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区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汛旱灾情概况。2023年咸阳市汛期从6月1日至10月30日,我区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偏多,极端事件呈多发态势。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突出,暴雨、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全年启动1次Ⅳ级响,下发紧急通知8个、印发防汛文件39个、预警信息13期、雨情通报76期、气象服务专报279期。累计出动车辆100余辆次、人员3000余人次,全区共排查治理危房46处,危窑25间(危房、危窑均无人居住),隐患点72处,共转移避险11户16人。在汛期发生的多次强降雨过程中,由于汛前准备工作扎实有效,组织严密,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到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全年整个汛期,渭河水势平稳,全区无灾情。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汛指挥体系。今年汛期雨水较多,降雨量较大,加之,我区老城区面积较大,辖区内排水管网设施陈旧、淤积严重,导致低洼易涝地点较多,防汛工作形式较为严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传达学习省市防汛视频会议精神及领导批示指示要求,并及时召开全区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调度会议,研判汛期天气情况,迅速对每轮强降雨过程应对工作进行扎实细致的再安排再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能及职责,形成了区防指各成员单位应急联动、组织协调、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区防汛抗旱工作有序推进。2.夯实责任,做到了责任落实全覆盖。在责任落实方面充分发挥“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各街办对照各自问题短板进行完善“人盯人防抢撤”实施方案,确保区级、街办、社区、小区(组)“四级包抓责任”落到实处,并成立“人盯人防抢撤”一线指挥部,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全面负责辖区内人盯人转移避险工作,制定了防汛安全包抓责任人一览表,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在防汛工作上不漏一户一人。确定避灾安置场所,各社区(组)结合实际,按照相对集中、位置较高、交通便利、转移便捷、安全稳固的要求,确定避灾安置场所并由专人负责。各相关部门、各街办充分认识到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的重要性,夯实避险责任、细化避险预案。3.主动防范,切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一是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提高防汛救灾的针对性。按照市防指《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2月27日区防指办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各街办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按各自分工抓好落实。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洪灾教训和暴露出的问题、西安“8.11”山洪泥石流灾害教训,及时查找预案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严格履行预案方案审查、审批、报备等程序。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全区防汛应急预案》、《渭城区城市内涝应急预案》、《渭河渭城段防汛应急预案》和各街办负责修编各自相关的专项预案已完成,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强化组织动员、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等关键环节措施,全面提升决策指挥调度和应对响应处置能力。二是储备应急保障物资。2月22日区防指办印发《关于开展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检查工作的通知》,按通知要求区防汛办分两组对四个街办、五个单位的防汛物资进行清查,3月30日区防指办印发《关于全区防汛抗旱物资检查情况的通报》,明确了全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情况和存在问题。今年全区投资98万元补充采购抽水车、污水抽水泵、冲锋舟、漂流救生衣等64类应急物资,根据实际所需已分别发放给各街办、各相关单位,及时补充抢险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应急抢险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位。三是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我区现有7支防汛抢险队伍共计320余人,分别是:地质灾害防汛救援分队、渭河防汛救援分队、城区内涝救援分队、抗洪抢险救灾救援分队、防汛治安交通保障分队、防汛抗旱物资保障分队、防汛医疗保障分队。今年7月区防汛办组织各街办、区执法局对冲锋舟、抽水泵、发电机等防汛应急大型设备进行现场操作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应急抢险队员的业务能力。在汛期,各街办防汛救援分队分成4组,遇到各类紧急预警时,1组人员留守单位,其余小组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全力确保全区抢险救灾需要。4.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改。4月20日区防指办印发《关于全面开展防汛抗旱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各街办继续完善风险隐患台账,重点落实防灾避险“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去哪里、管得住”责任链条。在汛前、汛期各相关部门、各街办对辖区低洼易涝点、建筑工地、老旧小区、地下车库、地下娱乐场所、危房危窑等风险隐患点进行地毯式排查,重点以行业、辖区为单位,紧盯薄弱环节,加大隐患排查和日常巡查力度,做到了心中有数、防范有度、重点突出、覆盖全面。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对易涝地段、危房危窑在特殊时期派专人值守巡查,拉起警戒线设立警示牌,及时抽排积水劝离群众。在渭河防汛方面,相关部门、街办开展汛前安全大排查,对排查出的河道、河堤安全隐患,立即治理到位,做到河道疏浚、堤坝安全,积极开展巡堤、巡岸和清滩。在地质灾害方面,相关部门以沿塬滑坡危险地段为重点,排查危房、危窑和隐患区域,提前组织搬迁、设立警戒标志,并落实专人密切监控。(三)应急值守工作开展情况1、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各项制度。制定了《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应急值班日常制度》、《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急值守工作流程》等制度;制作专用值班记录本;我们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加强值班备勤工作,应急值守采取全局轮换制度,每月初及时安排下发值班表,每天由局里1名副科级领导作为带班领导,昼夜各安排1名同志应急值守,实施24小时对手交接班,确保全天候都有值班人员在岗,坚持交接班制度。2、切实加强信息报告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的有关工作制度,报送信息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力争做到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责任落实到位,信息处理及时,在值班值守过程中,从未发生过误报、延报、谎报等重大问题。取得的主要效益今年,2023年咸阳市汛期从6月1日至10月30日,我区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偏多,极端事件呈多发态势。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突出,暴雨、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全年启动1次Ⅳ级响,下发紧急通知8个、印发防汛文件39个、预警信息13期、雨情通报76期、气象服务专报279期。累计出动车辆100余辆次、人员3000余人次,全区共排查治理危房46处,危窑25间(危房、危窑均无人居住),隐患点72处,共转移避险11户16人。在汛期发生的多次强降雨过程中,由于汛前准备工作扎实有效,组织严密,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到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全年整个汛期,渭河水势平稳,全区无灾情。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1、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措施,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制,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协调沟通,汛期责任到人,解决信息共享问题,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到位。2、抓紧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制定培训演练计划,重点突出预警响应、人员转移等内容,科学组织实施,使防汛责任人全面掌握预案内容,熟悉预案流程,提高预案的执行力。3、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意识,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管理制度,提前做好防前物资储备等工作。4、继续开展对防汛人员防汛知识和技能的各类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对防汛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现场处理、物资保障等应急防汛能力。5、严格防汛值班制度,加强防汛信息的上报和互通工作,准确研判,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二)进一步做好突然事件应对工作。加强对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现场处理、物资保障等应急能力。切实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加强信息的上报和互通工作,准确研判,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切实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三)进一步加强应急、防汛宣传培训教育。深化应急管理“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小区”工作和规划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继续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应急防汛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教育,积极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成分利用广播、电子滚动屏等设备,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汛救灾等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和自救能力。加强应急、防汛知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按照《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市县指挥中心场所内容及配套系统设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要求,一是科学编制建设方案,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设计规划,统筹各方资源,把建设场地、需求定位、技术支撑等各项事务布局好。二是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要按照“指挥中心场所和系领建设要求及设备参数标准”进行规范建设,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满足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连通对接和数据安全需要。三是立足长远,急用先行,要围绕当前应急管理中心工作,梳理急迫需求,抓重点、补短板,分阶段组织实施,优先完成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防汛监测预警系统等建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