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周至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7 11:57
单位名称 周至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依法为不动产权利人提供登记服务。负责全县不动产登记统一发证工作;负责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登记审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承担对全县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融合;承担全县不动产登记业务人员培训工作。
住所 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1号楼2层
法定代表人 王也
开办资金 29.0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周至县不动产登记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万元 1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不动产登记工作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这一核心任务,牢牢把握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深入推进“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社会公众满意度,推动营商环境工作理念、机制、政策、服务创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2023年主要工作。(一)不动产登记业务完成量。2023年共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54件、转移登记6件、变更登记11件、注销登记1件;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77件、转移登记2977件、变更登记146件、更正登记103件、补换证登记15件;办理国有房屋转移+抵押变更登记(即“带押过户”)1件;办理预抵押登记699件、贷款金额7.6012亿元;办理一般抵押登记1895件、贷款总金额18.94亿元;办理在建工程抵押登记102件、贷款金额8445万元;办理抵押变更登记6件,抵押注销登记1275件;办理查封登记185件、解封登记53件、续封登记7件;办理信息档案查询6377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3457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699本、登簿9380宗(包含1614宗集体土地所有权与153宗宅基地),收取不动产登记费总计119.5938万元。(二)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登记财产”领域任务进度情况如下。一是推行“交房即交证”集成改革,按照《周至县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限,常态化推进交房即交证工作模式。2023年成功举办第三期“交房即交证”仪式,推进了中安新天地“交房即交证”项目落实,实现“住权产权零距离、交房交证零时差”。目前,我中心正积极与西安鼎丰源置业有限公司沟通对接碧馨苑二期项目“交房即交证”事宜,确保群众实现交房时同步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二是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按照《关于深化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与纳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通告》要求,常态化开展“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的工作模式。在政务大厅设置“一窗受理”窗口(二手房转移登记专区),窗口统一受理、并行办理,办结后由一窗受理窗口出具办理结果,避免群众多个窗口来回跑。目前,不动产交易、登记可通过“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统一受理,转件后并行办理,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交易“一网通办”。三是实现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一窗受理”,印发了《周至县便民利企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方案》(周资源发[2023]11号),设置了“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协调推动二手房交易关联的水、电、气业务并入了“一件事一次办”窗口,群众在“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办理二手房过户业务的同时即可申请办理水、电、气业务,解决了长期以来二手房与水电气过户多头办理、多次跑路的弊端;依托“一件事一次办”平台,统一受理、并行办理,推动了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一网通办”,实现了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线下“一事联办”,线上“一网通办”。四是探索二手房“带押过户”模式,制定了不动产“带押过户”的办事指南。目前,已与市局对接完成系统调试,已与中国建设银行周至县支行进行对接,已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和业务流程。截至目前“带押过户”新模式已可实行,并顺利完成首例“带押过户”登记。五是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印发了《关于转发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贯彻落实西安市政府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的通知》(周资源发【2022】36号),按照《周至县不动产登记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五项措施》、《周至县不动产登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条便民措施》、《规范不动产登记工作“容缺受理”的通知》、《调查回访工作制度》等文件要求,常态化推进涉企业务咨询、绿色通道、上门服务、定期调查回访、容缺受理、证书邮寄等工作模式。常态化推进涉企业务咨询、绿色通道、上门服务、定期调查回访、容缺受理等工作模式,截至目前通过电话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回访企业群众共93次,上门服务6次,更好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登记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三)老旧小区登记遗留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解决“房屋办证难”问题,我中心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的原则,进行梳理排查,共整理出118个老旧小区存在办证难问题。目前,我中心已解决50个老旧小区办证问题,惠及群众5090户,其中2023年完成5个老旧小区的数据整合工作,剩余68个小区办证问题正在有序推进中。在加快解决剩余68个老旧小区办证问题过程中,我中心提前整理剩余老旧小区现有档案,根据现有资料对剩余未解决办证问题的68个小区进行梳理分类,依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存在问题拟定了解决方案,依法依规逐个解决,确保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2023年不动产登记工作锐意进取,特别是相关抵押登记的办理,极大地促进了县域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回笼周转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满足了购房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美好向往,保障了广大群众进行一二三产业创业的资金需求,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县企业群众营造了“便民、优质、廉洁、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环境。三、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互联网+”方面。一是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面。二是完善“自助办”便利化服务模式。四、改进措施。我单位将进一步紧跟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形势,坚决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全面提质增效,优化登记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不断推进“三个集成”,完善平台系统建设,强力推进数据整合工作,健全权调机制,夯实不动产登记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最终达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继续分类推进,逐步解决老旧小区办证遗留问题。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信守政府承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合理妥善处理”的原则,建立分级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工作机制,主动与税务、住建相关等部门健全会商机制,对遗留问题认真梳理,结合具体区域、具体案例,梳理问题清单,提请县人民政府专项研究解决,满足企业群众正常办证需求,切实打通为企业群众登记服务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和移民搬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工作。按照中央、部、省要求,紧盯时间节点,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数据汇交、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应发尽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