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西安市应急医疗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公共卫生保障。法定传染病防治•传染病医疗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 | |
住所 |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310国道与210国道交叉口西南角 | |
法定代表人 | 郝剑 | |
开办资金 | 20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648.4万元 | 4620.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2023年度业务开展情况(一)坚持党建先行,牢固提领作用贯彻落实委党委及中心党支部各项工作部署,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围绕主题教育,引导全院全员统一思想,为高质量发展积聚更大力量。召开支委会42次、民主生活会2次、组织生活会2次;组织集体学习、党务活动、党员讲党课53次;推进干部任命制度化、规范化,年度调整任命25人。(二)抓实纪检监察,筑牢红线意识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紧盯单位权力配置和运行,畅通监督渠道,确保监督实效。开展院内监督活动38次,更新纪检公示29次;常态化开展谈话提醒,党政班子成员谈心谈话2人次,中层干部、重点岗位人员谈话24人次;组织廉政教育学习、纪监教育整顿学习59次,开展各项主题研讨会6次;开展纪律教育宣传月等各类活动10次;推出线上“公卫漫画说纪”“纪检小课堂”10期。(三)紧跟深化医改,定位创新发展秉承创新发展思路,锚定人民健康目标,着眼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以公益性为导向,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召开院长办公会51次,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决策院内重大事项;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获评全市2023年度“聚合力促发展”优秀提案;组建“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应急救援队”;助力乡村振兴,派出驻村第一书记1人,驻村帮扶队员2人。(四)夯实医疗基础,奠定发展底色稳步谋划,布局“强专科、大综合”建设,依托现有资源,打造公共卫生体系与临床医疗体系融合建设样板,建立特色鲜明、辐射周边、医防融合的三级医院。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复合人才,外送交流学习12批114人次;调整医疗救治小组,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组织各类医疗主题培训12次;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急难险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演练2次;参加各级各学科交流会6次,发言1次;培养全科医师5人、专科护士3人;落实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五)推进平安创建,确保安全运行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安全责任,形成长效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管”基本原则。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宣传4次,组织灭火演练、反恐防暴演练2次;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完成供电、住房等运维维护650余次。(六)施行院内审计,落实财务监管发挥审计监盘作用,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实行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全流程监管。协调保障年度预算执行,完成年终决算与资产清查。开展2022年度的财务收支专项审计、经济合同专项审计;完善相关制度,完成全面资产清查3次;强化流程管理,开展财务审计专题培训2次。(七)顺应职能变化,优化科室结构响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设置公共卫生科,开展疾病监测、宣教;开设中医诊疗室,坚持中西医协同并重发展。开展公共卫生科普宣传、中医药节气养生宣传30余次;选送3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至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培养;定期开放体验传统中医药治疗,增进中医药文化认同。(八)加大信息建设,助力效能提升落实网络等级保护制度,全方位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持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要求,有效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故。完成软硬件安全维护12次,改造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完成财政云专线线路切换,完成数字人民币线路调试;通过网络等级保护3级测评,医院综合业务系统3级备案证明。(九)优化人员结构、探索考核机制加强精神、重症、呼吸、老年医学等重点专业人才和防治结合复合型人才招录、培养,加强管理岗位的专业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用人,探索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全年通过校招录取3人、公招录取12人、高层次人才引进7人,截至年底硕博占比达77.8%,干部年轻化,平均年龄30.9岁;完善考核机制,注重意见收集和多维度考量,召开职代会研究考核事项2次。(十)实施科教兴医,推进科技兴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科研水平,稳步推进科研、科普、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项,2项课题立项(立项率75%);发表中文论文1篇、会议论文2篇;组织5人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人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医师定期考核;开展27次“公卫讲坛”,加深学术交流;组织院级科普培训7次。(十一)重视文化建设,关注权益保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注职工权益,团结奋斗,形成正确积极的文化氛围。完善工会架构,关注职工权益;组织盛夏晚会、冬季运动会等活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改造职工健身房,安装充电桩,提供生活便利;购买职工互助保险,开展患病职工捐款,传递组织温暖。(十二)依托政协平台,助力公卫发展充分借助政协平台,围绕我院职能任务,有效发挥提案在高质量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形成提案办理协商合力,着力打造高标准公共卫生体系。围绕推动公共卫生中心高质量发展,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年人医疗服务、发展健康旅游等为抓手,全年共完成个人提案9次,联名提案1次;主要领导参与社情民意调研5次,其中以第一反映人参与3次,其他反映人参与2次;参加会议、活动共计28次,撰写理论研究文章市政协采用1次,月度协商会发言并提交书面材料1次。二、2023年度取得社会效益一是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强化应急处突功能。经市安委、市应急委、市防灾减灾委批准组建“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应急救援队”。四是助力乡村振兴。三是着眼医疗帮扶,派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员,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提升。三、2023年度存在问题(一)人员结构不够成熟中心成立时间较短,职工主要为近四年内招录引进,队伍整体年轻化。应届生占比几近半数,工作经验欠缺,在行政及“临、教、研”各项工作中仍需进一步磨炼。(二)过渡提升步伐不快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新址尚未建成,中心各项业务现处于热备状态。现阶段,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火如荼,但全国范围下成熟样板少,发展方向仍需持续探索。中心考察交流机会较少,致使过渡阶段提升步伐不快。四、下一步工作方向(一)充分发挥传染病救治功能积极配合后期综合院区建设,积极发挥传染病防治功能,巩固现有人员梯队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时刻保持热备状态,在卫生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方面久久为功。(二)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加强与应急管理单位沟通联系,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申请搭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同步形成科学、适用的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救援、事故救援等方向储备清单,积极参与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维护群众生命健康。(三)持续深化医校联动依托现有同西安交通大学共建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平台,凝聚合力,切实提高中心实践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尽快形成战斗力,助推我市公共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1年8月4日至2035年5月2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西安市优质护理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度“聚合力、促发展”优秀提案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