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发布时间: 2024-04-30 09:37
单位名称 西北大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哲学类、理学类、管理学类、文学类、工学类、法学类学科大专、本科、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博士后培养;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住所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法定代表人 孙庆伟
开办资金 244695.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51925.4万元 333019.93万元
网上名称 西北大学(公益) 从业人数  310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持续优化。出台《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法全要素改革。出台《本硕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在5个培养单位6个一级学科试点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成果相继涌现。孙满利团队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曹蓉、豆海锋、白永秀、彭树智团队成果分别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温睿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批教育部“101计划”政治经济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专业和学位授权点结构更趋合理。新增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撤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合格评估。获批戏剧与影视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艺术学、心理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美术与书法、文物、临床医学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二、学科建设提速增效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持续优化一流学科特区建设机制,高质量完成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和2022年度监测数据填报工作,圆满实现中期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地质学、考古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加强理论经济学、化学、世界史等一流学科梯队培育。地质学、考古学、理论经济学、化学入选陕西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科影响力取得突破。社会科学总论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学科总数增至11个。2名教师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三、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持续深化。成立区域国别学院。全面启用教师职称评聘新办法。出台《人事代理工作实施办法》,强化聘期考核和管理,落实“能进能退”。规范编外人员聘用管理,规避化解学校用工风险,基本完成B类人事代理和临聘人员向劳务派遣转聘工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稳中有进。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6人。师资队伍质量持续提升。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获批中国博士后基金27项,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香江学者计划1人,在站博士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8项。四、科研实力大幅跃升高层次项目申报高位运行。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7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9项,立项总数、重大重点项目和年度项目立项数均创历史新高,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第20位、陕西首位。谷鹏飞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周伟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专项,韩志斌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韩志斌、邵会秋、李海波、张文利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束锡红获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陈跃获批重点研究专项。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26项,其中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0项,立项数并列全国第8位。获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9项、陕西省社科联项目62项。获批自然科学国家级项目18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专题29项,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专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专题、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专题、科技部中法科研伙伴交流计划各1项。姚金龙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董云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樊海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王俊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康俊、王新刚、孙满利、陈希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120项,其中各类重点项目22项。截至2023年12月底,科研经费到款3.81亿元,其中理工类3.53亿元,文科类2760万元。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涌现。豆海锋团队主持发掘的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教师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经济研究》等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在《考古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学术论文15篇。金丝猴研究团队以第一单位或通讯单位在Science发表2篇论文,其中,以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为封面论文。古生物团队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发表1篇论文。全年发表三大索引论文2720篇,其中顶级期刊论文330篇。科研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与长庆油田和西安地调中心签署实验室共建协议,持续推进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与佰美基因达成进一步共建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议。获批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依托学校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西安分中心通过可行性考察。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亚洲文化遗产联盟大会上揭牌。加强中国—中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布局,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撒马尔罕研究基地,并与丝路大学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丝绸之路科技考古引智基地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五年评估。陕西(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院启动实施两批次基础科学研究项目。获批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9个。获批全国和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各1个、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2个。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立产学研合作平台6个。全年签订横向科研项目466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2项,获授权专利398件。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1.87亿元、到款1.5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首次获批两类国家级专用科研项目6项。在秦创原总窗口孵化科技企业2家。新增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1支,获批3项省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项西安市“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56项咨政报告被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应用采纳,其中获中央领导、中央部委、省部级领导或省级党政机关肯定性批示和采纳27项。五、学生工作亮点纷呈思政教育走深走实。系统推进“树魂立德”工程,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等150余场。打造网络思政精品项目,推出“西大学思说做”系列作品200余篇。实施青年宣讲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青年研究二十题”思政引领专项课题,扎实推进“青马工程”。实践育人和志愿服务成果突出。“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学校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单位、优秀团队,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示范学校、“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的安排意见》,开展学风建设主题活动,举办榜样颁奖典礼。持续开展“雨露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获得资助。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访企业700余家,举办就业指导培训活动140余场(次),组织8000余家单位开展校园和线上招聘。六、开放办学持续拓展国内合作进一步深化。全年签署各类合作协议45个。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榆能集团、中科院地环所、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机构开展务实合作。累计吸纳社会各类捐赠2044余万元。完成省内98所高校7100余名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培训中小学教师1000余人。中华文化干部学院培训达到177期、10300余人次。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累计培训17000余人次。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首次获批国家留基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联合人才培养项目,考古学科5名硕士研究生赴乌兹别克斯坦学习1年。首次设立中外高校联合培养“3+1”国际学生本科项目、“西北大学—肖天存牛津访学基金”项目。获批科技部国家外专项目13项,37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基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均创历史新高。阿尔及利亚政党干部考察团、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等35批次重要国外团组来访。与剑桥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等签署实质性合作协议12项。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发力。深化与安康市的全面战略合作,共建富硒产业未来技术研究院、天然硒资源化学联合实验室。协助教育部有关部门开展在陕对口帮扶工作,完成11个国家级重点帮扶县(区)的对接考察工作。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1项,学校获评陕西高教系统“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文化影响持续扩大。舒德干院士所在的“银发知播”群体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集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我校张国伟院士等8位教师出镜并参与创作的精品纪录片《大秦岭》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连续入选CSSCI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CSCD核心期刊。七、管理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内部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强化基础学科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出台《数学学院基础学科改革试点方案》。优化人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改革举措,推进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改革,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58项。出台《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聘请专业律师和法律顾问参与学校重大决策。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推进全校有线和无线网络全面支持IPv6。进一步提升网上办事大厅用户体验和服务能力,实现网上直办、就近能办、一网通办、随时可办的多端融合服务模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主持发掘的陕西旬邑西头遗址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7项,获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83项。中国古代文学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亚考古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新增国家级人才12人。完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划转,挂牌西北大学第一医院。获批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湖南省湘江公益基金会捐赠300万。唐仲英基金会捐赠158万。西安国际商务进修学院捐赠项目款66.6万。西北大学朱雀教育发展基金会转化工学院488万。医学院收到各界捐赠564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捐助共计46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