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普及科学知识,辅导乡镇文化站和辖区基层业余文化组织开展文艺创作和业余文化活动;搜集、整理、研究当地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 |
住所 | 咸阳市金旭路7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旬莉 | |
开办资金 | 99.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8.09万元 | 77.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开办资金的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馆在区委区政府和主管局的领导下,在市群艺馆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工作(一)、积极组织举办多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春节”期间,举办2023年迎新送福进社区系列活动4场,深入社区现场义写赠送新年春联和“福”字2000余幅;组织拍摄2023年非遗过大年网上直播及大拜年视频;开展非遗项目年货采购活动,组织“老王家烧鸡”、“古渡四宝”、“乞丐犟驴”等项目针对性开发蒸碗、预制菜、熟食制品等丰富春节年货市场;“元宵节”开展灯谜竞猜活动,送出灯谜竞猜礼品700余件,现场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次;“端午节”公众号开展非遗里的端午线上展;“中秋节”举办迎中秋、国庆双节诗词朗读会;“重阳节”举办“重阳节雅集”茶艺培训班及“九九重阳关爱老人”——美术作品网络展。这些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丰富节日氛围,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较好的满足了群众传统节日的文化需求。抓住重大纪念日开展各种纪念与培训展示活动。三八期间举办了“墨韵红笺笔舞生香”妇女节笔会基层群众书法培训活动及以绘画之语致敬女性力量线上展览。儿童节开展“六一”书画特辑儿童画作品线上展,同时上线展示渭城区文化馆迎六一小歌手特辑(两期)。党的生日举办了“迎七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书法小品展暨夏季基层群众书法培训活动。全年微信公众号内容选编35期,共分为文学、书法、美术、绘画、舞蹈、音乐、戏曲、非遗、健身、线上看展等十大板块;浏览量累计达10000人次。在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我馆又开通了视频号,共发布26期内容,关注量3000多人,点击量2万余次。公众号和视频号定期发布推送的文化信息,极大的拓展了我馆群众文化宣传面,受到了主管领导的好评与肯定。我馆今年还组织辖区群众和文艺爱好者参与了各种比赛和宣传活动,斩获多项荣誉。选送的《这一年》和《贝加尔湖畔》两个作品在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福兔迎新春暖咸阳”2023年春节短视频大赛和群众文艺作品云大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推送的线上舞蹈视频《梅花三弄》被学习强国中央总平台抓取;馆内业务干部原创小品《中秋夜》成功入围第十届陕西省艺术群星奖决赛;联合咸阳市广播电视产业有限公司,陕西小乐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mv《快递小哥》和《覆雪》,被多个网络视频平台转播;组建的渭城区文化馆星光(室内)合唱团在“中国-横店首届合唱嘉年华暨中国合唱110周年合唱比赛”中荣获(乐龄组)银奖;选送的书画作品在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献礼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咸阳市十三县(市、区)书画轮展中荣获佳绩,共选送作品59幅(书法作品31幅,绘画作品28幅),其中10幅作品获奖;推送《醉乡》参加第四届咸阳市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荣获二等奖;宣传赞美渭城的馆内原创歌曲《幸福渭城》成功上线酷狗、QQ音乐等国内一线音乐平台。(二)、扎实发挥阵地作用加强公益性文化培训以提升辖区文艺组织文化创作水平为目标,举办春季基层群众书法培训、声乐公益培训、非洲鼓公益培训、吉他公益培训、数字化平台培训、牛拉鼓非遗培训、儿童家庭教育讲座等各种培训活动20余期,总计培训1600人次,培训科目不断丰富,培训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3月组织开展原创音乐研讨会,邀请咸阳音乐届著名词曲作家及歌唱家现场座谈,针对本土音乐创作提出宝贵意见;4月成立“渭城区文化馆星光室内合唱团”,邀请咸阳市合唱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青年指挥陈永光老师担任名誉团长,为辖区文艺骨干组织参与渭城文化创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5月邀请咸阳市美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王瑞讲授“新笔墨写意花鸟画创作探索”的专题讲座,辖区多位书画业务骨干和爱好者与会交流;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刘远老师、国家一级导演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王宏老师来馆参观指导并与文艺爱好者交流;6月举办文艺团队座谈会,邀请辖区文艺团体共同为渭城文艺发展出谋划策;7月组织咸阳师范学院艺术馆参观研学活动,提升干部队伍专业修养;8月特邀徐曼娜老师开展“书法临摹的深度剖析与实践”的文化宣传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11月份主办了《合唱排练与作品处理》公益声乐讲座,邀请2023年中国·横店合唱嘉年华比赛荣获金奖(指挥)获得者朱敉蕤为大家授课,现场吸引了近百名我区艺术骨干和声乐爱好者参与。(三)、非遗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第七批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排查调研辖区相关项目,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传承人进行申报;组织开展庆三八非遗研学,到顺陵参观石刻,现场聆听神牛运石和鬼打城传说,领会传说类非遗项目的风采;组织木轮大车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木轮大车制作技艺传承保护情况,制定下一步保护计划;秦汉战鼓师院传习基地正式挂牌,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暨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文化实践活动,为非遗进校园创新方式;公众号推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期);成功申报“郭氏胃肠病中医疗法”和“鲁氏鎏金鎏银技艺”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组织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9场,参与群众2700多人次;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8场,走进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大中专院校,宣传推广非遗保护工作;组织我区非遗项目参与风筝节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开展2023年非遗宣传日主题活动,邀请我区“五陵原黑陶”、“鲁氏鎏金鎏银技艺”、“桃之夭”、“手工皮具”等非遗项目走进果子市小学,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宣传非遗保护相关政策。2023年10月,我馆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表彰,这是上级对我馆非遗工作的充分肯定。(四)、强化引领意识形态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规则,在活动组织举办上突出意识形态引领,在活动内容上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重点抓好《渭城文化》及渭城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内容导向,提升宣传队伍和宣传力量建设。刊发《渭城文化》杂志两期,收到了较好社会反响。单位公众号和视频号指定专人负责,发布内容选编35期(书法美术舞蹈诗歌非遗等),浏览量达10000余人次。对展示我区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引领基层群众意识形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局党委学习教育工作总体安排,组织召开了学习动员大会,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专人负责活动组织实施。学习采用定期集中学和业余时间自学的形式,按照计划按期推进,集中学习突出领导带学和明确党员带学+同志轮流带学的方式,增强活动的参与感促进学习效果。以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将学教活动与业务联系起来,融入到为群众服务之中,积极开展服务未成年人活动等为民办实事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同时提并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以学促干方面。四月初文化馆组织全体同志赴咸阳师范学院参观研学。七月初“主题党日”参观赵梦桃纪念馆,学习传承“梦桃精神”。除以上工作外我们还不断强化纪律作风,制定新的纪律规定,不断推进队伍建设,抓好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取得的社会效益本单位通过举办健康的,积极的,有导向性作用的群众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公共文化资源,触摸公共文化产品,让每一位群众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乐园。本单位发挥馆内自身文化条件,在保证文化馆基本功能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加强后续管理、服务特色、服务水平等,科学设置服务内容,以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更好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存在问题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知名度、影响力还需扩大,服务群众文化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活动的形式、内容、载体还有待改进和创新,难以吸引更广泛的群众参与和关注。四、改进措施加强文化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鼓励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通过不断创新和引入新颖的展览主题、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拓宽服务内容和形式。结合本地特色和资源,开展更多样化的展览和活动。如地方民俗展示、艺术表演、文化讲座等。同时,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线上展览和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五、2024年工作计划及努力方向下一步我馆打算围绕文化馆功能提升,扎实组织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推动渭城群众文化活动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2023年12月30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