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滨江新区发展服务中心

汉中市滨江新区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07 10:12
单位名称 汉中市滨江新区发展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滨江新区开发建设提供管理服务。滨江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招商引资。
住所 汉中机场院内
法定代表人 李清荣
开办资金 1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66万元 21.8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五个紧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是紧盯重点项目。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三边三倒工作法”,抓住“十四五”规划项目中期评估和年度项目中期调整“窗口期”,按照“储备提质、总量不减、调整一个、补充一个”原则,紧扣产业项目、民间投资“两个60%”,坚持每月常态化谋划研判、论证储备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累计谋划项目66个,总投资240.66亿元。二是紧盯招商引资。全年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76.7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8个,总投资38.84亿元;协议项目12个,总投资137.88亿元。累计派出48支招商小分队,对接企业约82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52个。三是紧盯创新驱动。以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陕钢研究院为载体,深度对接秦创原。结合新区重点企业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嫁接资源,引导促进科技型企业培育与研发机构建设“同频共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联合体、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共性研发基地、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等创新驱动平台。四是紧盯企业运营。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紧扣实现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企业效益提升和经营成本降低“三升一降”目标,在高新技术、城市更新、餐饮住宿、教育教学、地产开发、物业服务、飞地经济、三产建筑业等方面立体式拓展业务范围。五是紧盯市场主体培育。以持续打造“味见汉中”特色街区为重点,为天汉长街128家商户提供“保姆式”服务。突出“三个狠抓”,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狠抓集团化办学。以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为总校,所属16所中小学幼儿园为分校,组建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滨江教育集团,加快推进“品牌+校长+核心技术”集团化办学。二是狠抓重大活动保障。突出“四路、五点、六大专项整治”,反复抓、重提升,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四路”(即以滨江西路、西新街、汉宁路和荔枝路为重点辐射全域)、“五点”(即白渡片区创文提升覆土植绿、桥北广场环境整治、天汉楼布展及开放、天汉大剧院演出、吾悦广场周边和西新街沿线环境综合提升)、“六大专项整治”(即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绿化维护、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和街面秩序整治)。三是狠抓城市综合创建。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综合执法工作,从城市色彩、城市温度、人性化设施方面综合提升城市环境,高品位打造江北片区15分钟“生活圈”。紧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创新出台新区《“五抓五示范”文明城市品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绿化亮化、户外广告、招牌、城市家具、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重点项目建设等相关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全面提升,凸显特色、打造亮点,持续擦亮城市“名片”,创文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三)着眼“三个确保”,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一是确保安全不出问题,印发新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方案,抽调人员组建专班,全面排查整治,列出整治重点事项清单18个。坚持全员下沉、脚步丈量,抓细天汉长街消防安全,重点检查消防、燃气、供水、电路、水系以及房屋建筑安全。对135户商家燃气安全进行5轮拉网排查,开展联合执法12次,彻底解决了后厨“两气”同用的问题,杜绝安全隐患;抓细校园安全,突出防溺水、消防、食品和心理健康排查;抓细项目安全,逐项目重点检查深基坑、塔吊等部位,确保建筑工地安全。二是确保审计整改有序推进,以坚决的政治态度强化审计整改,开正门、堵暗门,从加快土地出让、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市场化运营三方面发力,坚决遏制增量、强力化解存量。国家审计署、陕西省财政监管局反馈认定债务18.72亿元,今年以来已累计化解到位11.27亿元,化解率60.2%。天汉楼完成布展全面开放,汉中文化产业园持续举办具有全市重大影响力的群众性文化展演活动,市场化运营扎实推进。三是确保债务不“爆雷”,债务清仓见底,建档立卡254份。按照“保征信、保稳定、保审计整改、保民生、保运转”的原则,能用的力量全用、能采取的手段全施、能保障的要素全上,推动债务平稳化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清欠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组织,完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举措,顺利完成8.28亿元无分歧账款的清偿工作,实现清零销号目标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首先,2023年度,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总定位,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三个年”活动,聚力稳增长、全力抓项目、着力促落实,克难奋进、破难攻坚,统筹推进新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好中有进、进中提质良好态势,被国家领导人赞誉为市民“幸福园”。其次,回顾2023年度工作,有四个亮点:一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聚焦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江北15分钟生活圈,新增绿地空间6处152亩,创文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是集团化办学扎实推进,落实集团、总校、分校三方责任,实行“品牌+校长+核心技术”模式做强滨江教育,举办全市第一家托育服务公办幼儿园,全市首家试点城区学校午餐午休全覆盖。三是市场化运营步伐加快,打造“味见汉中”特色街区,举办秦岭熊猫音乐节活跃夜间和假日经济,天汉楼全面布展开放,天汉大剧院开展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70余场次。四是城市总部经济取得突破,累计招引14个类别的区域总部经济头部企业入驻。经济效益:全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亿元,同比增长8.55%。22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9.8亿元,投资完成率9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4亿元,占年度任务29.9亿元的105%,同比增长28%。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固投指标有欠账,去年新区固投完成58.2亿元,今年政府性投资项目大大减少,完成既定年度目标承压很大;二是新区转型升级缓慢,创新发展路径还不明晰;三是债务压力大,目前新区债务总额100.89亿元,其中公益性债务63.85亿元;四是审计整改暴露出管理有漏洞,亟需加强制度建设。2.改进措施:一是用好“三边三倒”、晾晒比拼等方式,力争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到2022年实际完成量水平。积极争取政策投资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强民生领域项目储备,着眼生态城市建设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项目,谋划一批历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领域重点项目,充实重大前期项目储备库。二是认真落实市委对园区提出的“装满产业、全力招商、投行思维”部署要求,新区将坚持学企业不学机关、走市场不当官僚、引资源不靠财政,聚焦“五个重心”抓转型、促升级、提质量:1.工作的重心,从“大基建”转型为主攻“大产业”;2.项目的重心,从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转型为主攻市场运营产业类项目;3.产业的重心,从地产经济、生活性服务业等传统产业转型为主攻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商旅产业、科创产业等高新产业;4.运营的重心,从集团企业注重业务拓展、增产创收转型为主攻量质齐升、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5.干部的重心,从抓项目、干项目、管项目转型为主攻服务产业、服务项目、服务市场主体。三是融资化债方面,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新区债务“不暴雷”底线,确保新区健康运行。四是审计整改方面,将以坚决的政治态度,夯实责任、盯死看牢,确保剩余任务按期整改、全面销号。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新区工作的总体考量是:聚焦聚力“两个彻底改变”,锚定十项重点任务,为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贡献更多滨江力量。“两个彻底改变”:一是彻底改变新区经济下行局面,确保年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园区前列;二是彻底改变投资模式,项目建设由政府投资转向重点依靠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锚定十项重点任务:持续擦亮新区城市管理和滨江教育名片;推进五个地产项目开工促建;金融大厦招商投用;天汉先导科技创新公司完成组建;推进天汉楼及广场、汉中文化产业园(天汉大剧院)全面市场化运营;西安大厦开工建设;“两院一中心”、中医院等代建项目交付使用;企业利润明显提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提质增效;集团各部门与各公司“同题共答”、强化关联考核,推进土地招商、总部经济和市场主体招商有新突破。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抓新区转型升级;二是力促固投指标回升;三是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四是加快产业招商;五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六是加快拥江发展;七是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八是抓好债务化解和审计整改。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天汉长街被省文旅厅评为“陕2023-2025年非遗特色示范街区”;滨江新区发展服务中心被市人社局表彰为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被市信访局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