表人 张向荣
开办资金 212.0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2.69万元 212.6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是质量安全狠抓落实。制定了《住建领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年初与各建设单位、各施工单位、各监理单位签订2023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61份,与各施工企业签订年度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23份,构建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编制下发《周至县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切实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和混凝土施工质量专项治理,签订质量安全监督计划书36份,检查在建工地230余次,聘请市级质量安全专家深层次高质量开展专项检查4次,对发现问题建立隐患台账,逐个销号,逐个清零。组织开展脚手架、有限空间、防高坠、防坍塌、建筑消防安全、起重机械设备等安全专项检查,排查安全隐患1063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25份,组织约谈15次,罚款10.6万元。本年度对10家建筑业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提供依据。成功举办了2023年周至县燃气抢险暨建设工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演练观摩会。积极做好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创建宣传培训工作,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100%,装配式占新建建筑20%。按照局党委的安排,质安站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思路,组织人员对2011年以来获得土地规划手续的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详细的梳理,并对符合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管理的10个项目建立台账、签订合同、依法监督,验收备案,组织移交,妥善解决了近12年未解决的问题。2023年,完成商混运输车辆总数30%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替代工作。二是扬尘治理精准管控。制定印发《周至县建设工程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督导检查,强化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工程开工前,分别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承诺书》,明确责任主体。强化日常巡查,每天均对建筑工地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其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各项措施,并认真落实ABC分级管理。扬尘在线监测及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全覆盖,充分发挥了扬尘在线监测作用,确保了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积极推动建设工程领域VOCs治理,出动441人次,检查392个次项目、142家次两类企业。下发治污减霾整改通知单100份,市县级督导单38份,查处建筑工地及两类企业扬尘污染违法违规项目17家,罚款53万元。重点管控及应急响应期间共出动94个小组298人次,执法车辆94台次、督导检查在建项目122家次、两类企业68家次、发现问题15处,整改到位15处。三是为民服务效能提升。做好国卫复审工作,落实建筑工地卫生精细化管理、病媒生物防治及垃圾分类工作。持续优化竣工联合验收审批标准、审批流程、审批服务,实现“统一系统、信息共享、联合验收、限时办结、统一确认”的竣工联合验收模式,共办理竣工联合验收备案15个。召开保交楼及延期交房现场服务保障对接会20余次,配合专班受理各类涉诉涉访案件36件,主动为业主和企业搭建沟通对话平台18余次,积极化解各类矛盾问题14件。及时办理12345热线工单和人民网投诉案件共计82件,工程投诉问题回复率100%,处理问题业主满意率达96%以上。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荣获2023年度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系统考评优秀等次。2、2023年文明建设到届复审县级文明单位。三、存在问题。1、单位专业技术型人才较少,监督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治污减霾和安全生产等业务工作相对繁重,总体工作节奏还跟不上上级要求。四、改进措施。1、加强单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提振精神信心。2、完善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措施。3、科学统筹好各项业务工作。五、下一步打算。(一)在工程质量安全上再突破。一是抓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建筑业管理法规、条例,全面落实建设主体安全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和施工质量控制流程,杜绝违章行为,规范施工操作,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抓责任。要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到人,对企业履行安全责任措施、隐患排查整治、人员到位履职进行重点监督检查,针对易出现较大安全隐患的基坑支护、起重设备,认真研究对策,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一方平安。三是抓监管。运用“数智强监、空地一体”监管平台,开展巡检工作,真正做到看得见、叫得响、管得好。做到抽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坚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备案管理,持续跟踪督导。针对建筑市场反应强烈的违法、违规问题,强化安全生产、专业分包、劳务作业、项目经理的动态监管,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坚决遏制违章作业、无证施工、非法转包、违法分包、项目经理不在岗或冒名顶替等现象,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二)在建筑业产值上再突破。一是抓入库。对注册在本地的建筑业企业进行梳理,应统尽统,按时、准确、如实填报产值。对本地在建项目施工的外地企业,进行调度、调研,统计产值,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考。二是抓增长。鼓励入库企业与国企等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联合,共同参与高端建筑市场竞争,扩大项目承揽范围,带动建筑业产值和增加值稳定增长。三是抓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及时协调解决工程项目有关问题,大力支持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建优质工程。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从业环境。(三)在为民服务效能上再突破。一是抓效能。制定下发规范分部分项验收和竣工验收管理文件,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简化办事流程,着力在“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率提高”上下狠功夫。能让企业跑一次办成事的绝不让跑两次,能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办理业务的绝不让企业多跑一趟。二是抓服务。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存在的困难,踏踏实实地为企业做好服务。积极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