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9 10:49
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空港新城提供人力资源和服务保障,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托管人事档案,进行人事代理、人才派遣,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及再就业服务,促进人才交流,建设管理人才市场。
住所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航投大厦
法定代表人 赵建锋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万元 1.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开展各类活动促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会、“秦云就业”暨“就业先锋”就业服务进社区、“金秋招聘月”等各项招聘活动10余场,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奔赴平台,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开展“2023年高校学子西咸行—‘走进空港,校企双向奔赴’交流活动”,促进产业、院校、人才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区内企业人才供需匹配;开发就业见习岗位,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组织136名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积累实践经验,增加就业机会,为见习单位扩大人才储备;二是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设立“秦创原人才大市场空港新城临空经济产业园工作站”“空港新城临空经济产业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做好园区企业服务工作。利用空港新城人才就业服务群,发布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83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27人;三是夯实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职能。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档案托管、职称评审等业务办理。认定D、E类人才116人,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5400余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110余万元,涉及1000人次,认定工程系列初级职称23人,托管档案980余份;四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流程,开展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帮办代办,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社会效益情况一是加大招聘服务力度。收集辖区企业需求,在空港新城微信公众号、西安市公共招聘网、秦云就业等渠道持续发布,发布200余家企业600余条岗位信息;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完成136人就业见习。二是落实各项就业补贴政策。鼓励就业创业,累计发放各类补贴592.25万元。其中职业技能培训补贴471.35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8.92万元,社会保险补贴45.9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2万元,就业见习生活补贴42.25万元,其他补贴1.81万元。三是强化政校企合作机制。与陕西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政企校协同创新基地,与西安航空学院信息产业学院开展研学交流,为企业提供更多人才用工保障;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2家,为辖区企业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不断扩大空港新城就业创业吸引力。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就创业服务活动数量不多,规格不高。目前新城围绕就业服务开展的特色活动还不够,日常工作侧重于完成新增就业数量等量化指标。二是就创业活动宣传不够,层级不高。日常工作还存在重落实、轻宣传的情况,特别是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不多。下一步,通过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校园招聘等系列招聘,政策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升新城就业工作的效能,营造新城良好的就业创业工作氛围。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不断优化服务。主动将各项人才、就业政策送上门,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契机,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做好入园、入企调研走访,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同时,积极兑现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发挥就业资金在帮助实现创业、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二是深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用好空港新城人才市场,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立足新城临空经济、生物医药、航空制造企业用工现状,联合咸阳经开区加快实现错位互补、有机融合、一体发展。完善空港新城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举办各类就业服务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升新城就业工作的效能,扩大服务覆盖面。三是推进产教融合,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效能。依托福建国科集团和西安航空学院相关资源,在自贸蓝湾建设产教融合基地,通过“订单班”、“在线培训资源开发”等举措,显著提升新城产教融合平台质量,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