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事变纪念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保管、展览·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 | |
住所 | 西安市建国路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范建国 | |
开办资金 | 67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文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0.26万元 | 104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保管、展览·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抢抓政策机遇,突破3A景区申报关。我馆抢抓国家关于纪念馆、博物馆发展政策机遇,对西安事变纪念馆管理的张学良公馆进行了3A景区申报工作,目前正在等待市文旅局审批。(二)致力红色文化研究,突出理论成果。年内,业务人员共撰写《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类型分析和价值研究——以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为中心》《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有效融合》《吼出华夏之声——<夏声>杂志研究》《馆藏珍贵文物故事》《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舆论宣传策略》学术论文5篇;派员参加第四届全国考古学大会、全市博物馆业务培训班、2023年陕西博物馆基层馆长培训班、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高端研讨会暨全国馆校联盟首届年会、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全国第九届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理论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聆听线上、线下讲座以及前往蒲城杨虎城纪念馆、曲江红色记忆博物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北民大纪念馆等开展馆际交流学习。(三)创新展示手段,提档文化活动。在第47届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我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举办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图片展》正式开展,并特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史学研究部谢艾雯来馆举办《浅谈新时代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讲座;同日,我馆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馆应邀参加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文创展台,我馆面向公众展示了自主设计开发的办公和生活类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6月9日至10日,我馆受邀参加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文物颜究会—2023陕西博物馆文创集市”活动并做了专题沙龙分享。(四)丰富陈列展览题材,充实观众需求。2023年,我馆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临展《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图片展》于“5·18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对外展出;与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临展《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已完成基础设施改造,设计布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12月12日正式对外展出。(五)活化革命文物利用,文创开发有了新突破。紧紧围绕“西安事变”红色文化内涵,2023年,我馆完成《西安事变旧址益智拼装积木文创制作项目》,新研发制作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纸雕灯、益智拼装积木以及“西安事变”旧址光影印章三种文创产品,并在《2023年西安文化创意大赛》中成功入围复赛。(六)紧抓安全生产防线,筑牢发展基石。以抓好安全为纪念馆重点工作,年初,与各部室签订了文物、消防、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各房屋承租户签订了防火协议书;对文物、消防以及控制室部分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对西安事变纪念馆旧址安防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全年开展两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对馆区消防器材进行了维修、更新,对旧址建筑进行了防雷电检测,为纪念馆建设、生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七)加强项目建设引领,推动纪念馆高质量发展。一是完成《革命文物智慧博物馆项目》的申报、预算评审、现场踏勘、方案编制、专家评审、公开招标、合同签订、预付款支付、文物扫描、全景采集等工作。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项目资金支付进度100%,项目实施进度100%。二是完成《2022西安事变旧址之张学良将军公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保护规划编制项目》的申报程序,并召开了项目方案汇报研讨会,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三是基本陈列《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改造提升项目顺利通过省局验收,市级财政决算评审,完成了尾款支付工作。(八)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服务能力。为选拔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讲解队伍,为西安事变纪念馆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资源。2023年,馆宣教部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招聘了一批新的讲解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和考核,已全部入职。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大力提升游客接待水平。为提升游客体验,提高参观预约的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也为了避免拥堵和过度拥挤的情况发生,我馆根据行业内博物馆和同类型纪念馆预约系统的使用情况,完成我馆支付宝参观预约系统并投入日常使用。同时,为满足游客网络参观需求,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实施《西安事变纪念馆网络提升改造项目》,对纪念馆现有网络进行优化升级。2023年,我馆接待游客77.90万人次,讲解5180场,讲解收入82.57万元全额上缴财政。(二)创新社教活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我馆宣教部积极组织开展“发扬志愿者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的节日·清明节”“追忆小英烈争做好少年”“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以及“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13场,受众覆盖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联合举办“第三届(2023)全市大学生诵读比赛”;派员参加省市组织的讲解比赛并分获优秀奖、二等奖;走进东大街社区、青年路社区、周至红旗村、红锋投资有限公司、碑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军区、东关小学、26中学等5所社区、1家企业、1家事业单位、3所军营以及8所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安装户外LED显示屏、广告机,扩大纪念馆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方式及手段。(三)加强活动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配合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拍摄纪录片《激扬文字——毛泽东书信故事》、西安广播电视台《每日聚焦》栏目录制节目等;利用纪念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全年推送各类文章111篇,较好地展示了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存在问题。工作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业务研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工作还需要适应新的形势与要求;纪念馆管理能力还需要下大力气提升,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重视老中青梯队建设;游客服务设施还需要更加专业化、人性化;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等等。四、下一步打算。2024年,我馆将以提升基本陈列、举办精品临时展览、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等具体工作为抓手,以在新形势下做好公众教育工作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责任,不断提升我馆学术研究能力,创新公众教育模式,提高公众服务质量,稳步推进纪念馆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