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西安技师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道德。〈机械/电器〉技术工人培训,相关技能培训·〈机械/计算机/艺术师范〉中专学历教育,相关职业培训·〈机械/电气工程/财经〉学科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相关继续教育、专业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昆明路2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冯小平 | |
开办资金 | 40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非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52.79万元 | 8598.8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院在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电集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严格执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学历教育及继续教育活动,培养了大批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开展了大量的培训、专业培训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一)扎实推进机电学院高职转制工作。一是精心策划、积极促成公司、省教育厅领导会谈,确定重点工作,形成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领导转制工作。二是组织调研学习多家优秀高职院校,对照高职设置标准,整改转制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完成土地证信息变更等工作。三是聘请第三方机构系统评估转制工作。四是邀请高评委专家入校指导,积极筹备转制验收,目前待省教育厅2024年上半年统一验收安排。(二)持续优化生源质量与结构。一是全年坚持全员招生政策,调整招生区域,精准匹配9个地市59个区县;组织教职工参与高、中招咨询会19场,线上直播50余场;开发安康等地区高中生源学校74所。二是聚焦高职招生,年度招生高中起点占比45%,同比增长15%。截至2023年年底,机电学院在册学生占比51%,同比增长16%,实现了生源结构调整的新突破。(三)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培训服务。一是把握培训业务发展机遇,全年实施培训项目460余项,累计培训2.5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度培训目标,培训利润创历史新高。二是坚持做好培训服务支撑,完成集团和公司多项培训项目,积极拓展国网、政府等外部市场。(四)精心策划实施“西电工匠”培育行动。一是面向公司子企业开展“订单班”校企合作,两批189名学生已赴西电西变、西开电气等11家子企业实习,获得企业认可好评。二是集团内开展高技能人才专项提升,累计3500余人次参加多种形式的技能提升活动,高技能人才校企共育效果明显。三是依托西安理工大学专升本函授站为一线技能人才提供学历提升服务,分别为西开有限、西电西变等7家企业进行政策宣讲,为83名报名职工提供免费线下辅导,专升本考试通过率达90%。(五)积极申报国家项目推动专业建设。一是申报各项国家建设项目以及培训基地,获得专业建设项目补助资金。二是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确定高级工、预备技师2个培养层次16个招生专业,对标高职完成1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编写修订,完成3个高职专业新增申报。三是顺利完成2020年以前5年的国家级、西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验收。四是强化教科研课题研究,以教研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年度教科研立项39项,数量及质量较上年均大幅提升。在陕西省职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优秀教科研成果中,学院教师分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协助西安市技校指导中心,完成《技工院校实用手册》教学管理板块内容编写。五是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教学,落实“三全育人”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六)以赛促教师资培养成效显著。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及内容,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成果显著。(七)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质量。一是提升德育工作成效。全年按计划完成20项常规、8项品牌德育活动。编制学生工作实施方案,构建高职教育“三全育人”学生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编制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二是扎实开展“精准化”实习就业服务。走访用人单位开拓就业岗位400余个,全年签订校企合作单位10家,召开专场招聘会27场,校园双选会1场,有效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八)深化改革推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各部门深入实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财务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有效保障全年目标的实现。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落实落细“规范化”管理运行,全年各业务板块制度“废改立”45项。三是全面推进“系统化”管理,通过部门独立运营深入实施,已搭建系统的培训中心、教学系部独立运营管理体系。四是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加快学院“信息化”建设步伐。(九)加大人才引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一是全年招聘专业教师14名,专、兼职实习教师3名,人才引进数量和学历层次近五年最高。同时,通过岗位外包形式,对教学系部班主任岗位进行补充和强化。二是推进实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落实公司“优结构、强素质、激活力、提效率”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扎实开展年度“三定”工作,教职工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12人。(十)持续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年度完成生活区道路改造、公寓消防设施改造、校园安全硬件设施提升、新生宿舍改造等项目。对重点区域校园文化宣传重新布置,营造具有企办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和建设,完成110KV仿真实训室、人工智能实训室、工业控制实训室、思政大讲堂等项目建设。(十一)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学院以“坚持一个引领,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两支队伍,促进三个提升”总体思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目标,着力打造思想过硬、本领过硬、业绩过硬的干部和教师队伍,确保实现三个提升。二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高职转制、人才培养、培训服务等中心工作,以“党建+业务”模式为抓手,创建“1+6+N”党建品牌矩阵,有效促进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年度严格落实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制度,指导工会、团委完成换届。三是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三、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学院全年营业收入5599万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94万元,同比增长21%。2023年年度招生1311人,完成年度1000人招生任务。2023年毕业生实习就业率97%,初次推荐率86%,专业对口率是95%。全年实施培训项目460余项,累计培训2.5万余人次,实施培训2166.80万元,同比增长20%,年度目标完成率108%,培训利润821.80万元,同比增长37%,创历史新高。教师牛增慧、魏啸桐获得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优胜奖;教师王峰、牛增慧指导参加2023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别获得高职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三等奖。教师张美洋、裘琛、尹倩分获陕西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教师韩璟获得陕西省技工院校教师演讲比赛获一等奖。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一)对标高职院校转型升级,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需优化;学生管理、教学教研等工作体系建设、管理理念、方式方法等需转变和提升。(二)对照“高端培训”发展目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培训服务保障能力需加强。(三)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内部治理信息化水平还需提升,预备技师培养质量、技能竞赛成绩需提升,部分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有待进一步改善。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深化党建全面引领,促进党建和业务融合再深化。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推进党建品牌建设。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突击队等建设。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干部考核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四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一是加强高职层次学生招生,实现招生“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二是对标高职重构专业教学体系,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加大技能大赛全过程投入,提高竞赛水平和成绩。四是加大产学研力度,启动工学一体化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等活动。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五是优化预备技师培养体系,提升培养质量。(三)改善学生管理服务,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和质量。一是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三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四)持续开展“西电工匠”培育行动,做好公司服务支撑。在2023年基础上,持续开展实施“西电工匠”培育行动三项计划。(五)提高培训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品牌影响和知名度。一是强化项目开发与研究,提升培训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开发新企业和新领域,拓展外部培训市场,加强培训项目开发和研究。三是深耕内部资源,扩大学生培训项目人数和规模。(六)全面做好人才引育,持续优化学院人力资源结构。一是打造高层次、高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教职工培训,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和水平。三是深入推行市场化用工,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七)改善优化办学条件,提升硬件水平和校园环境。一是积极争取政府补贴和上级支持,持续投入优化办学条件,改造升级校园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二是借助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硬件设施。(八)深入实施管理“四化”,提高学院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组织管理,深入开展实施管理“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九)重塑学院品牌形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对标高职院校建设重塑品牌形象,以全矩阵宣传方式快速树立新品牌形象。二是系统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制作转制高职形象宣传片。加大外宣力度,提升学院知名度。需要报告的其它情况:无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有以下资质认可及许可证:陕西省技工院校办学许可证资质认可,证书有效期截至2026年9月27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绩效情况:无2.受奖惩情况:获得2023年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中服务高端装备产业电力技术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确定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获得西安市“输变电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马江涛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韩帅机床装调维修工专业获得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