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

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4-04-28 15:55
单位名称 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开展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改善环境质量。业务范围:环境变化规律和机制研究;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示范、技术转移与推广;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训;高层次科普教育。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7号
法定代表人 武振坤
开办资金 1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3.88万元 324.9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3年进行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2022年度按规定申请年度报告。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是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稳步发展的一年,是全院职工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一年。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创新研究院”)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全院职工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一)2023年创新研究院新引进博士研究生5名,截至目前全院108名职工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职工27名、硕士研究生学历职工7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93%。(二)2023年创新研究院有4名职工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进一步优化了我院人才梯度。截至目前全院共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1名。(三)2023年创新研究院高层次人才项目申请实现零的突破。创新研究院共有2人分别入选2023年度、2024年度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截至目前全院共有3人入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百人计划”,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二、创新型高质量科研成果捷报频传(一)科研项目2023年创新研究院获得中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资助18项,项目经费共计18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5项,目前在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50余项。(二)学术文章2023年以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为署名单位发表的SCI论文5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11篇)、中文核心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6篇)。专利2023年创新研究院获得授权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另提交的8项专利申请均已受理。高效稳定的科研成果产出为提升我院研究层次、拓宽研究领域和优化科研布局打下坚实基础。三、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方向提前布局2023年创新研究院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与管理中心”,整合现有资源和基础,拟开展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进行碳排放监测、核算、评估等服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筹建“西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空气净化和抗菌灭毒新技术,满足多尺度多功能的空气净化需求。四、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2023年创新研究院参与开展了“一区一策”跟踪研究。协同治理雁塔区颗粒物污染和臭氧污染,2023年雁塔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以空气质量连续合格66天、空气质量优级天数66天分别刷新历史最佳记录。科技防治高陵区扬尘污染。工作组通过激光雷达、颗粒物走航、组分站搭建等科技手段支撑手段,协助开展专项督导检查,2023年9月以来,高陵区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6.2%,改善幅度在全市20个区县排名第5;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4天,增加天数在全市20个区县排名第1;六项污染物均同比下降,改善成效显著。(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研究院联合地球环境所气溶胶团队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上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平台瞄准大健康、绿色双碳、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三大产业方向,利用新型纳米光催化、热催化氧化以及CO2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在重点企业废气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无组织排放主动净化、以及光伏等新能源材料开发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完成9项项目试点与服务,待实施项目6项;持续开拓市场,与企业达成基础业务合作5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份,与知名企业形成长期市场合作;完成6类陕西省科技项目的申报,其中秦创原“两链融合”专项获得立项批复,平台获得专项经费60万元。(三)农业科技创新选育小麦新品系。2023年创新研究院研究人员参与小麦异地加代试验选优。在山西临汾进行的优良品系“白鹿181”示范田实产验收数据表现出“白鹿181”优良的丰产性,具有较强抗逆境能力,显示出该品种分蘖力强、节水耐旱、成熟落黄好、优质、丰产性突出等特点。后续我院研究人员将尽快加强该品种栽培技术和遗传机理研究,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扎实推进藏粮于技,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支撑贡献高水平科技力量。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服务“双碳”目标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创新研究院选派科技骨干参加“碳资产管理”培训,安排受训同志在院内作“碳管理体系”学习交流报告,组织全体科研人员参加“碳足迹评价及碳资产管理”,提升全院科研人员对碳中和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储备;在2023年度院级科研基金中设置碳达峰与碳中和方向,鼓励职工积极申报。2023年我院有1名职工取得碳资产管理资格证书。深化带路沿线国际气候合作网络。2023年9月12日,创新研究院协办的“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在西安开幕,来自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的20名优秀青年研究人员参加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研究人员掌握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对协助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搭建我院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平台,乃至增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为我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厚植起科技根基。六、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承办学术会议。2023年创新研究院先后承办中国科学院兰州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第十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协办第二届宇宙成因核素测量技术与应用青年学术论坛、2023“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培训班;参与首届人类世科学大会、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会务工作。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同行专家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青年学者交流前沿科学问题,成功展示了陕西省地学领域的新成果。组织科普活动。2023年创新研究院博士职工前往曲江第一学校、高新一中、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等中小学进行科学普及工作。通过生动讲解、标本展示和充分互动,探究树木年轮、砗磲等载体的生长变化情况,使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历史,激发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索热情,增进对地球环境科学知识的了解,感受科学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参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项目。2023年创新研究院调派工作组参与雁塔区和高陵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效益。七、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2023年我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1)院职工科研项目申请量、资助率虽与上年持平,但是资助经费相比有所下降;(2)虽然科研成果数量提升显著,但是第一作者占比量有待提高;(3)研究成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迈出更大步伐等方面仍需加强。2023年,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并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持续引进高水平优秀人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布局,加快抢占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科技制高点,破解领域内“卡脖子”难题,及时宣贯国家科技改革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以及西安社会发展需要,用科技创新为西安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努力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上有所突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