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 2024-04-30 09:29
单位名称 陕西科技大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理学类、工学类、文学类、管理学类、医学类学科,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相关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
法定代表人 李志健
开办资金 27124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6843万元 263231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科技大学 从业人数  200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奠基、复兴、腾飞“三步走”发展战略“复兴期”起步稳健、开局良好,各项事业取得良好成效。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贯彻落实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学校将主题教育融入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工作成效受到《陕西日报》要闻版专题推介。胜利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完成两委换届,总结回顾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对“复兴期”奋斗目标和今后五年重点任务做出谋划部署,为学校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5个省级以上创建单位通过党建“双创”中期验收,新增5个省级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选派干部外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扎实推动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明确“八个方面”重点任务,省委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督导检查组以“节奏快、作风实、真抓实干”对学校工作充分肯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成效受到中纪委、省纪委督导组肯定;做实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聚焦招生考试、项目建设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10余次,对教育乱收费、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等进行专项整治;扎实推动“清廉科大”建设,工作经验被《清廉陕西建设工作简报》刊发。持续助力乡村振兴,1人获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学校在省级定点帮扶单位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连续五年获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二、思政优势持续彰显建强思政工作队伍,9人在陕西学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中获奖,2人获陕西高校“十佳辅导员”“优秀辅导员”。深化思政课程建设,5个团队获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筑牢思政教育阵地,学校入选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成为陕西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7次获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强化心理、资助育人,3人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1个案例获陕西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涵养良好校园文化,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建成至诚至博文化长廊;1项成果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入选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陕西省科学家精神、科普教育基地。三、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巩固本科教育中心地位,通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奖9项;获全国典型虚拟教研室1个;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不断加大专业课程建设,新增5个本科专业、1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稳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瞄准柔性电子领域关键人才急需,开展首批“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11个学位授权点通过专项核验,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全面加大“双创”工作力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中获1金7银12铜,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获国家奖72项,实现“挑战杯”特等奖历史突破。招生就业量质齐升,学术型硕博士招生增量、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1人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校获全省就业创业工作、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四、师资队伍日益建强持续深化人才强校,全年引进专任教师51人,聘任“125开放促进计划”人才32人;新增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加强素质能力培育,选派百余名教师开展访学、博士后研究、教育培训等;入选陕西省三秦英才引进计划、特殊支持计划人数连续6年居省属高校第2;2人分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特等奖。提升人事管理水平,争取省人才周转池编制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开展高层次人才中期考核、聘期考核及续聘,进一步激发动力活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2个教师团队分别入选全国、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师家庭获“三秦最美家庭”。五、学科建设坚实有力深化“双一流”建设成效,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1个学科入选“有发展潜力的建设学科”。持续完善“四新”格局,深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成立2个新学院,2个学院加挂第二院名;初步建成柔性电子、地下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生物与医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丝路文化传播、碳中和科学与技术、亚欧贸易与数字经济等7个新方向学科平台。六、科研创新质效齐增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7项。科研经费实现新突破,累计到位经费同比增长36.7%。平台建设不断加强,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陕西秦岭站(森林)等科研平台12个;学校学报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科研成果持续产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成果转化落地见效,授权专利535件(授权国际专利28件,同比增长160%),专利转化323件。深度融入“秦创原”,新增16支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总数达到23支;学校在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中获评A等。扎实推进“三项改革”,与地方政府共建2个“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对接省内外10余个地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学校作为陕西首批“三项改革”综合试点单位接受省委授牌。七、开放办学成效显著持续拓宽合作路径,引进学生访学、实习项目36个,选派92名师生参与国家公派项目、出国(境)访学实习等;与近30所海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西安市未央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东新城,茅台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完成首届阿尔斯特学院本科生培养任务,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外事服务保障有力,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与8中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校获全省教育系统服务保障中国-中亚峰会先进集体、1人获先进个人。学术交流繁荣开展,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340余场次,邀请300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座。八、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两云两门户一大厅一中心”智慧校园信息化集约服务格局更加完善,学校获批全省高校智慧校园示范校;建立智能化税务票据管理系统,打造“京东中采云”学校专属数智化采购平台,建设网络资产备案管理平台;学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内控体系持续完善,强化审计整改和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资金使用效益,学校获批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在全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评估验收中获评优秀等次;扎实做好离退休教职工服务管理工作,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参民”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档案管理,获评全省高校档案工作“A+”等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加强校友组织建设,召开学校一届三次校友代表大会,先后成立5个地方(行业)校友会,完成5个地方校友会换届工作;“校友+”工作模式取得新进展。依法治校深入推进,学校获全省高校法治文化节、陕西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新实训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99间公共教室加装空调、学生公寓自习室改造、学生生活区电动车充电桩建设、教学区文体馆屋面防水维修,咸阳校区家属区路面及天然气、地下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学校被评为陕西省绿色学校。安全防线稳步筑牢,健全校园安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检查,推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