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 2024-04-30 10:18
单位名称 西安科技大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发展。大专、本科、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住所 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
法定代表人 来兴平
开办资金 311434.8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3471.62万元 254262.96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科技大学.公益 从业人数  23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点一点抓落实,一件一件接着干,推进学校事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2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举办5次“概论课”集体备课会和调研活动,组织开展思政课“大练兵”主题活动,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9名教师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中获奖,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8项。印发学校《三全育人方案》《十大育人办法》等,完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建强辅导员工作队伍,举办“学工论坛”20讲,2名辅导员在陕西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中获奖。扎实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1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开展了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及调研工作,调研优秀年轻干部、专技人才等90余名。完成227个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职能部门党支部书记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全覆盖。深化党建“双创”,遴选推荐1个院系、6个党支部参加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评选。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引领,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做好工会和离退休工作。学校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通过了省级“平安校园”复审评估。二是学科建设成绩稳中有进。深入实施“12345”学科发展战略,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校连续两轮入选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陕西省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重点培育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的突破,是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工科A学科,入选陕西省冲击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重点培育学科,并获省级“双一流”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前1%学科数增至5个。矿业工程学科软科排名提升至世界第27位,较上一年度提升20位。学校在USNews2023工科中国内地和软科工科实力排名均进入前100名。连续两年入选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列全球1155位、全国第133位,陕西省属高校第2位,全球排名较上年提升43位。三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数量增至22个,位居全国第11位、省属高校首位。获批2个新专业,新增14个微专业。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4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4门。荣获省级教师教学竞赛奖11项,其中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取得重大突破。参与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项。获批国家级“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获批省级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503项,其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72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0项、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本硕博学位论文抽检100%合格。四是科研工作增量提质。全年科研立项16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任务)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7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获批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拨经费2000万元。签订5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9项,10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85项。全年科研经费合同额突破6亿元,到款总额突破5亿元,到款较上年增长31.6%。科研项目总数、项目合同额和到款总经费再创新高。主动融入“秦创原”建设,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出台《西安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挂牌成立新疆“一带一路”能源研究院,榆林研究院科技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显现,彰显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五是人才队伍建设再获佳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引进各类人才101人,实现人才引进规模“破百”的目标。学校二级教授增至30人,三级教授增至51人,四级教授增至169人。实现国家“四青”人才类型全覆盖。入选省级人才计划项目22项,较往届数量翻了一番。全年招收博士后43人,在站博士后获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4项、资助经费202万元,位居省属高校第2位。获批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43项,资助经费275万元,居省属高校第1位。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人被评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学校获评“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基地”。六是对外交流合作深入推进。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教育合作成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教育合作,加入“一带一路”应急管理教育联盟、“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秦创原总窗口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联盟等。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坎特伯雷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工业大学等10所院校签订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承办2023丝绸之路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暨安全与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第4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高层次学术会议48场,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200余场。承担全国防灾减灾培训班、全国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业务培训班等12期,培训1700余人,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