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

发布时间: 2024-05-07 11:58
单位名称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监测防治保障。农作物病虫草鼠和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的监测、预警、防治及技术指导;农业植物检疫申报点管理及检疫证的核发;植保新技术、新药、新药械的试验示范、研究推广及宣传培训。
住所 周至县二曲街道农商街10号
法定代表人 商卫东
开办资金 330.8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1.37万元 169.65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3年4月进行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县植保站牢固树立“科学植保、法制植保、绿色植保”工作理念,积极抓党建,学思想,转作风,高质量实施好中省市农作物病虫害防灾救灾项目。圆满完成了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小麦和玉米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植物检疫,外来入侵生物病虫害普查,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指导以及集成优化猕猴桃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等植保植检工作。一、开展以下业务活动。1、高质高效猕猴桃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工作。在二曲、马召和竹峪建立3个高质高效猕猴桃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区50亩,悬挂绿盲蝽诱捕器100个,捕食螨生防制剂300袋。选用安全高效优质农药,采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4000亩次。通过全年用药量调查对比,集成技术示范区比非集成示范区和果农常规防治区减少18.6%和30.9%,且全生育期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达到化学农药减量效果。2、现代化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植保工程应用。做好“一主三副”现代化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数据采集,根据我县地域特点和作物布局,在尚村和马召布点2个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区,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完成了《周至县自动化监测设备数据与田间发生实况相关性分析报告》,为下一步监测数据的应用提供参考。3、小麦封闭除草试验。为了提高小麦杂草化除效果和安全性,加强小麦冬前化学除草的示范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6日我站在尚村镇西凤头村试验推广吡氟酰草胺和砜吡草唑小麦播后苗前封闭除草药剂组合,开展试验4亩,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4、小麦田间杂草化除工作。2月23日在尚村镇西凤头村召开抓田管促春耕暨小麦田间杂草化除工作现场会,截至3月上旬组织2支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作业示范面积1.2万亩,发放防治技术资料2000余份。5、开展春季小麦条锈病“打点保面”应急防治。3月21日我站在马召镇涌泉村踏查的3块田发现了小麦条锈病,是西安市第一个调查监测到条锈病的区县,受到了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一致认可。3月27日天气放晴后,及时召开应急防治工作现场会,截至4月上旬累计开展应急防治8200亩,有效控制了病原发生基数。6、小麦“一喷三防”工作。4月18日在马召镇涌泉寺村召开启动会。通过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把牢小麦生产最后一道关口,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蔓延危害,为安全生产夺丰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截止5月底,完成防治7.764万亩次。同时,6月1日在县良种农场、终南镇马蓬村和广济镇南大坪村开展喷施多效唑防控小麦霉变发芽技术示范推广1040亩。7、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统防统治。8月1日,我站在西安地区已连续四年率先田间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幼虫。由于草地贪夜蛾属一类病虫,也是外来入侵物种,为了保障秋粮玉米生产安全,8月2日,我站迅速行动,积极组织无人机飞防组织在尚村镇西凤头村开展玉米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示范作业面积680余亩;及时开展统防统治示范推广,建立玉米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区1个,召开防控现场会3次,组织技术培训7场次480余人,累计在尚村和四屯等镇开展玉米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1.25万亩,有效压低了病虫基数。8、猕猴桃暴雨冰雹灾后减灾。5月20日竹峪镇解家沟村等地发生暴雨冰雹灾害后,我站积极开展灾后减灾救灾病虫植保应急防控工作。灾后第一时间发布了《猕猴桃遭暴雨冰雹灾害后的减灾救灾技术措施》植保情报。随后,组织开展培训,讲解灾后果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工作,并利用无人机对受灾果园喷施杀菌剂386亩,有效预防伤口病菌感染,促进树势恢复。9、植物检疫。2023年我县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监测和防控扑灭工作,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开展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和专项普查。全年进行专项调查64次,出动人员560人次;其中苹果蠹蛾、柑橘小实蝇各设立16个监测点调查64次,出动人员560人次;开展产地检疫14次,签发产地合格证书4份,签发调运检疫证书69份,实现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签证合格率100%。进行人员培训3场次,接受咨询共计1130余人次,印刷各类宣传资料2800余份。10、农田鼠害监测与防控。建立农田灭鼠监测与防控示范区2个,TBS鼠情监测及防控示范区2个,鼠夹法鼠情监测及防控示范区2个,农户监测点100个,开展技术培训4次,受训群众160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280余份。11、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和消杀。(1)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和消杀。开展2023年苹果蠹蛾为主要检疫对象的阻截防控消杀工作,在全县东西南北各个方位的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与外县接壤路段,共设置13个点位,采用植保无人机实施作业,防控消杀面积1579亩。(2)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以省道107环山路、国道108、国道310和县道319沿渭路为主要踏查路线,以猕猴桃、小麦、玉米等主要粮果作物为对象,一周一查,及时记录并上传普查信息。通过普查发现周至县外来入侵病虫共有2种,分别是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和草地贪夜蛾。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县累计开展“一喷三防”面积7.764万亩次,有效控制了病原发生基数。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化学农药使用不增量,达到农药减量提质增效的目标。通过猕猴桃全生育期集成优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实践的推广应用,达到农药减量提质增效的目标,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商品果率提高到90%以上,辐射带动全县猕猴桃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49%以上。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确保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粘虫和大小斑病等病虫害达标区应防尽防,确保玉米重大病虫危害不大面积成灾,防控处置率总体达90%以上,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重大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配备显著不足,植保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单位编制11人,目前单位在岗职工仅10名,病虫草鼠害日常监测任务量繁重,人员显著不足;二是远程植保设备信息化水平高,单位人员年龄偏大,年轻同志少,先进器械应用率不高;三是植物检疫、外来入侵病虫害调查、鼠情监测等均无专项工作经费。四、改进措施。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素质,科学地监测预警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信息,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开展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监测预警猕猴桃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信息,广泛进行培训及用药指导,辐射带动全县群众开展猕猴桃绿色防控。2、积极争取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为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需要增加年轻型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提高植保队伍的整体综合技能。五、2024年工作打算。1、重大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我站将充分利用现代化植保工程监测设备,切实做好我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科学防治技术指导,推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引导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猕猴桃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根据病虫发生危害的特点和规律,监测预警猕猴桃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猕猴桃病虫情报防治信息。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带动及培训指导,辐射引领猕猴桃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生产实践广泛应用。3、植物检疫。认真开展苹果蠹蛾、柑桔小实蝇等有害性生物的监测,及时上报各种疫情报表。按照时间节点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产地检疫工作,并积极实施绿色通道调运检疫,继续完成外来入侵病虫害的普查工作。4、农田鼠情监测。建设农田鼠情监测及农田灭鼠示范点2个,在监测期内坚持科学规范化监测预警,积极开展农区鼠害防控技术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鼠害防控观念和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2年获全省农药质量监督工作先进集体2、2023年获全省优秀测报站3、2023年度获农业农村局全年目标考评优秀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